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下,处处洋溢着生机。皇宫内的御花园,繁花似锦,缤纷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飘落,宛如一场绚丽的花雨。沁人心脾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引得彩蝶翩翩起舞。小宝与苏瑶在一处幽静的亭中相对而坐,四周的繁花绿叶与这古雅的亭子相映成趣。石桌上,几卷关于农业技术的卷宗整齐摆放,微风拂过,轻轻翻动着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
“苏爱卿,如今农业改革虽已推行,可新的农业技术在民间的推广仍是阻碍重重。百姓们对这些新技术满心疑虑,难以广泛接纳,这该如何是好?”小宝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他深知农业乃国家之根本,新技术的推广关乎着百姓的生计与国家的繁荣。
苏瑶轻抿双唇,陷入沉思。片刻后,她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百姓之所以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根源在于他们对其了解太过匮乏。若想扭转这一局面,我们必须主动深入民间,让百姓亲身感受新技术的优势。”
小宝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急切问道:“苏爱卿可有具体的办法?”
苏瑶微微点头,有条不紊地说道:“我们不妨在民间开展讲学活动,邀请各地的农业专家,深入乡村,为农民们详细讲解新技术的优势和使用方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要让他们亲眼见证新技术带来的好处,自然会逐渐接受。”
小宝听后,不禁拍手称赞:“此计甚妙!就依苏爱卿所言,立刻着手筹备。”
于是,在小宝的旨意下,一场大规模的民间讲学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朝廷广发文牒,邀请各地精通农业技术的专家齐聚长安。这些专家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擅长改良种子,培育出的种子抗病性强、产量高;有的精通农具制造,能打造出轻巧高效的农具;有的则对灌溉技术颇有研究,能合理规划水利,让农田得到充分的滋润。他们怀揣着满满的热情和专业知识,踏上了向百姓传授新技术的征程。
在一片春光正好的日子里,小宝决定微服出巡,亲自去看看讲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他身着朴素的布衣,头戴斗笠,扮作普通的书生模样,只带了几名贴身侍卫,悄然离开了长安。
经过几日的跋涉,小宝来到了一处位于青山脚下的村庄。村庄四周,田野广袤无垠,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此时,一片热闹的景象吸引了小宝的注意。只见一群农民围在田间,一位身着长衫的农业专家正站在中间,手中拿着一件崭新的耕种工具,正在为农民们进行演示。
小宝快步走上前去,融入人群之中。专家熟练地操作着新的耕种工具,只见那工具在土地上轻松划过,泥土被均匀地翻起,既平整又高效。农民们看得目不转睛,有的面露惊讶之色,有的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小宝也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上前从专家手中接过工具,说道:“让我也试试。”小宝虽身为皇子,但自幼勤奋好学,对农事也有所了解。他学着专家的样子,在田间劳作起来,动作虽略显生疏,但也有模有样。
一旁的农民们见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对农事如此感兴趣,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走上前来,看着小宝手中的新工具,疑惑地问:“小伙子,这新玩意儿真能比咱老法子强?”
小宝停下手中的动作,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回答道:“大爷,您放心。这都是经过反复试验的,用了它,不仅省力,收成还能大大提高。”
老农挠了挠头,满脸怀疑:“真有这么神?俺们祖祖辈辈都用老法子种地,这突然换个新家伙,心里没底啊。”
小宝耐心地解释道:“大爷,您看这新工具,设计巧妙,能够更深入地翻耕土地,让土壤更加疏松透气,有利于庄稼的根系生长。而且,它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以前几个人的工作量。”
说着,小宝又继续演示起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您再看,用这个工具播种,种子的间距均匀,出苗率也更高。等到收获的时候,您就会发现,用了新工具种出来的庄稼,颗粒饱满,产量比以前高得多。”
老农目不转睛地看着小宝的演示,心中的疑虑渐渐减少。但他还是有些犹豫:“话是这么说,可要是用了这新玩意儿,到时候收成不好咋办?”
小宝拍了拍胸脯,说道:“大爷,您放心。我们有专业的农业专家在这里指导,会全程帮助您。而且,朝廷也在大力推广这些新技术,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朝廷也不会不管的。”
这时,一旁的农业专家也补充道:“大爷,我们已经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试验,效果都非常好。您就大胆尝试一下吧,说不定今年您家的粮食就能多收几石呢。”
在小宝和专家的耐心讲解下,老农终于下定决心:“行,那俺就试试。要是真像你们说的那么好,以后俺就跟着这新技术走。”
周围的农民们见老农松了口,也纷纷表示愿意尝试。小宝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喜悦。他知道,只要有一个农民愿意带头尝试,新技术就有了推广的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宝一直留在这个村庄,与农民们一起劳作,亲身体验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他和农业专家们一起,挨家挨户地走访,为农民们解答疑问,提供技术支持。
在使用新的灌溉技术时,一位年轻的农民发现按照专家的指导,水流的分配总是不均匀。小宝得知后,立刻和专家赶到现场,仔细检查了灌溉设备和沟渠的走向。经过一番研究,他们发现是沟渠的坡度设置不太合理,导致水流不畅。小宝和专家一起动手,对沟渠进行了重新修整,调整了坡度。再次通水时,水流均匀地流淌到每一块农田里,年轻的农民看着自家农田里得到充分灌溉的庄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多亏了你们,不然俺还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还有一次,一位农妇在使用新的施肥方法时,不小心施肥过量,导致庄稼出现了烧苗的现象。她焦急地找到小宝和专家,眼里含着泪水:“这可咋办啊,俺是不是把庄稼都给毁了?”小宝安慰道:“大嫂,您别着急。我们有办法补救。”专家则仔细查看了庄稼的情况,然后指导农妇用清水冲洗土壤,稀释肥料的浓度。经过几天的精心照料,庄稼逐渐恢复了生机。农妇感激地说:“你们真是俺们的大救星啊,要不是你们,俺这一季的收成可就没了。”
在小宝的带动下,这个村庄的农民们积极采用新的农业技术,从播种到灌溉,从施肥到收割,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专家的指导进行。日子一天天过去,田野里的庄稼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到了收获的季节,村庄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看着自家仓库里堆满的粮食,脸上笑开了花。那位最初对新技术表示怀疑的老农,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哎呀,这新技术可真是神了!俺家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去年足足多了两成啊!多亏了那个小伙子和专家们,俺以后可得好好跟着学。”
小宝看着农民们喜悦的笑容,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民间讲学活动取得了成功,新技术在百姓心中扎下了根。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将在大唐的每一片土地上开花结果,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让大唐的根基更加稳固。
此后,小宝回到长安,即刻下令总结此次民间讲学活动的经验与成果。他要求各地官员加大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并且在各个州县设立专门的农业技术指导站,长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朝廷还组织编写了详细的农业技术手册,发放到每一位农户手中,让他们能够随时查阅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农业技术在大唐的广袤土地上迅速传播开来。曾经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百姓们的生活日益富足。而小宝与苏瑶为推动农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也被百姓们铭记在心,成为了大唐盛世中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