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卫华接过这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刚一入手,就感觉沉甸甸的。这支步枪是前苏联 SKS 半自动步枪的仿制型,于1956年定型,所以被称为五六半。
不装弹的重量为3.75千克,这也是为什么他感觉沉的原因。把玩了没一会,他便还了回去,虽然有些不舍,但是他也知道,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允许的,他也不想让这些战士冒着风险只为了满足他的好奇。
没过多久,进入了一个看着像是部队大院的地方,门口不光设有关卡,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士兵,院子里还能看到一队巡逻的士兵。
“到了,青禾同志,这里就是我们招待所,这几天您就住这个招待所,有什么事可以吩咐门口站岗的同志,我们会帮您安排的。”刚才被称为李军的驾驶员跳下车,正打算帮他打开车门,却被钟卫华抢先一步下了车。
他可不太习惯这种待遇,更何况,这些士兵在他眼中,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他并不认为自己这么个破作者,在他们面前有什么优越感。
“别太客气了,我自己来就行。”钟卫华笑了笑,又开口说着,“叫我钟卫华同志就行,我看咱们都差不多大,喊我卫华也行。”
“那可不行,咱们首长说了,你们是文化人,和咱这种大老粗可不一样,我们认认字还行,但是让我写文章可写不出来。”
“就是,都说你们是咱们国家的未来哩,俺们这种大老粗,可不敢和你比。”此时,后排的士兵也是一脸的崇拜。
“我哪是什么文化人,我也就是多上了几年学罢了。要我说呀,其实咱们都是战友,只不过战线不同,我是文艺创作战线的,你们的任务是保家卫国,大家都是同志。”
谈笑了一番以后,钟卫华才进入了招待所内。
“班长,你说所有的大作家都是这样的吗?”李军看着他的背影,发出了疑问。
“应该是吧。”他沉思了一会才开口。
随着吉普车发动的轰鸣声传来,钟卫华也被领进了自己的房间。看来这次的规模待遇还是挺好的,最起码房间都是单人间,钟卫华可不想和别人挤一间房。
在这个年代,这种条件已经是很好了,干净整洁的床单,独立的卫浴,大部分的招待所还都用着公用卫浴,更别说室内供暖之类的了。
简单的洗漱过后,沾着枕头他便睡着了。没办法,今天被绿皮火车折磨了一整天,好不容易躺上了柔暖的大床,可不得狠狠睡个够。
不过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被敲门声喊醒,刚想缩进被窝里继续睡,这才想起来,现在已经不是在家了。
“青禾同志,起床吃早饭了。”
“来了来了。”
等到他洗漱完出了门以后,这才看见大院里已经有许多士兵早已开始训练了。
开会的时间定在明天,今天他们并没有什么安排,所以组织上也是安排了人,开了一辆由解放牌卡车改制而来的大巴,带着他们这些参会的人群,参观了一下首都。
钟卫华曾经来过四九城,不过那时候的四九城和现在的四九城,区别还是很大的。相对于后世,现在的四九城的空气质量反而更差,漫天的风沙,沙尘暴肆虐严重。
听同行的本地人说,民国时期,这里的风沙更加的夸张,因为那时候大家满山砍柴烧,绿植减少严重。直到五六十年代后,普遍开始烧煤,风沙才开始慢慢的减少了一些。
一天时间,钟卫华啥也没记住,感觉昨天的后遗症还没消失,脑袋还是昏昏沉沉的。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打卡拍照,就是他唯一能记住的行程安排了。
组织上还专门安排了一位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一个不知道什么品牌的照相机,每到一个景点,就组织大家集中起来拍照留念。
熬过了这一天,终于到了正式开会那天,会场就设在总部的大会议厅中,每个桌面上都放置着参会人员名字以及单位。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桌面上的牌子写着“鞍山市群众艺术文化馆钟卫华(笔名青禾)”。
“尊敬的各位首长、亲爱的全军文艺工作者们:
在 1982 年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节,我们满怀热忱地相聚于此,迎来了全军军旅题材文艺创作会。此刻,窗外春光正好,恰似我们内心蓬勃的创作激情。
回首往昔,军队在保家卫国、建设祖国的征程中留下无数壮丽篇章,那些热血故事、英勇身姿,皆是我们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开场演出,由两名穿着军装的军人担任主持,上来就是铿锵有力的开幕词,让会场内的人精神一下振奋起来了。钟卫华扫视了一眼,发现大家都正襟端坐,好像就自己一个左顾右盼的。
倒是在台上的几位主持人中,看见了熟悉的脸孔,但是要让他说说具体的名字,他还真说不上来。
几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总体来说,开会传达的就是现在国家需要更多的军旅文艺创作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又或者是歌曲,戏曲,还透露了国家会放宽这方面的审核政策,让更多的创作者们能有更加良好的创作环境。
钟卫华正考虑着怎么找到谢瑾导演,却没想到,他的房门被人敲响了。
“是青禾同志吗?”
钟卫华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位秃顶的男人,穿着一身宽松的褐色西装,看着约莫五六十岁的样子。
“您是?”钟卫华好奇的开口。
“真没想到,青禾同志这么年轻!”来人正是谢瑾导演,在他收到了张西征同志的书信的时候,他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这篇文章。
没想到看完的第一眼,就让他激动万分,整夜都难以入睡,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好好好,这就是我想要找的剧本,如果改编成电影,它一定能在国内的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是谢瑾,上海电视台的导演,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和你谈谈你创作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
钟卫华赶紧将他迎了进来,打算和他详细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