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救助病人
长安的清晨,温润的阳光轻柔地倾洒在学馆的屋顶,为这座满溢着书香气的建筑悄然披上一层梦幻般的金色薄纱。微风轻拂,檐下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声响,与学馆内此起彼伏的朗朗读书声相互交织,共同谱写出一曲悠扬的乐章,在清新的空气中悠悠回荡。
明月如往常一样,早早便来到了学馆。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面料轻柔,随着她的走动微微飘动,腰间系着一条洁白如雪的丝带,更衬得她身姿轻盈,宛如春日里的一朵淡雅百合,清新脱俗。此刻,她正坐在窗边的位置,手中捧着一本古朴的医书,全神贯注地研读着,试图从那些泛黄的书页间,汲取更多宝贵的医学知识。她的眼神专注而炽热,仿佛在与古代的医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不放过任何一个晦涩的理论和精妙的医案。
突然,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骤然打破了学馆的宁静。明月下意识地抬起头,只见同班的张生神色慌张,满脸焦急地冲了进来,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李明突然生病了,高烧不退,整个人都昏迷不醒!”
听到这个消息,明月心中猛地一紧,手中的医书险些滑落。她来不及多想,立刻放下手中的书,起身朝着李明所在的房间快步跑去。在奔跑的过程中,她的脑海中如走马灯般迅速浮现出各种病症的表现和对应的治疗方法,脚步也不自觉地越来越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快赶到李明身边,救他!
当明月匆匆赶到李明的房间时,看到李明毫无生气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如同冬日里的薄雪,毫无血色。他的额头滚烫,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的额头滚落,浸湿了枕边的床单。周围的同学们一脸焦急地围在床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但却都面露茫然,不知所措。
明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她深知,在这种危急时刻,自己必须保持冷静,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治疗。她缓缓走到床边,轻轻坐在李明身旁,伸出手,温柔地摸了摸他的额头,凭借着这段时间学习医术积累的经验,心中暗自估算着他的体温。随后,她又微微俯下身,仔细观察了李明的面色,只见他面色潮红,却又带着一丝病态的苍白,接着,她轻轻翻开李明的嘴唇,查看舌苔,舌苔黄腻,这是体内有热的明显表现。紧接着,她将手指轻轻搭在李明的手腕上,闭上眼睛,屏气敛息,专注地感受着脉象的变化。此时,房间里安静极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紧紧盯着明月,仿佛她是他们唯一的希望,整个房间里只能听到李明粗重的呼吸声和众人紧张的心跳声。
过了好一会儿,明月缓缓睁开眼睛,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她的神色略微凝重,但语气却十分沉稳,缓缓说道:“李明这是外感风热,再加上体内本就有积热,内外热邪相互交迫,导致高热不退。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为他降温,清除体内的热邪,否则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同学们听了,纷纷投来信任的目光,但也有一些同学面露担忧之色。张生焦急地问道:“明月,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办呢?你快拿个主意吧。”
明月镇定地回答道:“我先给他开一副药方,主要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主。大家放心,只要按时服药,再配合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李明的病情应该会逐渐好转的。”
说完,明月便走到一旁的桌前,伸手拿起纸笔。她的手微微有些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她迅速地在纸上写下了药方,字迹工整秀丽,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她对李明病情的深深关切。写好药方后,明月将药方递给身旁的张生,说道:“张生,麻烦你去药铺按照这个药方抓药,一定要尽快,一刻都不能耽搁。”
张生接过药方,看了一眼明月坚定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匆匆跑了出去。
明月则留在房间里,开始为李明进行物理降温。她快步来到屋外的水井边,打了一盆清凉的井水,将毛巾浸湿后,轻轻拧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敷在李明的额头上。她一边轻柔地更换着毛巾,一边轻声安慰着昏迷中的李明:“李明,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大家都在等着你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呢。你可一定要坚强,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张生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中紧紧握着药包。明月立刻接过药包,转身走进厨房。她熟练地生起火,将药倒入锅中,然后拿起勺子,耐心地搅拌着。随着火焰的升腾,药香渐渐弥漫开来,那浓郁的药香仿佛给这个充满焦虑和担忧的房间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药煎好后,明月小心翼翼地将药汁倒入碗中,端到李明的床边。她轻轻扶起李明,声音轻柔却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力量,说道:“李明,醒醒,把药喝了,喝了药就会好起来的。”李明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眼神中满是虚弱和迷茫,但看到明月关切的面容,他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然后在明月的搀扶下,艰难地喝下了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明月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李明身边。她按时为李明喂药,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手摸一摸他的额头,感受体温的变化,或者用一根纤细的芦苇管,沾上温水,轻轻湿润李明干裂的嘴唇。同时,她还不断地鼓励李明,让他保持乐观的心态。“李明,你看外面的阳光多好,等你病好了,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她总是这样温柔地说着。
