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八日,大场丢失,国军全部撤退到第二道防线。
淞沪会战进入十月底十一月初,虽然国军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是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上海。
小鬼子大本营在开战之初喊出的口号是三个月灭亡中国,但是仗打到现在,连上海都还没有被攻克。
这无疑与小鬼子最初判断和计划背道而驰!
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
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下令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
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
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就在敌人大举调兵遣将、即将大兵压境之际,国军高层一度下令撤出上海,但是总裁却又深陷于列强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销撤退命令,各部队坚守原先阵地。
短短时间内命令两次反复,使得中国守军士气大受影响,队伍秩序开始出现混乱。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
日军登陆成功后,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统一指挥,日大本营规定其作战地域为联结苏州——嘉兴一线以东。
任务以挫伤国军战斗意志,获得以结束战局为目的,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第6、第18师团按照预先部署,分别向松江、沪杭铁路扑去。
至此,上海守军到了不得不撤的地步。
11月8日晚,国民党南京军事委员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李振邦率领独立旅于十月二十九日抵达青浦,并且把四千多人分成了两个团,25,团和626团,其余编制不变。
邓斌现在也已经完全康复,由他担任626团团长,陈勇伤势得到控制,但是想要彻底恢复还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另外野战医院也建立了起来,这次解救的俘虏里就有一批国军野战医院的护士和军医,李振邦全都扔给了王大川统一安排。
现在的独立旅已经今非昔比,按照兵力来算完全等于川军的一个师。
这段时间整个独立旅都在加紧备战,李振邦更是拿出了二百盒盘尼西宁找青帮联系美国军火商。
最终以一支盘尼西宁换两支加兰德步枪以及一百发子弹的价格,换来美国军火商所有的存货,四百条加兰德步枪。
系统给的盘尼西宁一盒十支装,这才花出去二十盒而已。
随后李振邦又从别的军火商那里搞来了二百支花机关快枪,五十挺捷克式轻机枪,十五挺马克沁重机枪,十门60迫击炮和五门75毫米战防炮。
至此,二百盒盘尼西宁消耗殆尽。
这批步枪刚运到独立旅驻地,蔡世平和邓斌就对如何分配问题吵的不可开交。
最后李振邦决定两个团各配备一百条加兰德步枪,让两个团各组建一个专门使用加兰德步枪的突击连。
至于剩下的二百条加兰德步枪,李振邦打算等组建警卫营的时候才拿出来使用。
毕竟这枪哪都好,就是太耗子弹。以独立旅的后勤条件,根本跟不上。
不过李振邦已经与美国军火商建立了联系,以后优先购买他的军火,并且希望他能为独立旅提供大量的美军制式装备。
是的!李振邦现在打算把独立旅建成全美械的旅。
时间一转眼来到了十一月八号,整个上海的气温骤降,独立旅的士兵们仍然穿着单衣继续训练。
“旅座,总司令部急电!”
旅部参谋长周文强拿着一封电文火急火燎的跑进了指挥部。
熟知淞沪会战历史的李振邦知道,应该是撤退的命令下来了,可是当他看完电报以后,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通讯兵!立刻通知各团营级干部开会!”
原来这封电报并不是要独立旅撤出上海,而是命令独立旅进入淞沪战场断后,为各部撤出上海争取时间。
现在小鬼子的攻势势如破竹,明天就会攻到虹桥机场,龙华,枫泾和青浦。
这个时候进入淞沪战场,无异于厕所里面打灯笼,找死!
小鬼子只要切断青浦,独立旅就是那瓮中之鳖,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所以青浦不能丢!
但是这封命令是淞沪战场总司令陈诚亲自下达的,所以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那么就得好好谋划谋划一下了!
半个小时以后,独立旅所有营以上军官全部来到了旅部。
“刚接到陈总司令命令,让我部进入淞沪战场断后,掩护兄弟部队撤出淞沪战场。
但是我们都知道,青浦是退往苏州的交通要道,如果青浦丢失,我们独立旅就算有三头六臂在上海也翻不起一点浪花。
所以我命令!
626团留守青浦,务必确保青浦始终掌握在我们手里,另外机枪营和炮营也会分一个连协助你们防守!”
“是!”
邓斌也知道青浦的重要性,他眼中闪过视死如归的光芒。
“遇见溃兵可以自行截流收编,我只有一个要求,在我率领25团回来之前,青浦不能丢!”
李振邦也知道仅凭二千来人想要扛住小鬼子的机枪大炮轮番轰炸根本不现实,所以允许626团截流溃兵。
“请旅座放心!人在阵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