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王朝的巍峨宫阙之中,金銮殿的威严气息笼罩着每一寸空间。汉惠帝刘盈每日清晨,便在一众宦官宫女的簇拥下,拖着略显孱弱的身躯步入这权力的核心之地。
殿内,朱红色的立柱直抵殿顶,宫灯散发着昏黄而柔和的光芒,映照在群臣肃立的脸上。刘盈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袍上绣着金色的云纹和祥龙图案,在灯光下闪烁着华贵的光泽。他头戴冕旒,那垂下的玉珠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声响。
早朝开始,一份份奏章如雪片般呈上。有关于黄河水患治理的奏报,沿岸百姓因洪水侵袭,房屋被冲毁,农田被淹没,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有关于边疆战事的消息,匈奴时常在边境骚扰,烧杀抢掠,让边疆百姓苦不堪言;还有各地吏治的情况,一些官员贪污腐败,鱼肉百姓,致使民怨沸腾。
刘盈坐在龙椅之上,认真地翻阅着奏章,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他深知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福祉,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无数人的命运。
“诸位爱卿,黄河水患严重,百姓受灾,朕欲拨出专款用于救灾和修缮堤坝,尔等可有异议?”刘盈的声音略显虚弱,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丞相曹参出列,拱手道:“陛下心系百姓,此乃万民之幸。不过,如今国库虽有盈余,但边疆战事亦需钱粮支持,还望陛下谨慎斟酌。”
御史大夫周昌也站了出来,说道:“曹丞相所言极是。救灾固然重要,但边防亦不可松懈。可先从各地征收部分赋税以补充救灾之资,待灾情缓解后,再行调整。”
刘盈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大臣们说得都有道理,可百姓的疾苦又让他心急如焚。“朕意已决,先从国库拨出一部分钱粮用于救灾,同时派遣得力官员前往灾区,组织百姓修缮堤坝,恢复生产。至于边防之事,可加强军队训练,提高防御能力。”刘盈最终做出了决定。
群臣纷纷表示赞同,继续就各项政务展开激烈的讨论。刘盈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而,他的身体却在这高强度的政务处理中逐渐支撑不住。
他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眼前的景象开始模糊起来,胸口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烦闷不已。但他强忍着不适,努力保持着镇定。突然,一股腥甜的味道涌上喉头,他再也无法抑制,一口鲜血猛地从口中喷出,溅在了面前的龙案之上。
“陛下!”殿内顿时一片惊呼。大臣们纷纷上前,将刘盈扶住。曹参的脸上满是担忧和心疼,他紧紧地握着刘盈的手,说道:“陛下龙体欠安,还请保重身体。”
太医院院使急忙上前把脉诊治,眉头紧锁,神色凝重。“陛下龙体久虚,今日又劳累过度,病情已然加重。需即刻卧床调养,不可再操劳政务。”院使忧虑地说道。
刘盈摆了摆手,虚弱地说道:“朕无事,退朝吧。”说罢,在众人的搀扶下,缓缓离开了金銮殿。
吕后在后宫得知刘盈吐血晕倒的消息后,心中犹如被重锤击中。她急忙起身,不顾宫女们的劝阻,匆匆赶往刘盈的寝宫。
当她赶到时,刘盈正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吕后坐在床边,握住刘盈的手,泪水夺眶而出。“盈儿,你这是何苦呢?身体如此虚弱,还如此操劳政务。”吕后心疼地说道。
刘盈微微睁开眼睛,看到吕后,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母后,儿臣身为一国之君,理当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这点病痛,儿臣能忍。”
吕后看着刘盈如此倔强,心中既心疼又无奈。她深知刘盈心地善良,一心想要做个好皇帝,但他的身体却实在是不堪重负。“盈儿,你一定要好好养病,这天下,有母后和众大臣帮你撑着。”
然而,刘盈的病情并没有因为休息而好转,反而愈发严重。他整日卧病在床,连起身都十分困难。朝廷的政务只能暂时搁置,而大臣们的心中也都充满了忧虑。
在丞相府中,一场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重要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大臣们围坐在一起,神色严肃,气氛压抑。
丞相曹参首先开口说道:“如今陛下病重,恐时日无多。我等当早做打算,确定皇位继承人,以安民心,稳朝局。”
太尉周勃点了点头,说道:“丞相所言极是。陛下尚无子嗣,依臣之见,可从宗室子弟中挑选贤能者立为新帝。”
御史大夫周昌也表示赞同,说道:“宗室子弟众多,当以贤德为先。唯有贤君,方能治理好这大汉江山。”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云王苏砚缓缓站起身来。他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袍上绣着淡蓝色的云纹图案,气质超凡脱俗。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扫视了一圈众人,然后说道:“诸位,如今吕氏势力虽被压制,但仍不可小觑。新帝人选若不得当,恐会引发吕氏的不满,从而再生事端。”
众人听了,都陷入了沉思。确实,吕后虽已被苏砚压制,但吕氏家族在朝廷中仍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力。新帝的选择必须谨慎,以免引发新的政治动荡。
“那依云王之意,该立谁为帝呢?”曹参问道。
苏砚微微一笑,说道:“代王刘恒,为人宽厚仁慈,素有贤名。且其母薄姬向来低调,不参与宫廷争斗。若立刘恒为帝,一则可以安抚民心,二则可避免吕氏的猜疑和反对。”
大臣们听了苏砚的分析,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知道,代王刘恒在宗室中口碑极佳,他治理代国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郎中令冯敬站了出来,说道:“云王所言虽有道理,但代王远在代国,路途遥远。且其在朝廷中并无根基,若立他为帝,恐难以掌控局势。”
苏砚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冯大人不必担忧。代王贤德之名远扬,若能登基为帝,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至于他在朝廷中无根基一事,我等身为朝廷大臣,自当辅佐新帝,帮助他稳固皇位。”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臣们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拥立代王刘恒为帝。于是,他们联名上书,将商议结果告知了刘盈。
此时的刘盈,躺在病榻之上,气息微弱。他看着大臣们的上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代王刘恒是合适的人选,能够带领大汉走向繁荣昌盛。
“准奏。”刘盈艰难地说出了这两个字。随后,他便陷入了昏迷之中。
不久之后,刘盈驾崩于未央宫。消息传出,举国哀悼。吕后悲痛欲绝,她守在刘盈的灵柩前,久久不愿离去。
按照大臣们的商议,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代国,迎接刘恒进京即位。刘恒得知刘盈驾崩以及大臣们拥立自己为帝的消息后,心中十分悲痛。他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于是,他告别了母亲薄姬,带着亲信随从,踏上了前往长安的征程。
一路上,刘恒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局面,也不知道朝廷中的大臣们是否真的会拥护他。但他也明白,这是他的使命,他不能退缩。
当刘恒到达长安时,文武百官早已在城外等候。他们跪地迎接,高呼万岁。刘恒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了未央宫。
而吕后,在经历了刘盈的离世后,也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权力欲望。她在后宫中安享晚年,偶尔会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她看着汉文帝把国家治理得越来越好,心中也感到了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