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组原本期待着记录一位高考状元的“魔鬼训练”——熬夜苦读、废寝忘食、刷题如山......
然而,叶灼的日程安排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首先,他没有直接去学校,而是来到了小区的健身房。
“每天早上我会花30分钟做有氧运动,帮助大脑充氧,提高学习效率。”叶灼一边在跑步机上慢跑,一边向镜头解释。
杨导演有些惊讶:“高考前半个月了,你还坚持锻炼啊?”
“当然,”叶灼笑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我发现保持规律运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更高。”
运动结束后,叶灼不紧不慢地洗了个澡,又花了15分钟冥想,这才背起书包前往学校。
整个过程中,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轻松的微笑,哪儿有半点“高考将至”的紧张感?
刚走进教室,叶灼的脑海中就响起了熟悉的系统提示音。
【叮!】
【公众形象塑造任务触发】
【任务描述:通过媒体跟拍,向大众展示真实、高效的学习方式】
【完成条件:坚持本真,不为外界期待改变学习习惯;展现出与传统“刷题狂人”不同的学习理念】
【奖励:学习效率+3000,公众沟通能力+2500,影响力+2800】
【特别提示:真实比完美更有说服力,展现你独特的学习体系】
叶灼微微一笑,心中了然。
这正是一个向世人展示科学学习方法的好机会。长久以来,中国学生都被“题海战术”和“刷题至上”的观念所束缚,而他的系统化学习方法或许能为更多人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杨导演在教室后方架好了摄像机,准备记录叶灼一天的学习过程。
他已经做好了拍摄“题海战术”的准备——毕竟,在他的认知中,高分学生必定是刷题最多、记忆最牢的那一个。
上午的数学课上,当其他同学都在埋头刷题时,叶灼却拿出一本自制的笔记本。
摄像机拉近,记录下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结构图——每个数学概念都以网状结构与其他概念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是我的知识地图,”课间休息时,叶灼向镜头解释道,“我不太喜欢机械地刷题,更倾向于理解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他翻开笔记本的另一页,指着一个复杂的图表:“比如这个微积分的知识结构,当你理解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解题就变成了应用这个系统,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杨导演凑过来看了看,不禁咋舌:“这..。这也太系统化了吧?你自己整理的?”
叶灼点点头:“是的,我相信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当你真正理解了知识体系,题目就只是这个体系的具体应用而已。”
午休时间,当其他同学都在匆匆吃完饭继续做题时,叶灼却悠闲地走到操场上,闭目养神了二十分钟。
“短暂的休息能让大脑充分恢复,下午的学习效率会更高。”他对着镜头解释道。
下午的自习课上,杨导演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叶灼看书的速度快得惊人。
他的目光在书页上快速移动,翻页的频率几乎是普通人的五倍。
“你..。真的在认真看吗?”杨导演忍不住小声问道。
叶灼笑了笑:“当然。我通过特殊的阅读训练,已经能够一目十行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过目不忘。”
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叶灼合上刚才快速浏览过的历史教材,随手翻开一页让杨导演指定任何一段内容。
“就这段吧,关于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制度。”杨导演指着书中的一个章节。
叶灼闭上眼睛,缓缓背诵起来:“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逐渐扩大,阁臣在皇帝旨意下行使决策权,而六部则负责具体执行......”
一字不差,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分毫不差。
杨导演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最让他惊讶的是,叶灼的学习时间竟然出奇的短——除去上课时间,他的自主学习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六小时。
“质量比数量重要,”叶灼解释道,“高效的六小时远胜低效的十二小时。”
采访进行到第三天,杨导演和摄制组已经完全被叶灼的学习方式震撼了。
与他们想象中的“刻苦学霸”截然不同,叶灼的生活作息极为规律健康。
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半小时运动,十五分钟冥想,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学习。
中午必定小憩二十分钟,下午四点会进行第二次短暂运动,晚上十点半准时关灯睡觉。
“你就不熬夜复习吗?”杨导演在跟拍叶灼晚上收拾书包准备回家时忍不住问道。
“从不,”叶灼摇摇头,语气坚定,“充足的睡眠是高效学习的基础。熬夜只会让第二天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杨导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运动和冥想呢?这些不会占用你的学习时间吗?”
“恰恰相反,”叶灼笑道,“适量运动能够增加大脑供氧,提高注意力;冥想则帮助我保持专注和清晰的思维。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实际上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
镜头记录下叶灼在公园里进行冥想的画面——他盘腿而坐,背脊挺直,表情安详。这与人们印象中埋头题海、面容憔悴的“高考学霸”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四天,杨导演来到叶灼家中,希望采访他的家人,了解这位特别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
叶父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谈起儿子的学习方式,他脸上充满了欣慰。
“说实话,刚开始我和他妈妈也很担心,”叶父坐在沙发上回忆道,“看着别人家孩子熬夜刷题,我们也想督促叶灼多做题,可他坚持自己的方法......”
“结果呢?”杨导演追问。
“结果证明他是对的,”叶父笑道,“自从他采用这套学习方法后,不仅成绩节节攀升,整个人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叶父特别强调,叶灼从来不熬夜,即使在期末考试前也保持规律作息;更难得的是,他的情绪始终很稳定,从不因为学习压力而烦躁不安。
“最让我惊讶的是,”叶父感慨道,“他学习时间比别人少,却学得比别人多。有时候我下班回来,还能看到他在看些课外书,甚至是英文原版的科学着作。”
杨导演若有所思:“您觉得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我想,可能是他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叶父沉思片刻后回答,“他总说,学习不是简单的输入和输出,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周的跟拍结束后,杨导演在最后的总结采访中坦言自己的震撼。
“说实话,叶灼同学,这一周的跟拍完全颠覆了我对‘学霸’的所有想象。”杨导演诚恳地说道,“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废寝忘食的刷题,熬夜苦读的画面,却发现你的学习方式如此......”
“科学?”叶灼笑着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