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拥有一艘自备电气坐船,他亲自为其命名为 “电安号”。这艘船堪称当时造船工艺的杰出代表,构造精良无比。它全长 108 尺,身形修长而优雅,吃水却仅一尺半,这样的设计使得它在水面上航行时极为灵活,具备出色的航行性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水域环境。其搭载着 200 匹马力的强劲动力装置,犹如一颗澎湃的心脏,为船只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速率可达每小时 15 海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破浪前行,宛如一条灵动的大鱼。
船上的设施可谓一应俱全,奢华且实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精心的设计与考量。一踏入船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明亮的双机电灯,它们散发着柔和而稳定的光芒,将整个船舱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而强力探海灯更是船上的一大亮点,在漆黑的夜晚,它能穿透层层夜幕,射出一道耀眼的光柱,为夜间航行与作业提供清晰的照明,让船只在茫茫大海中也能准确找到前行的方向。
沿着船舱的通道前行,便能看到精心打造的舒适卧室。卧室布置温馨而典雅,床铺柔软舒适,床上用品皆是选用上等的材质,让人一躺上去便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配套齐全的浴室里,各种洗浴设施应有尽有,无论是热水供应还是洗漱用品,都准备得十分周到,让船上的人员在航行之余能够尽情享受舒适的沐浴时光。
宽敞的餐厅可供众人惬意用餐,餐厅的装修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既有着中式的古朴典雅,又不失西式的简约大气。桌椅摆放整齐,餐具精致美观,在这里用餐,仿佛是一场味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此外,船上还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宿舍,宿舍空间虽然不大,但布置得紧凑合理,满足了集事人员的居住需求,让他们在船上也能有一个安稳的休息之所。? 中西厨房设备也十分完备,中式厨房中,各种炉灶、炊具一应俱全,厨师们可以在这里大展身手,烹饪出一道道美味的中式佳肴。而西式厨房则配备了先进的烤箱、炉灶等设备,能够制作出各种精致的西餐。为船上人员提供了多样的餐饮选择,无论是喜欢中式美食还是西式料理,都能在这里找到满足味蕾的佳肴。
在武器配备方面,“电安号” 也毫不逊色,尽显其强大的军事威慑力。船上配备了 4 门马克沁机关枪,这些机关枪造型坚固,工艺精湛,具备强大的火力威慑力。在关键时刻,它们能够喷吐出密集的火舌,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同时,船上还设有 2 门礼炮,礼炮的造型庄重而威严,每逢重要场合,礼炮齐鸣,那震撼人心的声音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船只的威严与荣耀,增添了船只的威严与仪式感。这些设施与装备设色精美,每一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安装,整体性能远超当时着名的 “龙香” 号船只。打造这艘船共耗费约 3 万元,由香港比例公司制造,凝聚了众多工匠的心血与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船上餐厅、厨房所用器具极为讲究。银器、铜器、瓷器以及玻璃器等,均专门定制于英国。每一件器具都制作精良,工艺细腻,银器闪耀着柔和的光泽,铜器散发着古朴的韵味,瓷器洁白如玉,质地细腻,玻璃器则晶莹剔透,光彩照人。每一套器具上都印有独特的英文字母标识,这些标识不仅彰显着高端品质,更体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与设计理念,仿佛在诉说着它们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带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然而,辛亥革命的浪潮如汹涌的波涛般席卷而来,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格局,整个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间天翻地覆。这艘曾备受瞩目的 “电安号” 也未能摆脱时代浪潮的冲击。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局势变得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纷纷崛起,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与争斗。胡汉民在这样的局势下,以 15,000 元的价格,将 “电安号” 卖给了广西卢军都督。从此,“电安号” 告别了它曾经的主人李准,开启了新的历程,承载着不同的使命驶向未知的方向。它的命运在时代的洪流中变得扑朔迷离,仿佛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漂泊,不知将驶向何方。
