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嬴政吞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这位自认为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的人,觉得还用“王”显得太俗气,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于是就用了“皇帝”这个称号。
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一后,丞相王绾等大臣早朝时对秦始皇说: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臣恳请皇上派几位皇子到那里去主政。
秦始皇威武地端坐在朝堂上,思索了一会儿后说:寡人想听听其他大臣的意见。
台下跪着朝拜的大臣们就议论开了,许多大臣都赞成王绾的意见,跪在前排左边的赵高就抬起头来说:臣赵高认为,王丞相所言极是,吾皇应尽快将扶苏、公子高、公子将闾分封到那里为王。
秦始皇听了,立起身来捋一把代表他尊严的胡须问道:爱卿的意思,少子胡亥应该分封到哪里呢?
赵高尽管埋着头在与秦始皇说话,可他用眼睛的余光看到,皇上正朝他走来。他清楚,胡亥在皇上的众多皇子中,是一位昏庸好色,胸无大志的人。可是,再怎么说,他毕竟也是皇上的第二个儿子。
赵高听到秦始皇的脚步声已到身边,额头上的汗水立刻像开了闸门一般,一股脑地涌出来,匍匐在地的他挽起袖子擦了一把说:臣以为,皇上应该将胡亥留在京城咸阳,用汝的雄才大略言传声教,锻炼他能为皇上挑重担的能力。
可秦始皇只从赵高身边走过,并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他竟然独着四方步来到了李斯边上,问道:寡人想听听李廷尉的意见。
李斯立刻战战兢兢地说:愚臣认为,吾皇应该吸取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候的教训。他当年封了不少诸侯,可到后来,他的子孙们全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使得周武王也没法禁止。鉴于此,臣以为分封的办法不好。
秦始皇停下脚步,点点他高贵威武的头颅问道:依爱卿之见?
李斯还是有些诚惶诚恐: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
秦始皇立刻转身快步地回到龙椅上端坐好说:爱卿李廷尉的意见,正合寡人的心意。尔继续说下去,让众爱卿们也听听,议论议论嘛。
李斯就大胆地谈出如何废除分封的办法,改用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面再分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策。
秦始皇听了以后,甚是欣慰地说:寡人完全准奏。其实,这样的治国方略,在他消灭了最后一个王朝韩国时,他就已经想到了。将来如何治理庞大的国家,国家机构的组成,是关系到他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政令能否传达到底层去的关键环节。
的确,秦始皇按照李斯的建议,将统一后的七个国家行政区域全部打乱,按照郡县制进行了重新分割,按照战功等级进行封赏官员。这样 一来,他每天看下面送来的竹简奏章,都有一百二十多斤,并且不看完他是不休息的。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的国家将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一人的手中了。
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都没有统一的制度,货币、尺寸、重量、以及官方语言等等,都是各自为阵,朝廷推行的一切改革,颁布的一切治国理政制度,也很难一竿子到底,给官府和群众也带来许多不便。为此,秦始皇就在全国掀起度量衡的统一,并将车辆两个轮子距离的尺寸也统一为六尺,根据这个尺寸在全国各地大修管道——秦驰道。车轮与道路相同了,车辆在全国各地往来就更加方便了,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车同轨”改革。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列国的文字也很不统一。就是一样的文字,也有好几种写法。秦始皇就颁诏全国采用比较简便的书法,规定了统一的文字。这样一来,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得多了。这项改革,就是史书记载的“书同文”!
