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带着诸葛亮,马蹄扬起一路尘土,匆匆回到新野。
刚踏入城门,刘备还未及下马。
这时一名斥候便快马奔来,翻身跪地,急切禀报道:“主公,大事不好!荆州传来消息,刘表刘荆州病重,已命悬一线,正紧急请主公前往荆州议事!”
刘备听闻,脸色骤变,手中缰绳下意识一紧。
坐骑不安地刨了刨蹄子。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诸葛亮,眼中满是忧虑与探寻,拱手说道:“此去前往荆州见到景升,该当如何?请先生指教!”
刘备一边说,一边微微前倾身体,神色间满是对诸葛亮建议的急切渴求。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沉稳,略作思忖后,开口道:“刘表病重,依我之见,定然会将荆州托付主公。主公切不可推辞,应将荆州作为立身之本。如此一来,进可抗拒曹操,退可建立霸业!”
说着,他用羽扇在空中缓缓划出一道弧线,仿佛在勾勒未来的战略蓝图。
刘备听后,眉头紧锁,微微低下头,开始来回踱步。
他双手背在身后,脚步沉重,沉吟片刻后说道:“先生说的有理,只是景升待我不薄,当初我落魄之际,他收留于我,如今我怎忍心夺取他的基业啊!”
刘备停下脚步,望向远方,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挣扎,仿佛看到了刘表那病弱却又充满信任的面容。
诸葛亮见状,向前一步,恳切地说道:“主公此时不取荆州,怕是要错失良机了!曹操虎视眈眈,荆州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落入他人之手,我军将陷入被动。”
他紧紧盯着刘备,目光中带着期许与坚持。
刘备内心犹豫不已,他想要荆州,深知这是壮大自身势力的绝佳机会。
可又担心此举会损害自己仁义的名声。
他再次来回踱步,脚步急促,嘴里喃喃自语:“这可如何是好……取了荆州,世人会如何看我?不取,又实在可惜……”
诸葛亮没有放弃,继续耐心劝说:“主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时若不取荆州,日后再想得到,必定要付出巨大代价。荆州百姓渴望安稳,主公素有仁义之名,接手荆州,正是顺应民心之举。”
诸葛亮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刘备的表情,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松动。
若是想要成就一番大业。
就必须要有人牺牲。
更何况现在的荆州刘表已经没有当初的雄风。
荆州最终如果落入其他人之手的话。
恐怕不需要多久的时间便会彻底分崩离析。
这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其不利的事情。
…………………………
与此同时,在许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诸葛明府上的庭院中。
一名家仆匆匆穿过回廊,手中捧着一封信,径直来到书房。
诸葛明正在桌案前研读兵书,听到脚步声,微微抬起头,放下手中书卷,目光投向家仆手中的信件。
家仆恭敬地呈上信件,说道:“大人,有您的信。”
诸葛明接过信件,看到信封上的字迹,不禁微微挑眉,面露意外之色。
他轻轻摩挲着信封,口中喃喃:“竟是黄月英寄来的。”
想起黄月英,诸葛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她那灵动的模样,明眸善睐,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诸葛明嘴角不自觉上扬,露出一丝温柔的笑容。
诸葛明拆开信封,抽出信纸,仔细阅读起来。
黄月英在信上言辞恳切地邀请诸葛明前往荆州一见,然而,对于邀请的原因,却只字未提。
诸葛明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
他心想,反正曹老板不久后就要南下,自己先去荆州也无妨,曹军推进速度很快,用不了多久便会抵达荆州一带。
而且,多年未见,他还真有些想念黄月英这古灵精怪的丫头了。
诸葛明随即将甄宓唤了过来。
甄宓身着素净衣衫,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书房,神色温婉,轻声问道:“主公,唤我何事?”
诸葛明看着甄宓,神色温和,说道:“有位故人请我前去荆州,你在许昌要好好的,等我回来!”
说着他轻轻拍了拍甄宓的肩膀。
许昌的生意交给甄宓。
诸葛明还是放心的。
甄宓虽然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
但是作为商贾之后对经营一道十分有研究。
更何况自己在许昌有护卫。
何人敢对他图谋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