同年秋,新会县古井衙门一带局势骤然紧张,仿佛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而紧张的气息。双方群众因一些复杂的矛盾和纠纷,爆发了激烈的械斗。一时间,喊杀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人们手持各种器械,相互对峙、攻击,鲜血染红了地面,无辜的百姓在这场纷争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李准临危受命,他深知事态的严重性,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率领队伍奔赴该地进行弹压。他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恢复当地的社会秩序,让百姓们能够重新过上安宁的生活。一路上,他不断地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向着古井衙门疾驰而去。
就在李准忙于处理械斗事件期间,他收到了安帅张仁俊发来的无线电报。电报中传来的消息令人震惊不已,仿佛一道晴天霹雳击中了他。广西大黄江突发兵变,新军统领张德、张整德在这场兵变中不幸丧生。安帅在电报中言辞急切,严令李准即刻率领麾下力量,迅速前往广西进行剿灭。李准看完电报后,眉头紧锁,他深知广西大黄江的兵变如果不及时平息,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稳定。
接到命令后,李准丝毫不敢耽搁,他当机立断,以清军葛云部为先锋,任命吴宗禹为核心指挥将领,紧急集结队伍。他迅速召集各级将领,传达了上级的命令,并详细部署了作战计划。士兵们在他的指挥下,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好武器装备,随时待命出发。次日,天刚蒙蒙亮,李准便率领着队伍马不停蹄地向着广西梧州进发。一路上,尘土飞扬,马蹄声阵阵,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他们跟随在李准的身后,勇往直前。? 抵达梧州后,李准没有丝毫休整,他深知时间紧迫,叛军随时可能逃窜或者进行进一步的破坏。他即刻挥师奔赴大黄江,一到大黄江,清军便迅速登陆,展开对叛军的追击。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李准身先士卒,他骑着战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指挥若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仿佛一把利剑,能够穿透敌人的防线。清军将士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奋勇拼杀。他们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每一个士兵都怀着必死的决心,向着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
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清军终于成功将叛军全部消灭,彻底平定了这场兵变。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硝烟还在缓缓飘散,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李准望着这片战场,心中感慨万千,他为牺牲的将士们感到悲痛,也为成功平定叛乱而感到欣慰。完成任务后,李准率部返回梧州。
广西的高师王铁山听闻李准成功平叛,心中对其感激不已。他深知如果没有李准的及时救援,广西大黄江的局势将会变得更加不堪设想。于是,他特意专程赶到梧州,向李准表达诚挚的感谢。他见到李准后,紧紧地握住李准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说道:“李将军,您此次平叛,实在是功不可没,广西百姓都对您感恩戴德啊!”
然而,广西巡抚张鸣岐却因李准未事先通报便越境平乱一事大为恼火。他怒不可遏,在众人面前公然大骂李准,认为李准此举逾越了权限。他气愤地说道:“李准,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未经通报就擅自越境,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巡抚!” 李准听到张鸣岐的责骂,心中感到十分委屈,但他并没有当场反驳,只是默默地承受着。
张仁俊得知此事后,挺身而出为李准鸣不平。他义正言辞地指出,广西本就隶属于两广总督的管辖范围,况且大黄江与广东省距离较近,如果对兵变坐视不管,极有可能致使祸乱蔓延至广东。李准身为都督,能够不计较地域差异,在听闻广西动乱的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率兵前来剿灭叛军,而且仅用了短短 3 天便成功平定叛乱。如此功绩,不仅未得到感激,反而遭人怨恨,实在是毫无道理可言。他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也让李准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支持。
从此,李准与张鸣岐的矛盾公开升级了。李准与张鸣岐矛盾公开升级,这无疑让李准的处境雪上加霜。在这内忧外患的局面下,李准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张鸣岐的刁难?他又能否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继续施展抱负,维护地方稳定?辛亥革命后的局势愈发复杂,李准手中的兵权和他的行事风格,又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新危机?而那艘见证了时代变迁的 “电安号”,在新主人手中又会有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
一切悬念,都在等待后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