秦始皇正在大刀阔斧地从事国内改革时,可北方的匈奴却打了进来。匈奴本来是统一后的大秦帝国北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战国后期,匈奴贵族趁北方的燕国、赵国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黄河河套一带大片土地夺了过去。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就派大将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抵抗,很顺利的就将河套一带地区收了回来,设置了四十四个县。
为了防御匈奴侵犯,秦始皇再次征用民夫,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修建了不少城墙。这样从西面的临洮到东面的辽东,就连成了一条万里长城。
这万里长城的修建,目前还在关键时期,秦始皇不得不再次在全国各地征用民夫。中央集权规定五丁抽二,到郡县改成了三丁抽二,却也难组织起庞大的建设队伍。为此,亭长保长们主要的工作似乎都放到了命令手下打手们,到处去发现目标,围捕强抓壮丁。
苏州城外孟家庄一带,最近也是人心惶惶。家中的男人几乎都被抓走了,就像孟掌柜那样每年都向钱亭长进贡了钱财的人,都随时会被摊派官差。还好,他只有孟姜女一个女儿,要是还有一个儿子,他哪怕每年每月都为钱亭长提供了免费午餐,也会被抽丁派到长城建筑工地上去。
可是,当女儿孟姜女一天天长大,在孟氏家族里,越发地出落成人见人爱,人见必夸的少女。孟掌柜就又是提心吊胆了,生怕谁家的浪荡公子看到了,女儿就会被这些贼人惦记。或是被官府当差的看到,也会被选秀送进阿房宫里。总之,女儿越是长大成了大姑娘,他与老伴的心里就越是发怵,就越是没有底气保护好女儿。
其实,家有儿子的,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忧心忡忡,整天担心儿子被官府的人抓住。有女儿的呢?只要稍有几分姿色,父母照样坐卧不宁。尤其像孟姜女这样,家境富裕,营养丰富,青春期一到,就鲜花般盛开,更是招蜂引蝶。
孟掌柜看到女儿出落成大姑娘了,心里其实也很苦。他更希望女儿还是前几年的小不点丑小鸭,那样自己就能与她阿娘一起专心打理饭庄,赚到的钱,孝敬部分给了钱亭长,还能剩下部分赡养老的抚养小的。最近,他也在留意,周边村寨里,谁家有男孩子初长成,最好不属于两丁抽一那个范围里的男孩子。可是,他也打听过,就是没有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家。
最近来到饭庄里的几位远方客人,他和老伴私下里也议论过,那个被他们一起的人一会儿叫欧董、一会儿叫欧?永强,或是被叫成欧先生的男子,的确相貌堂堂,应该是做女儿夫婿的最好人选。可是,他有枚妍妍姑娘陪在身边,有仙女一样的女人侍候着他,他的心里能装得下别的女孩子吗?让自己的女儿给别人做小,他们实在是又觉得放不下这张脸。
寇壮士也是位不错的人选,当听到他说已经三十岁啦,孟掌柜也摇着头。那可是比女儿孟姜女整整大了十五岁呢。比自己也才小一两岁哩,要是将女儿嫁给他,岂不翁婿一样老啊。那些人不知是来自何方?的确是看起来不显老,看起来比女儿是大不了多少。可是,一道来的秦姑娘,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俩个眉来眼去的,就差摆个酒席入洞房啦。
孟掌柜将远方来客领进家里后,枚妍妍和秦红宵初见孟姜女,心里忽然就生出十二分的爱怜来。的确,这是一位五官精致,清纯甜美,却又带着生涩味的姑娘。尽管她的着装不能跳出秦朝时代纺织和缝纫技术都很落后的限制,粗布粗线条再加做工粗糙,却也遮不住少女的灵秀,宽敞的衣衫,也裹不住少女柔美的线条。凭直觉,枚妍妍只需将她身上的衣衫稍作改动,发式也按照她们的审美装饰一下,孟姜女就能一下子火鸡变凤凰。
秦红宵也觉得,孟姜女这个姑娘,要是在自己生活的贵州黔东南的小山村里,凭她爸爸那个饭庄,也该是能够在县城里读最好的中学。家庭里宽裕的经济基础,一定会供她大学毕业,甚至会继续读研读博。她高挑娉婷的身段,清纯恬静的面容,一定是学校的校花。
欧阳民也被这个姑娘的美丽惊呆了,他才觉得,原来自己是被导演们误导了,导演们也是凭自己的感觉在选演员,他也看过不同版本的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电影、电视剧以及舞台话剧。可是,没有哪一位导演所选的演员有真实的孟姜女漂亮。尽管她才十五岁,她身段高挑,差不多都快有妍妍高了。她的目光与自己相碰撞的一瞬间,忽然娇羞地埋下头去,使他一下子就想到了曾经读过的徐志摩的诗句: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可是,欧阳民在心里却吟诵的是:致——孟姜女!是的,她悲惨的命运已经成为铁定的事实,他没有能力改变,因为,他不能撼动秦始皇要修筑长城的雄心。这个女孩子也能让他心动,可是,他却不能坚强地肩负起保护孟姜女的责任。因为,他不能将她带出秦朝,带进繁华的现实社会里去。
寇峰凯也被这个女孩子的美丽打动,可他的心里始终装着秦红宵,在他的眼里,孟姜女的确美,可她就是一个需要自己去保护的小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