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既安了李纲的心,又敲打了李孝忠,气氛缓和过来。
李孝忠善战,他也想听听对方的想法。
赵桓说道:“李孝忠,你颇有胆略,说说看,该怎么抵挡即将南下的金人?”
李孝忠不急不缓道:“有官家主战,李相公在政事堂筹划,加上种公坐镇太原府,已经是上下一心。”
“即便金人再度南下,抵抗也不会杂乱无序。”
“只是在野外作战,要正面击败金人,很难。因为在野外正面作战,金人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几乎是无敌的。”
李纲听到这话,催促道:“困难大家都知道,不必赘述。”
赵桓倒是不急,颇为期待。
李孝忠继续道:“臣刚才说了金人的情况,要正面击败很难。”
“现如今,地方有很多的义军,纷纷抵抗金人,实际上都不成规模。故而和金国决战,不能在北方的门户真定府,也不能在西路的重镇太原府。”
“臣建议把金人放进来。”
“比如,在开封府北面的滑州,或者在黄河两岸决战,借助有利地形和金人决战。”
赵桓眼前一亮。
把金人放进来,是拉长金人的后勤补给,让金人深入腹地。
这也是赵桓心中的想法。
他也想去真定府打,可是御驾亲征的危险太大,尤其是地方上的忠臣不多,绝大多数是墙头草,一旦局势不利就会卖掉赵桓。
为了自己的安全,只能在开封府附近作战。
黄河,或者是滑州!
当赵桓对外作战一次一次的取胜,有了足够的威望,再御驾亲征不迟。
现在还不行。
赵桓心中更多了期待,继续道:“太原府是战略要地,不可能放开。唯一能放开的,也就是东路的真定府。如果任由金人南下,这些地方该怎么应对呢?”
“很简单!”
李孝忠笑了笑,回答道:“通知地方义军,袭击金人的粮道和后勤补给,避开大战。”
“金人的大军南下后,各地的义军只需去截断金人的粮草。当金人主动出击,义军又全部撤退,回到城池镇守。”
“当金人休整,义军又分成小股兵力,四处袭扰金人,让他们无法安稳。”
“总之,通过袭击和扰敌,削弱金人的力量。”
李孝忠沉声道:“有义军的策应,纵然金人的大军南下,也是孤军,会迫切的想和我们决战。一旦他们急了,我们就有了破敌的机会。”
赵桓更是眼前一亮。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这是高明策略。
历史上,李孝忠靠着这样的策略,才屡屡取胜,以少胜多,让完颜娄室吃了大亏。
赵桓赞许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这样的策略,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李孝忠听得眼前一亮。
他知道怎么打,却没有总结出策略。
听完赵桓总结出的十六字方针,越是琢磨,越是激动,高呼道:“官家圣明,这十六字方针,真乃用兵的精髓。”
当然是精髓了,这是教员军事思想的精髓。
赵桓又问道:“说完北方地区的处置,放任金人南下,我们要怎么应对?”
李孝忠说道:“放任金人南下,臣请官家御驾亲征。”
“不行!”
李纲毫不犹豫回答。
他身上杀气腾腾,呵斥道:“李孝忠,你弹劾本相,我不会追究你。”
“可是,你蛊惑官家御驾亲征,简直罪该万死。”
“官家身系社稷安危,你可知道,一旦御驾亲征出了任何差池,后果是多么的大?如果后方再有人夺权,又是多大的麻烦?”
赵桓却很平静,问道:“李孝忠,说说你的理由。”
李孝忠继续道:“回禀官家,御驾亲征的好处太多,至少是一箭三雕。”
李纲怒道:“你真是……”
赵桓伸手阻止李纲,笑着道:“李相公,先让他说完。到底有没有道理,听完了再反驳。如果没道理,不采纳就是。”
李纲狠狠的瞪了李孝忠一眼,顺手撸了撸衣袖。
如果道理讲不通,他也要略懂拳脚了。
赵桓嘱咐道:“李孝忠,尽管畅所欲言。你的计划有道理,朕全力支持。”
“官家圣明!”
李孝忠见自己胆大包天的计划,没有被官家反驳,也激动起来。
这是他考虑许久的计划。
李孝忠眼神灿然,迅速道:“陛下御驾亲征,第一个好处是能鼓舞前军的士气,让将士悍不畏死的厮杀。”
“第二个好处,是官家御驾亲征取胜,才能建立威望。”
“官家不去前线,当战士取得胜利,威望是军中将领的。官家去了前线,纵然负责打仗的是军中大将,最大的功劳也是官家的。”
“国家处在危难,官家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必须有无上的威望,才能震慑宵小,扫荡一切牛鬼蛇神。”
李纲对此不屑一顾,追道:“第三个好处呢?”
赵桓随之看过来。
刚才的两个好处很普通,可是风险和利益不对等。
李孝忠眸子中掠过幽幽光芒,说道:“官家在东京城,太上皇却去了江南。”
“想必,官家也担心太上皇,更烦恼太上皇在江南的问题。”
“太上皇坐断江南,已经影响到官家。”
“臣更是听坊间传闻,太上皇有意在江南另立朝廷。一旦太上皇这么做,官家的处境会很麻烦,也会很尴尬。”
“官家主动御驾亲征,把消息传到江南。”
“在整体局势转好的前提下,您说太上皇,会不会自己回东京城呢?”
“官家出征前就把东京城的一切安排好,等着太上皇回来。”
“这是请君入瓮!”
李孝忠掷地有声道:“届时官家在前线取胜,裹挟大胜之势回到东京。太上皇纵然有身份,在官家的面前也会彻底被压制。一战,解决太上皇的麻烦。”
嘶!
李纲倒吸了口凉气,一脸惊诧的看着李孝忠。
这个计划太大胆了。
却也厉害!
赵桓看李孝忠的眼神更是明亮,明朝人评价李孝忠用兵如神,虽古名将不能过。
这人真是善于谋划!
利用御驾亲征的机会,把渣爹从江南骗回来,解决江南小朝廷的麻烦,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相比于好处,御驾亲征的风险可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