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准一声令下,如洪钟般的声音在空气中激荡开来,木匠们立刻精神抖擞地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操起随船携来的木料,那木料纹理清晰,质地坚硬,散发着淡淡的木香,仿佛还留存着山林间的葱郁与生机。而林国祥于榆林港精心购置的 200 多张椰子编成的人字形状的席子,在此时宛如等待出征的将士,被赋予了重要使命。
匠人们,眼神专注而坚定,有条不紊地将椰席逐一铺设在屋顶与地面。他们的双手犹如灵动的舞者,精准地将椰席安置到位,每一片椰席都紧密相连,宛如鱼鳞般整齐有序。原本略显简陋的小木屋,在匠人们的精雕细琢下,瞬间如浴火重生的凤凰,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回想起当初李准目睹林国祥购置如此之多椰席时,心中不禁泛起层层疑惑,暗自揣摩这许多椰席究竟派何用场。而如今,当看到屋顶和地面皆铺满椰席,那错落有致的纹路,恰似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李准不禁在心底暗自称赞。这椰席不仅防雨性能极佳;坐在上面,更是舒适惬意,仿佛能感受到大海的温柔轻抚与热带阳光的热烈拥抱。
随后,李准迈着沉稳的步伐,踱步至木料堆旁。他目光如炬,在众多木料中精心挑选出一块约一人高的木板。木板平整光滑,仿佛在等待着一场神圣的洗礼。李准神情庄重,气定神闲,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因他的专注而凝固。只见他缓缓蘸饱墨汁,那墨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书法的传承。
他挥毫泼墨,笔锋游走间,“伏波岛” 三个大字跃然于木板之上。那隶书字体,笔画犹如铁画银钩,刚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千钧之力,仿佛能穿透岁月的迷雾;结构严谨端庄,稳重而不失灵动,尽显庄重典雅大气之风,宛如将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使命完美融合,承载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期许与祝福。
木匠们立刻围拢过来,他们怀着敬畏之心,仔细端详着字迹,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欣赏一件绝世珍宝。而后,他们依照笔画轮廓,手持刻刀,精心雕刻出凹槽。刻刀在木板上轻轻游走,木屑纷飞,仿佛在木板上谱写着一首无声的乐章。待凹槽成型,他们又小心翼翼地填上鲜艳的红色油漆。刹那间,这三个字醒目而亮眼,宛如熠熠生辉的星辰,赋予了这座岛屿新的生命与灵魂,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独特的故事与不凡的使命,那鲜艳的红色,如同跳动的火焰,燃烧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
李准并未就此停歇,他深知,这座岛屿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被铭记。于是,他又命人在岛上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一块既大又较为平整的礁石。这块礁石历经岁月的洗礼,表面虽略显沧桑,却透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古朴韵味,仿佛在诉说着大海的故事。
李准再次提笔,饱蘸深情,那深情如同澎湃的海浪,在心中汹涌。他在上面庄重地写道:“宣统元年大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 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那是对祖国山河的赤诚之心,更是对守护这片土地的坚定决心,仿佛要将这份情感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之上,历经岁月的冲刷,永不磨灭。
王雪岑一直在旁静静目睹这一切,他的眼中闪烁着钦佩与赞叹的光芒。此刻,他不禁由衷赞叹道:“任庵,你的小椽字笔力非凡,功底深厚啊!观此书法,笔锋凌厉,气势磅礴,犹如蛟龙出海,尽显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定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李准谦逊地笑了笑,微微摆手回应道:“过奖了,不过是平日里闲暇之时的一点爱好罢了,不值一提。我不过是借这书法,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待所有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大半天的时间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此时,日头高悬,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为大海铺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李准又命人在石屋旁立起一根约10米高的桅杆。这桅杆笔直挺拔,犹如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只见那大清黄龙旗在蓝天白云之下,迎着海风猎猎飘扬,旗面舒展,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奏响一曲激昂的战歌。那黄龙旗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彰显着大清帝国的威严与荣耀。
与此同时,吴敬荣在 “伏波” 舰上神情肃穆,身姿挺拔如松。他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指挥若定,一声令下,礼炮轰鸣。
21 响礼炮依次鸣放,每一声礼炮轰然响起,都如同一声激昂的呐喊,震撼着天地,仿佛要冲破云霄,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这来自中国的声音。那礼炮声如雷霆万钧,响彻整个海域,惊起一群海鸟,在空中盘旋鸣叫。全体官兵也随之高呼一声,声音整齐划一,响彻云霄,那声音中饱含着自豪与坚定,仿佛汇聚了所有中华儿女的力量,彰显着中国水师的威严与不可侵犯。这一声声礼炮,仿佛是向全世界发出的最强音,郑重宣告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岛屿,在今日有了一个崭新且充满意义的名字 ——“伏波岛”。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是中国主权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使命与未来的期许,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对南海诸岛坚定不移的主权。
王雪岑见此情景,心中豪情万丈,诗兴如泉涌般大发。他当即昂首挺胸,目光炯炯,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中国南海天地宽,广东水师巡航船,万里石塘伏波岛,南海主权谁敢犯。” 此诗气势磅礴,寥寥数语,便将南海的辽阔壮美、水师的英勇无畏以及对主权的坚定守护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对侵犯者的无畏,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南海,神圣不可侵犯。
李准不禁放声大笑道:“好诗,好气派!你我两个四川人,这一诗一书,怕是要‘名动天下’咯!” 众人听闻,也都跟着开怀大笑起来,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这笑声中,既有对彼此才华的赞赏,更有对祖国强大的自豪与欣慰。那笑容在阳光下绽放,如同盛开的花朵,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此次中国政府官员为一个岛屿测算地理经纬度,精心命名立碑、高挂国旗、鸣响礼炮,这一系列举动严谨而庄重,构成了一套最完整、最标准的主权宣誓程序。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弥补了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却未留下航海图的遗憾,为中国航海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又似一把火炬,结束了中国历代政府不重视海域地图标注的历史,照亮了中国对海洋主权守护的征程。它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向全世界宣布,西沙群岛的伏波岛归属大清帝国,南海是中国人民老祖宗保留下来的最宝贵遗产,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要妄图盗窃占领。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向世界彰显着中国扞卫主权的坚定决心,犹如一座巍峨的灯塔,在浩瀚的南海中,为中国的海洋权益保驾护航。
李准完成了对伏波岛意义非凡的主权宣示,可南海还有众多岛屿等待他去探索与守护。下一座岛屿,他又将以怎样独特且庄重的方式去确认主权?在面对可能存在的外部干扰时,他如何确保后续的主权宣示行动顺利进行?这一系列未知如同神秘的面纱,等待着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