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总理你说的都是真的吗?”迟暮的老人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再次追问。
“当然,贝当老元帅,我保证条约的内容都是属实的。”
“您现在就可以去巴黎了,即日启程。”
“记得在凡尔赛宫等我们,我们带来了德意志-法兰西条约。”
汉斯有点命令的语气道。
“感谢你,感谢上帝,天佑法兰西。”
贝当回复道。
贝当转头看向身旁那个用三角形盒子收纳—原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三色旗。
以及正上方悬挂的维希法国旗
喃喃自语道:“我选择了生存,你选择了自由,法兰西从来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生存!”
然后他对着办公室里的电报员吩咐道
“所有电报员向上下级对接,发送“法国迎来了胜利,德国人撤走了。”
与此同时属于德国的巴黎司令部收到消息。
德军司令部处于巴黎莫里斯大饭店。
里面有高档的食品以及饮品。
房间也是豪华大床房。
“收到上级命令,现在我们要即日起撤出巴黎。”
肖尔铁茨将军打开参谋部的大门向里面的军官们吩咐道。
“汉斯克虏伯,半年之前他还只是我的下属,现在摇身一变变成我的上级了。”
肖尔铁茨将军有点黯然神伤,自己怎么就没那么优秀呢?
“收到,我的将军。”里面的参谋官们用普鲁士军人的仪式感回复着。
参谋军官将作战地图从墙上取下,按编号装入金属桶。
桌上堆叠的加密电报和巴黎德军的防御计划被分批投入碎纸机和焚毁炉。
墙角散落着未烧尽的纸片,边缘焦黑弯曲残留着“埃菲尔铁塔爆破点”“塞纳河桥梁”等。
这些计划都是防止之前盟军登陆,德军怎么部署防御的,现在都没有用了,但是也不能留给其他人。
因为这可能透露着德军的作战风格,以及部队的作战能力,非常严谨的普鲁士军人。
通信人员有条不紊地拆解着无线电设备缠绕电缆并装箱,接线板上的指示灯零星闪烁,显示着柏林总部的最后一条电文。
“即日起德军撤出巴黎。”
等待指挥部的清理任务结束之后。
指挥官迪特里希冯肖尔铁茨在办公室召集军官时,刻意拿了几瓶法国的干红葡萄酒。
“这是我们在巴黎的最后时刻,记住这是上级命令,我们没有输掉战争。”
“今天我们一醉方休......”
宴会结束之后,肖尔铁茨把配枪放在桌上。
将家族徽章戒指,铁十字勋章士等逐一放入皮质手提箱。
他穿着军大衣平躺在椅背上,桌面的银质烟灰缸里半截雪茄在飘散着青烟。
与此同时,汉斯政府在柏林的宣传机构造势:“德意志的胜利不依赖占领,而是依靠盟友的忠诚。”
远在柏林的汉斯,也即刻动身坐上运输机前往法国巴黎。
“德国人并没有移走法国的工厂,德国人是真的。”
在巴黎街道上的市民欢呼着。
“德国人没有带走一分一毫。”
“我们或许真的胜利了。”
经过了半天的路程,汉斯在下午到达了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汉斯决定先在凡尔赛宫休息一晚,明早在与贝当他们签订条约。
事实上德军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友好,他们表面撤出法国,实际上却在关键地点留下地下监听站。
维希法国的军队接管了城市,但是德国顾问团却藏在幕后控制。
终于到了隆重的一天。
汉斯身着一身黑色的西装,贝当则身穿一身灰色的西装。
一灰一黑,极其幽默。
在最终的正式条约上,除了前文的
德军还补充上了军事优先权以及经济输送
“法国须向德国同等规模输送粮食,钢铁,必须以德国作为最优先贸易国。”
“如果有抵抗组织叛乱,德国有权利与欧洲共同防御的名义进入法国。”
在那之后的法国
(作者想象的还挺合理的吧)
教育系统改造:中小学课本加入德法历史共同体章节,淡化圣女贞德抗德史,强调查理曼帝国的遗产。
文化统战:巴黎剧院上演希勒与歌德剧目,德国资助“法德青年友好营”招募亲德的青年精英加入法国政府。
远在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戴高乐得知了这次消息。
“这是在背叛我们!我要像丘吉尔抗议。”
戴高乐1米9的大身材走在木板上,愤怒的蹬着地。
“德国人走了,我们还打什么?”周围的一层军官向戴高乐发问。
(日后当戴高乐再次尝试去非洲殖民地蛊惑非洲人时,遭到了嘘声,“我们为什么要为你而战?”)
伦敦的外交部里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
伦敦政府承认维希法国,因为法国已经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并且德军撤离了法国本土。
“盟军不再视维希法国为敌人,维希法国是主权国家。”
1944年8月1日,德国的国旗悄然移出了巴黎市政厅。
在不远处的铁路上,德军专列装满了波尔多酒与洛林艺术品,车厢里面还随意的放着法国的物理学研究,以及法国物理学家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