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声声恭请之中,在一阵阵喧闹之下。
于谦邝埜张辅等一行人大踏步步入军营之中。
就在这一瞬间,原本还喧闹异常的明军大营,顿时以惊人的速度安静了下来。
营中士卒齐齐肃立,昂首挺胸,目光直视前方。
静静的看着这一队人马走过。
这一行将官之中,大部分都是士卒十分熟悉的将官。
但走在最前方的一人,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因为此人,既不披甲,也不着红袍。
反而是一身蓝袍,可偏偏一身蓝袍,却能走在一众将官的最前方。
甚至,就连其身旁的大都督和那名身着红袍的官员,都只能略后半步。
这人到底什么来头?
于谦步入军营之中,眼神一一扫视身旁肃立的明军士卒。
发现他们,皆是军容齐整,杀气凛然。
对此,于谦默默和邝埜对视一眼,皆是连连点头。
“大都督,之前大都督还胡言乱语,说自己治军不严,现在看看,五军营军容严整,气势逼人呐!”
“无愧为我大明百战雄师啊!”
于谦说着,随后,一行人便步入中军大帐。
步入大帐,立刻便有两名士卒给于谦和邝埜送上甲胄。
他们二人也不客气,脱下官袍,便开始从容披甲。
一边披甲,于谦还一边开口:
“大都督,既然军中将官和士卒已然齐聚,那出动援军之事,现在就敲定了吧!”
“陛下此番下诏,只明确了援军人数,却并未明确指出调动哪一营的援军!”
“大都督对此,有何见教?”
“宣府北部一众军堡被破,形势最为危急,宜当从速发兵。”
“且于侍郎先前提议,便是让王贵和吴家兄弟领军支援,想必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如此,我的意思是,同知都督王贵,骑军都督吴克忠,副都督吴克勤,领三千营两万骑卒,火速支援宣府!”
“今夜便要出发!”
“大同方向,则由井源陈怀率五军营三万步卒精锐,明日出兵。”
“只要宣府局势稳定,前往大同的援军便能畅通无阻。”
“这便是这两万三千营士卒的首要目的!”
英国公说着。
“两万骑卒,今夜发兵!”
“三万步卒,明日发兵!”
“五万人,五万人!”
于谦喃喃道,独自思索着。
“顺天府周边仓储,加上京师本身的储备,足矣支撑五万人迅速发兵!”
“我想,这也是你为什么在陛下面前提到这个数的原因吧。”
邝埜说着。
“我的意思是,宣府一万五千援军,大同三万援军,这个人数正好!”
“但陛下给宣府加了五千人,那自然是按陛下的意思行事!”
“五万人出征,京师储备的粮草辎重,我是不担心的。”
“我现在担心的是,五万援军过去,能支撑多久?”
于谦反问道。
“这不好说!”
“宣府有两万骑军过去,只要不浪战,配合宣府守军,阿剌知院就攻不下!”
“主要是大同,大同方向,瓦剌也先亲自率军攻袭,压力太大!”
“但,只要大同守军完好无损,能坚持到井源来援,应当也无忧!”
英国公说着。
“大同守军有多少人?”
“三万!”
“三万,加上援军,就是六万人。”
“你们说说,也先手上,到底有多少人?”
于谦突然问道。
“瓦剌崛起,一路扩张至今,吞并阿鲁台,兀良哈诸部。”
“再加上鞑靼部!”
“就算是硬算,他也先麾下,都至少有骑卒十五万人以上!”
于谦凝重的说着。
“差不多是这个数,他们藏不了的。”
“应该就是十五万到十七万之间!”
“再多,不可能多于十七万,再少,也绝不会少于十五万!”
英国公信誓旦旦的说着。
“北方草原,十五万以上的骑卒!”
“呵呵!”
于谦苦笑道。
“这已经是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了!”
“此战,就算我大明朝三大营尽出,也不过二十万众,还要在北方草原,与占尽优势的蒙古人大战。”
“如此战场,如此局势,就算我军打赢了,又能留下多少蒙古骑兵呢?”
“不打疼他们,让他们元气大伤,怕是要不了几年,瓦剌鞑靼又能卷土重来!”
“如此,耗费无数钱粮,发兵二十万,只是击退瓦剌。”
“这于我大明而言,和战败无异!”
“只要北方草原威胁尚在,我顺天府,就难享太平。”
于谦说着。
这番话一出,大帐之内,一众将官,顿时陷入了沉默。
为什么太宗宣宗的北伐,足足打了好几次?
根子就在这!
草原是游牧民族的主场啊,击败他们简单。
但要杀伤他们,使他们元气大伤,很难!
因为草原一路坦途,瓦剌又天生在马背上生活的人。
他们打不过,还跑不过吗?
“既然如此,你打算怎么办?”
“我看你说话,怕是心中早有想法了。”
“既然如此,就别卖关子了,你现在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你是北伐行军总管,你拿主意吧!”
邝埜说着。
“我以为,这是一个好机会,既然瓦剌人主动入寇,那我大明应该抓住机会,给他们来个狠的!”
“只有打疼他们,瓦剌才知道什么叫害怕!”
“只要这一战打好,做到一战定乾坤,就把大明朝北境五十年,乃至一百年的和平给打出来!”
于谦说着。
“听于侍郎所言,莫非心中已经有了对敌之策?”
英国公问道。
“大都督,我心中的确有些想法,只是,还有一些问题,我需要仔细核对一下。”
“什么问题?”
邝埜问道。
“自然还是大同,宣府。”
“邝尚书,你是大同宣府两地巡检总督,负责监督两地防务。”
“所以有些话,我就直接问你了!”
于谦看着邝埜,开口道。
“可以!”
“只要是此刻我能回答的,知无不言!”
邝埜说着。
“你去宣府之后,宣府总兵杨洪怎么办?”
“他还值得信任吗?”
“若是杨洪为了保他儿子,做出一些出格举动,宣府局势,你稳的住吗?”
“这一点,事关整体大局,事关北伐成败!”
“至关重要,所以,我需要你毫无疑问的答案!”
于谦看着邝埜,郑重的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