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校长复杂的眼神和沉重的嘱托,叶灼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校长,您放心,我会尽力而为的。”他的语气平静得出奇,仿佛只是去参加一场普通的小测验。
这种云淡风轻的态度,反而让王明远心中一紧。
是过于自信还是毫不在意?是胸有成竹还是心存侥幸?
但转念一想,这样的心态或许正是应对高考的最佳状态——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好小子......”王明远松开手,拍了拍叶灼的肩膀,眼中的紧张渐渐被欣慰取代。
有时候,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足以让周围浮躁的世界为之安定。
校车启动的那一刻,整个场面突然沸腾起来。
两侧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数百名身着校服的学生整齐排列,挥舞着特制的小旗和横幅。
“叶灼必胜!”
“四中荣耀!”
“满分学神!”
震耳欲聋的口号声此起彼伏,连空气都为之震颤。
许多老师站在最前排,他们中有些人甚至红了眼眶;家长们举着手机,争相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几个低年级的学生激动地跳着挥手,脸上写满了崇拜。
校车缓缓前行,穿过这人墙组成的“荣誉通道”,宛如一场凯旋仪式——尽管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校车驶出校门,融入城市的车流,但它特殊的标志和警车开道的阵势让它在路上格外显眼。
“快看!那是四中的考生专车!”
“肯定有那个传说中要考满分的学生!”
路边等公交的市民、骑电动车的上班族、甚至交警,都纷纷向校车投来好奇又鼓励的目光。
一位老大爷高举大拇指,笑容满面;几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夸张地鞠躬致敬;一名交警站得笔直,向车内敬了个礼......
叶灼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切,感到既温暖又有些不真实。
这座城市,对一场高考竟如此在意;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对一个不知名的学生竟寄予如此厚望。
考点大门前,同样聚集了大批媒体和围观者。
校车刚一停稳,几名身穿红马甲的考务人员就迅速上前,在车门口形成一道人墙。
“叶同学,跟我们走。”一位中年女性考务人员低声说道,“我们已经安排了专门通道。”
叶灼跟随着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绕到考场侧门的一个小型入口。
“媒体太疯狂了,校方特别要求我们保护你不受骚扰。”带队的考务主任解释道,“这条路线只有你一个人走。”
穿过一条长廊,几个转弯,他们避开了所有可能的媒体接触点,直接来到了考生集合区。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显然是经过精心安排的。
“叶灼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原本嘈杂的集合区瞬间安静下来,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门口。
然后,像是某种连锁反应,同学们纷纷围拢上来。
“叶灼,加油!”
“学神,看你的了!”
“给我们争口气啊!”
声音此起彼伏,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叶灼的期待,又有对自己即将面临的考试的紧张。
连平时最骄傲的几个尖子生也主动走上前来,伸出手:“一起加油!”
叶灼一一握手,微笑着点头。他能感受到同学们眼中对他的信任和依赖,仿佛他已经从一个普通考生,变成了某种精神象征。
在众多目光的聚焦下,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
【检测到:高关注度环境,精神压力上升】
【启动:心理状态自动优化】
【调整完成:焦虑感-99%,干扰抵抗+200%】
【当前状态:专注力提升至巅峰】
【特殊奖励:思维加速(解题速度+30%,准确率不变)】
【提示:外界压力已转化为内在动力】
系统的提示让叶灼会心一笑。
真是个贴心的系统,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刻给予最适合的帮助。
随着系统优化生效,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感——外界的喧嚣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能看到却不受影响;各种复杂的情绪如同被过滤,只留下纯粹的专注与平静。
他的大脑从未如此清晰,思维从未如此敏锐。
随着铃声响起,考生们开始列队进入考场。
站在考场门口,叶灼最后整理了一下衣襟,检查了考试用具。
周围同学的紧张情绪几乎凝成实质,有人在默念公式,有人在做深呼吸,甚至有人的手微微颤抖。
而叶灼,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清澈如一潭秋水。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嘴角勾起一丝几不可见的微笑。
“一场普通的考试而已。”他轻声自语道,声音轻到只有自己能听见。
随后,他迈着从容的步伐,走进了考场。
这一刻,他心中没有半点紧张,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种纯粹的、近乎本能的自信——那是千锤百炼后的从容,是实力带来的坚定。
高考,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而已。
叶灼长舒一口气,高考终于结束了。
“喂,您好,请问是叶灼同学吗?我是北京大学的林校长。”电话那头,一个沉稳有力的男声响起。
叶灼愣了一下,这才刚考完,成绩还没出,校长怎么就亲自打来电话了?
“是的,我是叶灼。林校长您好。”他保持着礼貌的语气回答。
“叶同学,冒昧打扰了。我们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你的考试表现非常出色,想提前与你沟通一下关于报考我校的事宜......”
话音未落,另一个电话又进来了。
叶灼礼貌地请林校长稍等,接通了第二个电话。
“叶灼同学?我是清华大学的张校长,非常高兴能和你通话!”
接下来的十分钟内,叶灼接连接到了四所顶尖高校校长的电话。
每位校长都热情洋溢,言辞恳切,并纷纷承诺最为优厚的条件。
“全额奖学金!”
“独立实验室!”
“海外交流保障!”
“直博资格!”
条件一个比一个诱人,热情一次比一次高涨。
“叶同学,我校可以为你开设个性化培养方案,由院士亲自指导!”清华的张校长语气诚恳。
“我们愿意提供预录取协议,现在就可以签!”复旦大学的校长直接了当,“只要你现在口头答应报考我校,我马上派人送协议上门!”
“别急着答应他们,”北大林校长的声音透着焦急,“我们可以考虑破格让你进入‘姚班’,这在我校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短短几分钟内,几位校长的条件已经从常规招生升级到了几乎是“不计代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