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于侍郎,能不能换一个差事。”
“只要换个差事,其他的,不论是什么,只要于侍郎开口。”
“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油锅,我们都能给于侍郎你办妥了!”
“绝对办妥了!”
一众武将勋贵附和道。
“只是这件事,我们真的办不到啊!”
“于侍郎,这对我们而言,是真的会要命的!”
李珍说着。
“是啊,于侍郎,能不能换一个差事啊。”
“换一个差事吧!”
正堂内,几十名武将勋贵也纷纷开口道。
不怪他们在此苦苦哀求,实在是于谦让他们做的事,那简直是要了血命了!
这要是一对比,于谦说的事和被都察院揪着不放。
这似乎也差不了多少啊!
闻得一众勋贵所言,于谦脸色也不变,似乎对此也是早有预料。
“我于谦为官以来,从未求人,从未逼人。”
“也从未亏欠他人!”
“以前是如此,今日,亦是如此!”
“但今日唯有此事,我于谦心中难安!”
“所以,唯有此事,仅有此事!”
“就像刚才襄城伯说的,平等交换。”
“今日,就是平等交换!”
“这件事,你们能做就做,不能做,我于谦也不会强迫!”
“你们自行斟酌吧!”
......
在走出于谦家门的那一刻,一众武将勋贵们,顿时跟霜打了的茄子一般。
全部都垂头丧气的!
正如于谦之前所说,要请战,为什么之前在朝中不说。
那么好的机会没有把握住。
现在,就只剩下进退两难了!
“李珍,现在怎么办啊?”
“这回真的是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
“于谦说的这事,我们要做吗?”
沈荣开口问道。
“做什么做?”
“你是不是真的不想活了!”
“你不想活就自己去,别带上我们!”
“之前我就说了,这俩人有些不对劲。”
“现在看来,果真是如此啊!”
“现在,这俩斗法咱们跑都来不及,你还上赶着去送死啊!”
“就咱们这几个小角色,拉上去和谁作对也是死啊。”
“老老实实等着吧,两头堵就两头堵吧!”
“这一次,真的是要听天由命了!”
李珍有些惆怅的说着。
同时,还忍不住回头看向于谦的家门。
看着这藏在小巷深处的僻静之所。
如果说,朝中有人身居高位,却已经闭塞于此。
他李珍是不会相信的。
但是面对于谦,他是不得不相信,也不得不佩服了!
毕竟,自从于谦从山西巡抚调入京城之后,他是实实在在的在这种地方住了好几年。
并且,最近他还得到了皇帝赏赐的宅邸。
这要是其他了,早就满顺天府招呼出去了。
但于谦还是不为所动。
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原本李珍以为,他在那天大朝会之上就看透了他。
也看明白了他!
所以在今日,于谦在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有所求时,李珍才会格外激动。
看看,这于谦不还是和自己一样吗?
一样会有所求,一样会拿着别人的恳求来为自己办事。
陛下挑中的人也和自己没什么不一样嘛!
但是,在听完于谦的有所求之后,李珍懵了。
直到现在,走出于谦的家门,李珍这才发现。
自己根本看不懂于谦!
看不透啊!
李珍默默的想着。
但这一默不作声顿时让一众武将勋贵面面相觑,满眼之间尽是怀疑。
“李珍,你小子,怎么不说话了?”
“你小子,不会又是当面一套,背地一套吧!”
“要真是这样,就别怪兄弟几个心狠了!”
沈荣说着。
听闻此言,李珍顿时止步,随后扫视众人。
似乎在这几步路之间,就已经做出了决断。
“诸位,你们说说,是自个的前程重要还是瞻前顾后重要?”
“顺天府安宁了那么久,我们这些人,锐气也被磨平了!”
“麓川之战,我们没捞上!”
“南方平叛,我们干瞪眼!”
“若是这一次北伐,我们还在顺天府看戏。”
“那后面会有什么下场,那都是咎由自取了!”
“你们说我李珍会不会做什么?”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若是信得过我,之后的朝会上,我李珍做什么。”
“你们就跟着做什么!”
说完,李珍便大踏步离开了此地。
几天之后,夕阳渐斜,残阳如血。
这一段时间里,顺天府有些骚动和混乱。
毕竟锦衣卫风风火火,在大街上跑了好几天。
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奸臣佞臣在城门菜市口处斩首。
起初几日,顺天府的百姓还连连叫好,高声呼喊。
杀贪官好啊!
杀奸臣那就更好了!
每当刽子手一挥,人头落地之时,就会迎来大片的欢呼之声。
其实百姓不在乎杀的是什么人,只要杀的是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你说他是贪官,是奸臣,那他们就给足了欢呼。
杀得好!
但时间一久,再大的欢呼也会变得渐渐麻木。
顺天府的百姓在经过初期的不适应之后。
也渐渐对顺天府越来越繁忙的态势感到稀松平常。
无非是城外军营,连日不休的有兵马进驻。
无非是顺天内,车马行人越发的络绎不绝。
无非是外城的运河,满载着南方各省辎重粮秣的大船接连靠岸。
数不尽的纤夫和民夫上前,卸货,堆粮。
在渐渐适应之中,所有人心中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大明朝,皇帝陛下,真的要大举出兵了!
而就在这一日,夕阳渐渐没入群山之中,顺天府缓缓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暮霭之中时。
顺天府的城门之上,大批的士卒披甲上阵,立于城头之上。
数不清的火把被点燃,如同一道火龙,在顺天府城头,张狂而起。
旌旗猎猎,甲士林立。
一股严峻的,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弥漫在顺天府的空气之中!
随着最后一缕夕阳的余辉消失在远山的尽头之中。
顺天府的南方,猛然间响起一阵撕裂暮色,响彻天地的号角之声。
“来了!”
城头之上,不知哪一名士卒一声大喊。
众甲士顺着他的目光所指。
南方,星光点点。
但那亮光,却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亮。
随后,在官道之上,汇聚出一条蜿蜒盘旋的巨大火龙。
山东备倭军及山东,河南各府援军。
兵力共计十五余万人!
在这个微风轻拂,暮霭和煦的良夜里。
抵达大明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