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夜的航行颠簸,第二天中午时分,李准终于顺利抵达了北海港口。踏上这片陌生而又危机暗伏的土地,他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既忐忑于未知的前路,又坚定了报答知遇之恩、平定匪乱的决心。他面临的敌人,不仅是狡猾凶残、熟悉地形的匪帮,还有当地错综复杂的势力纠葛,以及可能遭遇的物资补给困境。然而,他拥有总督张人俊的信任与支持,身后有两艘战舰及一众将士的随行,更有家中两位夫人虽担忧却仍给予的精神鼓舞。但这一切,能否助他力挽狂澜,扭转廉钦的混乱局势,还需看他如何步步为营,运筹帷幄,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时间与他的行动,将是最终的见证。
北海镇总兵府内,气氛紧张而热烈。李准大步流星走进房间,径直来到长条会议桌的首位,双手猛地按在桌面上,那坚毅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威严与自信。
他嘴角微扬,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调侃问道:“你们不是生病住院了吗?怎么忽然都病好了?”话语间,他的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打着桌面,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话音刚落,一名军官立刻站起身,身姿挺拔如苍松,大声回答道:“报告军门,我是病了,可主帅一到,病自然就好了。”说着,他还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以示健壮与忠诚。紧接着,另一人也急忙起身,向前跨出一步,眼神中敬畏与讨好并存,说道:“报告军门,我是听说您生病了,我也莫名地生了病,您好了,我也莫名其妙地好了。”他边说边微微低头,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众人也纷纷附和,场面看似混乱,却透出一种别样的秩序。
李准抬手制止了众人的喧嚣:“我不管你们是真病还是假病,但身体是为朝廷卖命的本钱。没病的要注意保养,有病的战后继续住院养病。”他的话语严肃而充满关切,说完后,他郑重地扫视了一圈众人,那眼神仿佛能洞察人心。“谢谢军门!”众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回应道,声音洪亮而整齐。他们的脊背挺得更直了,眼神更加坚定,仿佛在这一刻,重新找回了战斗的信念与勇气。
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李准充分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对部下的深切关怀。他深知,在战争的硝烟中,士兵的健康和士气如同基石之于高楼,至关重要。他的话语既表达了对士兵们身体状况的担忧,也如同一剂强心针,激励着他们为朝廷奋勇杀敌。
长条会议桌两侧的军官们,个个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他们深知廉钦军情的严峻性,如同巨石压在心头,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房间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只有李准那沉稳有力的声音在回荡。
李准微微皱起眉头,双手撑在会议桌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开口道:“好了,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敌情。叛军目前有多少人?具体布防在何处?他们的武器弹药以及粮食补给状况又如何?”
郭人漳一听,立刻挺直了身子,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他清了清嗓子,率先发言:“总兵大人,如今除了北海之外,所有城镇皆被会党叛军包围,广阔的山区和农村也尽被叛匪占据。他们的人数极为庞大,甚至比我们还要多。”说着,郭人漳不自觉地摸了摸下巴,心中暗自盘算。
郭人漳曾秘密加入同盟会,此事鲜为人知。此次同盟会在两广交界处发动起义,与他暗中的推波助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明确表示不反对起义,至于何时宣布起义,则要视事态发展而定。同盟会的领导高估了他的革命自觉性,实际上,在那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不少官员秘密加入同盟会,大多是首鼠两端。郭人漳亦是如此。
廉钦起义军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实力外,与郭人漳的暗中放水、消极抵抗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然而,当郭人漳发现同盟会后继乏力,根本无法继续推进革命进程时,再加上李准亲自出马,他便深知起义军已回天乏术。他此时这般发言,实则是为了掩饰自己剿匪不力的责任,妄图蒙混过关。他一边说着,一边不时地偷偷观察李准的表情,心中忐忑不安。
李耀汉坐在一旁,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抬头说道:“报告军门,据我所知,革命党同盟会的武器大部分是先从日本走私到安南,然后再转运过来的,比我们的武器要好得多。”他双手交叠放在桌上,表情严肃而凝重。
李准听后,眼神愈发凝重,微微眯起眼睛问道:“那该如何应对呢?”
郭人漳一听,连忙站起身,向前跨出一步,急切地回应道:“总兵大人,我建议再增派十个营的兵力,将他们团团围住,困死他们。”他挥舞着手臂,仿佛在眼前已经勾勒出了清军将叛军重重包围的宏伟画面。
新军标统赵士坐在那里,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总兵大人,我赞同郭大人的想法。不过,我们还是应该调集广州所有的炮火前来增援,只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赵士并不知晓郭人漳曾是同盟会员,更不了解他的立场和心理变化。但他清楚,广西的十万大山对起义军而言犹如天然屏障,清军即便再增加一些人马,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关键还是要看起义军的实际战斗力。
赵士说话时,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与无奈。以三合会为主力的队伍只是雇佣军,根本靠不住。同时,他此次并未直接参与起义,很多情况都不甚了解。他在新军中的力量还很弱小,根本无法控制新军。另外,他也不太清楚李准的军事才能,所以更不会轻举妄动。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他只能提出一些看似合理却无足轻重的建议。他微微低下头,心中暗自思忖。
“报告军门,我觉得这个想法不妥。”突然,旁边传来一个坚定而响亮的声音,如同平静湖面上投入的一颗巨石,瞬间打破了原本的平静。
李准听着众人的建议,心中正权衡利弊。这时,他收到一封密信,看完后脸色大变。他将密信递给郭人漳,郭人漳的手微微颤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其他人见状,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原来,密信中举报郭人漳与同盟会暗中勾结的证据。郭人漳扑通一声跪下,哭喊道:“总兵大人,我冤枉啦!” 李准看着他,眼神复杂。在这关键时刻,举报这样的秘密,对整个平乱局势意味着什么?李准又会如何处置郭人漳?这场本就艰难的平乱之战,是否会因为这一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