然而,治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二天清晨,当明月像往常一样去查看李明的病情时,却发现情况并没有如她所期望的那样好转,反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症状。李明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每一次咳嗽都像是要把肺咳出来,而且,他竟然咳出了血丝。同学们看到这一幕,都十分担心,脸上的忧虑愈发浓重,有些人甚至开始小声地怀疑明月的医术。
“明月,李明的病情怎么还没好,反而更严重了呢?你是不是诊断错了?”张生焦急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
明月的心中也十分焦急和担忧,但她深知此刻自己绝不能慌乱。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仔细地思考着李明的病情变化,回忆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之前治疗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明月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李明的病情出现了变化,他的肺热更盛了,而且从咳出的血丝来看,很可能已经伤到了肺络。之前的药方需要调整,我要加入一些清热润肺、凉血止血的药物。大家放心,我一定会治好李明的。”
尽管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明月的眼神依然坚定如磐。她重新为李明开了药方,再次让张生去药铺抓药。这一次,她亲自去厨房煎药,每一个步骤都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她的眼睛紧紧盯着锅中翻滚的药汁,手中的勺子不停地搅拌着,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她也浑然不觉。
新的药煎好后,明月喂李明喝下。这一次,李明的反应似乎比之前好了一些,他的咳嗽稍微减轻了一些,不再像之前那样剧烈,体温也略有下降,不再像之前那样滚烫。明月看到这些变化,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她知道,李明的病情还没有完全稳定,随时可能出现反复,还需要继续密切观察和精心治疗。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明月更加细心地照料李明。她不仅关注李明的病情,还十分关心他的饮食和情绪。她亲自下厨,为李明准备了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蔬菜汤,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都饱含着她的关怀。她还经常坐在李明的床边,和他聊天,给他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学馆里发生的新鲜事,让他的心情保持愉悦。“李明,你知道吗?昨天夫子讲的那篇文章,可有意思了,等你好了,我讲给你听。”她总是这样笑着说。
在明月的悉心照料下,李明的病情逐渐好转。他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也越来越轻,不再咳出血丝,脸色也渐渐变得红润起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同学们看到李明的变化,都十分高兴,对明月的医术也更加佩服。
“明月,你真厉害!要不是你,李明还不知道要病多久呢。”张生赞叹道,眼中满是敬佩。
明月微笑着说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大家都很关心李明,也帮了很多忙。而且,这也是我学习医术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次治疗,我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李明康复后,他感激地对明月说:“明月,谢谢你。要不是你,我这次可就惨了。你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温暖。”
明月笑着说:“不用谢,我们是同学,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而且,我是一名医者,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看到你康复,我打心底里开心。”
这次救助病人的经历,让明月对医术的信心大增。她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医术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他人、挽救生命的强大力量。同时,她也意识到,医学是一门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学问,每一次的治疗都是一次充满挑战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从那以后,明月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医术的决心。她知道,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未知的困难等待着她去克服,但她毫不畏惧。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希望,让那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们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