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虽然南征北战,平日里接触最多的,也都是朝中那些武将杀才。
可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杨广却也明白。
就比如说眼下,眼下大隋所面临的危机,正是粮食产量不足,人口增长被粮食产量给扼住了咽喉。
既然危机是这个,那么裴仁基,裴行俨父子能为大隋找回可以增产的粮食,就肯定居功至伟,堪比封狼居胥了。
就连齐王,听杨广如此说,也立刻赞同说:“嗯,父皇言之有理,两位裴将军此次功不可没,理应重赏啊。”
“那还用你说?”
杨广瞥了齐王一眼,立即就对大业殿内的值守太监下令:“去,传朕旨意。”
“裴仁基,裴行俨父子征讨林邑,为我大隋带回了能增产之早禾有功。”
“加封礼部尚书裴仁基为上柱国,紫金光禄大夫,赐爵渠国公。”
“其子裴行俨忠勇刚毅,为人聪颖,擢升东宫右卫率统领,赐爵开平县侯。”
“另外再传令内阁,让诸位内阁大臣,携满朝文武,于征讨林邑国的大军凯旋之际,在洛阳城外三十里处,代朕迎接,以示嘉奖。”
杨广说完就挥手示意那名太监赶紧去办了,那太监也应了一声,立刻就躬身离开了。
等他走了,杨广才又对裴行俨笑吟吟问:“对于朕的赏赐,裴家贤侄可还满意?”
“臣代家父,代裴家,叩谢陛下天恩。”
裴行俨顿时就恭敬跪伏,说话的声音也有些颤抖了。
因为今日这一幕,他着实没想到啊?
毕竟不管怎么说,他们父子也算是违抗了朝廷命令。
如此情况下,杨广不惩罚他们,就已经算是宽宏大量了,居然还给了这么丰厚的赏赐?
这让裴行俨,都有一种愿为朝廷效死命的想法了。
谁让陛下给的太多呢?
“哈哈哈,满意就好,满意就好啊。”
“如此,你便再与朕说说那林邑国的早禾,以及你们所采用的人口置换之法吧。”
“朕也好斟酌斟酌,看看那林邑国的土地,究竟要如何安置。”
见裴行俨这般激动,杨广这才笑了笑,然后再次询问。
有功就该重赏,这是他始终坚持的行事准则。
这一点,齐王也清楚,故此也只是好奇打量着裴行俨。
“诺,陛下,臣遵旨……”
裴行俨领命,大概半个时辰后,他就将林邑国的早禾,还有他们所采用的人口置换之法,都对杨广和齐王说了下。
说完后,他才又继续道:“陛下,臣与家父已经留下了三万大军在林邑国驻守,让他们负责迁徙林邑国百姓。”
“同时,臣和家父此次归来,还带了两万名林邑女子回来,不知这两万名女子,朝廷要如何安置?”
裴行俨说这话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因为那两万名女子,其中已经有数百名,被同船的隋军士卒给勾搭走了。
不过此事他也没办法,正所谓日久生情,那些士卒与林邑国女子同乘一船,难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他也不准备将此事,对杨广禀报,总归也不算甚大事。
“哦?还带了两万名女子回来?”
杨广哦了声,然后才沉吟说:“若是如此的话,这倒确实得安置。”
说完这话,杨广就看向了齐王,挑眉问:“齐王,你觉得这些林邑女子,该如何安置?”
杨广其实也就是随口一问,想考校考校齐王的能力而已。
但齐王却眼珠子一转,然后对杨广建议道:“要不,发媳妇?”
“啥,发媳妇?”
顿时,杨广愣住了,错愕看着齐王。
就连大业殿内的裴行俨,以及太监,宫女,还有殿外的禁军,这会也都有些震惊。
很显然,他们谁也没想到,齐王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发媳妇?
这怎么听着如此不正经呢?
可齐王却微微颔首,随后便对杨广继续说:“对啊父皇,您不是担心咱大隋的人口增长,跟不上扩张步伐吗?”
“这人口增长,除了与粮食有关之外,与百姓是否能娶得起媳妇,也有着很大关系。”
“既然如此,咱还不如以朝廷名义,给那些为人本分,又没钱娶妻的百姓分发媳妇呢?”
“如此一来,也能为咱大隋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啊?”
齐王觉得他这主意不错,毕竟将那些林邑国的女子发给普通老百姓,总比她们回头做了达官显贵的妾室要好吧?
至少发给百姓,百姓肯定会善待她们,也能感念皇帝恩德,这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妙招啊。
但杨广却怔怔看着齐王,直到过了好大一会,杨广才苦笑说:“你的这法子,要说可行,那倒也确实可行。”
“由朝廷做主,将那些外邦女子嫁给百姓,不但能增加人口繁衍的速度,也能有助于朝廷对这些外邦女子进行监管。”
“可此事,历朝历代,就没人这么干过啊?”
杨广肯定明白齐王的主意,其实是最好的。
但关键就在于,这种事没有先例啊?
没有先例的事,就让他有些难以抉择了。
“就是啊殿下,您这主意,以往没有朝廷如此干过呀。”
甚至就连裴行俨,也神色纠结看着齐王。
他此时也意识到齐王这主意不错了,可却也与杨广一样,有着相同的顾虑。
毕竟朝廷行事,也得有章可循才行。
“没人干过咋了?”
但齐王却瞥了俩人一眼,随后就调侃道:“这历朝历代,也没皇帝造自己反的,更没有皇帝假死骗儿子的啊?”
“再说了,以往那些朝代,他们有要统一整个天下吗?”
“没有吧?”
“他们没有,可咱大隋有,父皇您不就想着让天下尽入隋土吗?”
“既然有此宏愿,那咱为百姓分发媳妇怎么了?”
“想成前所未有之人,就得行前所未有之事,对不对?”
“嗯,你这话说的,倒也有些道理。”
听齐王如此说,杨广这才嗯了声,然后对齐王下定决心道:“那就这样定了,既然此法是你提出来的,就交给你来办。”
“不只林邑国的未婚适龄女子如此,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未婚适龄女子,以后也可依照此法安置。”
“正如你所说的那般,朕想成前所未有之君王,就得行前所未有之事。”
“谁让咱大隋如今,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杨广此时也算想开了,已经不愿再按照以往的先例行事了。
毕竟先例那都是前人留下的,与现在的大隋格格不入了。
齐王一听这话,也顿时行礼道:“父皇英明,还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办好此事的。”
这个法子既然是齐王提出来的,齐王就肯定知道这法子一旦实施了的影响。
说一句青史留名也不为过,故此,齐王自然会认真办差。
“嗯,办好此事肯定是要办好。”
“不过此事也不能以你的名义来办,你得以朝廷,以朕,以太子的名义来办,明白了吗?”
但杨广却嗯了一声,然后提醒说道。
一句话,说的齐王也愣了愣,随后才神色纠结问:“父皇您这是何意啊?这么大一件事,您好歹也让儿臣搏点美名行不行?”
“您总不能肉自己吃了,汤也自己喝,连半点味都不让儿臣闻吧?”
齐王被杨广的善意提醒,给搞的有些绷不住了。
“美名?”
可杨广却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才对齐王挑眉反问:“你一个纨绔,要美名做甚?”
“美名对别人来说,或许还能算作护身符。”
“但对你来说,可就未必了。”
“既然不是护身符,你说你要那美名做甚?安心做个纨绔,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