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毛十二岁那年暑假,六年级毕业了。
没有暑假作业,新课还没开始,不用提前预习,真是个开心的暑假。
当时网吧游戏机厅开始慢慢流行起来,一到暑假,十来岁的孩子们大多相约一起去镇上拍机子或者上网吧包夜。
不过从小沉稳的二毛还是喜欢安静的呆在家里写写画画或者跟老人们聊天。
这天晚上,吃罢晚饭,二毛正在家练字,爷爷喊他:“二毛,我们的那个本家老爷,比我辈分还高出不少那位老老爷,喊你去他家一趟。你快去看看,找你什么事。”
二毛很奇怪,他平时很少跟老爷爷接触,偶尔村里有红白喜事他去吃酒席能看到,碰面就恭恭敬敬打招呼问好,其他时间没有交集。
从小村里老人在晒麦场地纳凉闲聊他也很少去。
他年龄很大了,大概90多岁了,就像爷爷说的他辈分很大,村里人都很尊敬他。
而且他是十里八村看事最好的一位。
之前陈婶处理不好那个婴儿的事情第一时间就是想到来问他。
这样一位跟自己差距很大的长辈找他会有什么事情呢?
到了以后,陈二毛给陈爷爷打招呼:“爷爷好,我爷爷说您找我,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您尽管使唤。”
陈爷爷慢悠悠的点点头,90多岁的他,眼睛不花耳朵不聋,牙口还很好,脸型消瘦,山羊胡子已经白完了。
可以看出来年轻时候身材高大,即使现在有些驼背,也比很多年轻人高出许多。
平时能下地干活,自己做点吃喝,而且手脚还挺利索。
陈爷爷一辈子没有成家,一直一个人生活了几十年。
平时低调不爱凑热闹,辈分高,人品非常好,再加上懂得有又多。
东家长西家短都喜欢找他商量商量。
“二毛,你想不想跟爷爷学习这些民间驱邪法术?给爷爷当个徒弟?”
二毛一听,心里可高兴了,本来就从小对这些神秘的东西感兴趣,奈何外公只喜欢文学方面那一块。
具体深入的东西不知道他是不会还是不愿意教二毛。
现在最有本事的爷爷要教他,自然求之不得。
于是他干脆的答应:“当然想学了!”
爷爷一听瞬间乐开花,他捋一捋长长的胡子,点点头:“愿意学好,愿意学好呀!那你可愿意认我做师傅?”
“我愿意!”二毛干脆的回答。
“好,好,好。”陈爷爷连连点头:“我已经跟你爷爷说过了,他答应了,现在你本人也同意。真是太好了。”
回家以后,二毛把拜师事情告诉了爸妈,只要不影响学习其实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奶奶跟二毛说:“二毛呀,陈老老爷是个厉害的人物,年轻时候经历可精彩了,你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以后要多听他教诲知道吗?”
