“那一年,黄巢55岁。”罗玉华感慨道。
“而王仙芝与黄巢合兵后,经过一年多的分散发展,很快就汇集了30万农民军,攻城掠地,直逼东都洛阳,杀得官兵狼奔豕突,鬼哭狼嚎,朝廷数次调集重兵围剿,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只能来软的了,朝廷想出的好办法,就是招安。”她笑着说道,“这个词大家都很熟对吧……”
“而在面对朝廷伸出的橄榄枝时,义军也想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和朝廷接触一下,探听一下虚实。”
“可谁都没想到,在谈判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黄巢居然痛打了王仙芝。”她继续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朝廷虽说是打算招安,但骨子里却还是看不起农民义军的。”
“所以招安只是权宜之计罢了……”
“都说擒贼要先擒王,王仙芝既然是起义军的头儿,那自然要从他下手,只要搞定了他,那其他的人便群龙无首,自然就会解散了。”
“所以大唐朝廷便只授予王仙芝一人左押衙监察御史之职,也就是负责御林军仪仗队安全警卫的小头目,正八品。”她摇头无奈的笑了笑。
“而这王仙芝小农意识浓厚,没什么大的格局,眼看朝廷授予自己这样的官职,居然激动得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完全忘记了谈判前和义军的约定。”
“他没出息,不代表黄巢没出息啊,眼看着王仙芝这么废物,黄巢气不打一处来。”她继续说道,“怎么就这么个八品小官就能把你王仙芝给收买了?而且朝廷还没有给他和其他义军头儿封官。”
“你王仙芝一个人当官了,那你手下这些兄弟怎么办?不是说好的要杀尽狗官共享富贵的吗?”
“争强斗狠的黄巢,一向都不喜欢讲道理,他奉行的道理就是能动手解决的,就不要瞎哔哔。”
“于是他直接上去,对还跪在地上的王仙芝一顿胖揍,直揍得他眼冒金星,头破血流,满地找牙。”
“王仙芝自知理亏,投降不成,只得带领义军继续战斗。”罗玉华继续道,“而经过这一次,黄、王虽然还是统一战线对抗朝廷,但却就此分兵。”
“而分兵也削弱了义军的力量。”
“可笑的是,分兵后的王仙芝依旧念念不忘朝廷招安,一门心思想投降。”徐爱也知道这段历史,便替罗玉华继续讲述道,“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派去洽谈投降事宜的尚君长和大将蔡温球、楚彦威等人被捕杀。”
“我是怀疑,明朝施耐庵《水浒》里写的及时雨宋公明的原型人设,会不会就是套用了王仙芝……”她调侃了一句。
“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率领的5万义军在黄梅被招讨使曾元裕的大军包围,经过激战,义军全军覆没,王仙芝战死。”罗玉华笑着拍了拍她,然后继续道。
“而王仙芝退场后,唐朝官兵又把围剿的矛头指向黄巢,加大了黄巢起义军的打压。”
“压力大,自然动力也大,这场打压,居然为黄巢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
“公元878年,黄巢攻克亳州,原王仙芝手下大将尚让率残部来投,起义军在亳州举行结盟大会,推举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建立临时政权,年号王霸。”
“王……王……霸……”徐爱撇撇嘴,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名字……还好古代不玩谐音梗……”
“亳州会盟是草军发展史上重要转折点,在黄巢的正确军事思想指挥下,几十万起义大军流动作战,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始终牵着官兵鼻子走。”罗玉华继续道,“但和大唐正规军相比,义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局面的。”
“被追到浙江的几十万义军,困在四明山危在旦夕。”
“然而,就在起义军身陷重围、生死存亡之际,黄巢竟以他惊人的智慧和勇气,脑洞大开,想了个奇葩但绝对堪称奇迹的主意……”
”他们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开山辟道700余里,由浙江进入福建……”罗玉华脸上露出敬意,“瞧瞧,这才是真正的领军人……”
“什么是领军人呢?那只有在危难时刻能带领导大家走出困境的人才配得上的称号……”
“这必须得有高智商高情商高眼光才行。”她继续夸赞道,“而黄巢在此刻,便完美的展示出了一个领军人该有担当和责任,拯救义军于危难。”
“所以说,真不是谁都能当领军人的,大家看到那些小说里,凭借着自己一些穿越知识便怼天怼地的开挂模式,就纯粹是爽文罢了……”徐爱赞成的说道。
“不要把老祖宗们都当成了傻子,咱们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老祖宗们一步一步趟过来的。”
“即便拥有着先进的技术,思想,理念,但也要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撑得起来……”
“然后呢……”刘邦听得起劲,催着正在喝水的罗玉华继续往下说。
罗玉华放下水杯,朝他点了点头:“福建当时,是唐朝统治下,相对薄弱的地带。”
“山高林密,面朝大海,一进入福建的起义军便犹如蛟龙入海,立马摆脱了官军的追剿,实现了胜利大逃亡。”
“历史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处的,抗战时期的长征,被称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她继续道,“这当然不是黄巢起义可比的。”
“但熟读史书的先辈伟人,应该也是从黄巢起义中得到了某些经验教训吧。”她笑道。
“而进入了福建的义军,在经过短暂休整,不得不再次【流窜】,因为当时地广人稀的福建,实在供养不了几十万的义军。”
“公元879年九月,黄巢率大军攻克广州,在广州建立了根据地,【欲据南海之地,永为巢穴。】”她继续道,“广州当时较为富庶,而起义军便准备以广州为中心,割据岭南,与唐王朝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