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这座大唐的都城,向来是繁华昌盛的象征。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热闹的市井乐章。苏瑶身着一袭简约而不失典雅的服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漫步,目光在街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往来的商贾间游移。
大唐的商业之盛,有目共睹。来自各地的奇珍异宝、绫罗绸缎摆满了店铺的货架,酒楼茶肆里坐满了谈生意的商人。然而,苏瑶在这一片繁荣之中,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隐忧。
一日,苏瑶在与一位常年从事对外贸易的老商人交谈中得知,大唐的对外贸易大多依赖于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尽管这条商路历史悠久,为大唐带来了丰厚的财富,但近年来,局势变幻莫测,陆上商路时常受到战乱、匪患以及恶劣天气的影响,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都难以保证。
“苏姑娘,您是不知道啊,我们这生意现在越来越难做。前段时间,一伙马贼在半路劫了我们的商队,损失惨重呐!”老商人满脸愁容,唉声叹气。
苏瑶听后,秀眉微蹙,心中暗自思忖:若大唐的对外贸易渠道如此单一,一旦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势必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贸易通道,以确保大唐商业的持续繁荣。
此后,苏瑶开始四处搜集资料,深入研究地理、航海等方面的知识。她查阅了大量古籍,发现早在前朝,便有船只远航海外的记载。南海的辽阔海域,隐藏着无数的贸易机遇,或许,开辟一条海上贸易通道,将是大唐商业发展的新契机。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深思熟虑,苏瑶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宏伟的构想——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她深知,这一构想一旦实现,不仅能拓展大唐的对外贸易版图,还能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大唐在世界的影响力。但她也明白,这一构想的实施,困难重重,需要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
于是,苏瑶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进宫面见小宝。
宫殿内,小宝正在审阅奏章,听闻苏瑶求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宣她觐见。苏瑶步入殿内,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缓缓说道:“陛下,臣近日对我大唐的商业发展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特来与陛下商讨。”
小宝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苏瑶深吸一口气,将自己的发现和构想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陛下,我大唐商业虽繁荣,但对外贸易过度依赖陆上丝绸之路,渠道单一,风险巨大。臣经过研究,认为可开辟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路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如此一来,不仅能拓展贸易版图,还能降低贸易风险,促进我大唐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苏瑶说着,将手中的计划书呈上。
小宝接过计划书,认真翻阅起来。他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显然被苏瑶提出的构想所震撼。许久,小宝抬起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赏与思索:“苏瑶,你的想法很有新意,也极具远见。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谈何容易?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海上航行,风险重重,你可有应对之策?”
苏瑶早有准备,她从容地回答道:“陛下所言极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确实困难重重,但并非不可实现。首先,我们可大力发展造船业,打造坚固、适航的海船。同时,招募和培养一批精通航海技术的人才,绘制详细的航海图。再者,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海上贸易,制定相关政策,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至于风险,我们可组建护航船队,保障商船的安全。”
小宝听后,陷入了沉思。苏瑶的构想虽然大胆,但极具可行性。若真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对大唐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需要朝廷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也需要面对诸多未知的挑战。
“苏瑶,此事事关重大,容朕与大臣们商议后再做决定。”小宝最终说道。
苏瑶心中虽有些许失落,但她明白,如此重大的决策,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她恭敬地退下,等待着小宝的答复。
回到府邸后,苏瑶并没有闲着。她深知,要想让大臣们支持这一构想,必须让他们充分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于是,她开始四处奔走,游说各方人士。
苏瑶首先拜访了朝中的几位重臣,向他们详细阐述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和意义。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她的想法。
“苏姑娘,这海上航行,茫茫大海,变幻莫测,岂是那么容易的?万一出了差错,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钱财,还有无数的人命啊!”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我们大唐如今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已经足够繁荣,何必再冒险开辟什么海上丝绸之路呢?”另一位大臣也随声附和。
面对这些质疑和反对,苏瑶没有退缩。她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海上贸易的优势和前景,用详实的数据和合理的分析,试图说服他们。
“诸位大人,如今陆上丝绸之路面临诸多风险,已经难以满足我大唐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而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能避开这些风险,还能开拓新的市场。南海周边各国,资源丰富,与我大唐有着巨大的贸易潜力。若能开辟这条商路,我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将远销海外,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能引进各国的奇珍异宝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大唐的发展。”苏瑶诚恳地说道。
在苏瑶的努力下,一些大臣开始动摇,他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仍有部分大臣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这一计划过于冒险,不可轻易实施。
为了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苏瑶决定举办一场研讨会,邀请朝中大臣、学者、商人以及航海专家等各界人士参加。在研讨会上,苏瑶详细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和实施计划,并邀请航海专家分享航海经验和技术。
“各位大人,如今航海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可以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通过观测星象确定位置。而且,我们的造船技术也日益精湛,能够打造出坚固耐用的海船。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海上航行并非难事。”航海专家信心满满地说道。
商人们也纷纷发言,表达了对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持。他们认为,这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利润。
“苏姑娘的构想太好了!若真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我们的生意就能做到海外去,赚更多的钱!”一位商人兴奋地说道。
在众人的讨论和交流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那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构想。
研讨会结束后,苏瑶将研讨会的情况和各方的意见整理成报告,呈递给小宝。小宝仔细阅读了报告,对苏瑶的努力和成果深感欣慰。他决定再次召开朝会,与大臣们商讨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事宜。
朝会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最终,在小宝的主持下,大臣们达成了共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虽有风险,但机遇更大。若能成功实施,将为大唐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
小宝看着殿下的大臣们,郑重地宣布:“朕决定,采纳苏瑶的建议,开辟海上丝绸之路。此事由苏瑶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务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上丝绸之路必将成为我大唐繁荣昌盛的新纽带!”
苏瑶听后,心中激动不已。她跪地谢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她。但她毫不畏惧,因为她坚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为大唐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