“知道了奶奶”二毛开心的答应。
奶奶点点头:“这两天我准备点糕点你拜师时候带过去。”
家里人的支持让二毛很高兴,他知道,自己学习不能落下,但是闲暇时间还能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拜师的日子。
这一天,二毛显得格外兴奋和紧张。他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来,迅速地洗漱完毕后,换上一身整洁的衣服,将自己打扮得精神焕发。
然后,二毛小心翼翼地拿起奶奶提前为他准备好的鸡蛋、糕点和糖果,这些都是用来送给师傅的礼物。
他心里明白,这些礼物虽然简单,但却代表着他对师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一切准备就绪后,二毛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陈爷爷家的路程。
一路上,他不停地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拜师仪式会是什么样子,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同时,他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术法,不辜负陈爷爷的期望。
大老远就看到陈爷爷站在家门口等他,那焦急的模样好像已经等了很久似的。
而陈爷爷似乎也很激动,平日里总是笑眯眯地和他打招呼,但今天却显得有些紧张。
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连平日里随意生长的胡子也修剪了一下,整个人看起来格外精神。
屋内,宽敞明亮的堂屋中央,一张古朴典雅的香案已经精心布置妥当,其上覆盖着一层洁白的绸布,显得庄严而神圣。
墙面上,一幅绘制精美的三清画像高高悬挂,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仿佛正凝视着下方,透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香案的正中央,一尊雕刻得细致入微的斗母元君雕塑巍然矗立,她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与慈悲,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疾苦。
紧挨着香案的一侧,一张圆桌静静地摆放着,桌上一个精致的水壶配以几只小巧的茶杯,散发出淡淡的茶香,预示着即将有一场心灵的交流与洗礼。
二毛,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弟子,此时正双手捧着一盘精心准备的糕点,步伐轻盈而庄重地走向他的师傅。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虔诚,每一步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有丝毫的怠慢。
当走到师傅面前时,二毛微微弯下腰,双手恭敬地将糕点递上,他的动作里透露着对师傅深深的尊敬与爱戴。
师傅接过糕点,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这一刻,屋内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与宁静,仿佛连时间都为之静止。
接下来,二毛缓缓步至堂屋中央,那里早已铺好了两个柔软的蒲团,仿佛是专为这庄严一刻准备的。
他轻轻踏上蒲团,动作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虔诚与决心。
二毛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姿态,双腿并拢,挺直腰背,然后恭恭敬敬地跪了下来。
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前方那尊威严又不失慈爱的斗母元君雕塑,心中默念着对师门的敬仰与对未来的期许。
随着“咚”的一声轻响,二毛的第一个头深深地磕了下去,额头几乎触碰到地面,这是对师门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即将成为自己人生导师的陈爷爷的深深敬意。
紧接着,他又连续磕下两个头,每一次都饱含深情与决心,仿佛要将自己的信念与决心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磕完头后,二毛缓缓起身,他的脸上洋溢着坚定与希望的光芒。
他双手轻轻拿起桌上的茶杯,小心翼翼地捧着茶杯,然后步履稳重地走向坐在一旁的陈爷爷。
当走到陈爷爷面前时,他再次停下脚步,双手恭敬地举起茶杯,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敬仰。
陈爷爷微笑着接过茶杯,轻抿一口,仿佛是在品尝着这份来自弟子的诚挚与决心。
这一刻,师徒间的情感在无声中传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馨与庄严,拜师仪式正式完成,一段师徒情缘就此展开。
拜师完成后,师傅开始给二毛上第一堂课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课:“二毛,你要知道,民间驱邪的拜师之路,在外人看来往往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
有些人是好奇心驱使,有些人是为了利益。
但是你要记住,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信仰与责任的延续。
你以后可以当做兴趣爱好,也可以以此为生。
但是你的责任感跟底线不能丢。”
师父停顿一下,继续说道。
“在民间,驱邪的师承之路很艰难。
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信仰这些,认为都是封建迷信。
的确有一大部分人不懂装懂或者为了钱财夸大其词不择手段,破坏了我们的声誉。
你以后要自己平衡好,既要尊重传统信仰,也要理解尊重现代科学,这两个并不冲突,甚至以后你也或许能互相平衡使用。”
二毛点头,继续听从师父教诲:“你以后可能会碰到别家的看事之人,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特信仰和传承方式,这些信仰和方式往往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所以同样一件事情不同地方有不一样的处理方法。
我们要学会接受认可,不能狂妄自大,成了井底之蛙。”
二毛认真的听着,他知道师傅担心他年少轻狂,没有耐性坚持下去或者走了歪路。
就这样,十二岁的二毛,拜了自己第一任师傅。
他的第一任师傅没有代代相传的师承之人,都是自己摸索学习,再通过实践相结合,自己一点点研究出来的一套经验。
师傅常常对二毛说,真正的驱邪之术,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还有自身摸索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些都不是书本上能够轻易学到的。
许多时候,好的东西都是口口相传,通过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才能得以延续。
而这些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往往都是经过时间的考验,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同时,师傅也告诫二毛,能写在书上的东西,往往都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简洁易懂的内容。
但驱邪之术的精髓,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和动作之中,需要用心去领悟和体会。
因此,在学习驱邪之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