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公子的信任,我等定会不负所托。”
众人听从苏月的安排后,纷纷跪下表示忠诚。
苏月见众人皆听从自己的指令,心下稍安,轻声说道。
“都起身吧,今日且让宅院里的管事领你们熟悉周遭,明日便正式开启培训。”
言罢,她款步离去,径往停放马车之处,吩咐车夫驱车载她回翠竹镇。
新开张的酒楼可谓是事务繁多千头万绪。
每一件事情对于整个酒楼的运营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无论大小事宜,她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亲自去处理和操办才行。
就在这几天刚刚开业的时候,那真是门庭若市宾客盈门。
来来往往的客人就像织布的丝线一样密集交织。
哪怕只是稍微出现一点疏忽或者失误,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混乱局面。
值得庆幸的是,酒楼的生意异常红火兴旺。
每天的进账收入最少也能有三百两银子。
如果赶上生意特别好的时候,六百两甚至七百两银子也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苏月一方面忙得像个陀螺似地周旋于酒楼里各种各样的琐事之间。
另一方面又紧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买回来的那些伙计们进行严格而系统的培训工作。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地努力着,才能够稍稍减轻一些压在她肩膀上那沉甸甸的重担。
即便是在如此繁忙紧张的情况下,酒楼偶尔还是会冒出几个故意找茬闹事的人来。
不过当他们听说了苏月的背后可是有着县太爷作为强大的靠山之后。
这些人一个个顿时就变得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起来,再也不敢轻易地肆意妄为了。
对于县太爷给予的支持和庇护,苏月一直心存感激之情。
所以她经常会精心挑选出一些美味可口的珍稀佳肴,派人专程送到县太爷的府邸上去,表示自己的一番敬意和谢意。
说来也巧,这位县太爷至今尚未有一儿半女。
他见到苏月这个聪明伶俐又能干的小公子后,心中甚是喜爱和欣赏。
打从心底里愿意跟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且频繁地往来走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苏月发现县太爷不仅为人正直作风正派,而且还非常乐善好施、热心助人。
于是乎,她心里暗自琢磨着想把有关高产粮食这件事告诉给县太爷知道。
因为这片土地虽然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峦,但这里的土壤却是相当肥沃丰饶的。
倘若能够在这里广泛种植那种产量极高的优良粮谷品种的话,毫无疑问必定能够大大增加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让大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富足美满。
苏月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巧妙地推广高产粮食品种,以免引起他人的怀疑。
她只知道京城尚未有高产粮食的消息,对于更远的地方则一无所知。
可能那些地方虽然有高产粮食,但因为种子未经改良,产量并不高,所以没有上报。
苏月决定先专心培养几位掌柜,等有空闲时再大展宏图。
她将镇上酒楼的事宜安排妥当后,便回到庄园闭门培训那几人,之后让他们分别去管理各自的店铺。
苏月在镇上陆续开设了多家店铺,包括她前几个世界开的红妆阁、还有酒楼、成衣铺和粮铺,正好让四位掌柜各司其职。
店铺事务交付给他们后,苏月便回到那三十亩的院子忙碌起来。
苏月常常喜欢独自一人驾驶着马车外出。
每次回来的时候,总会带回来一些稀奇古怪且极为稀有的粮食品种。
这些粮食对于府中的下人们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稀罕物儿。
然而,尽管心中充满好奇,但他们谁也不敢贸然开口询问,只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苏月的吩咐行事。
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粮食品种拿去栽种。
就拿玉米种子来说吧,苏月先是把它们放在室内一个阳光充足又温暖舒适的地方,悉心照料着,每天都会按时浇水、施肥、松土。
经过十来天的精心呵护,那些玉米粒终于破土而出,发出嫩绿的芽儿,并逐渐长成了小小的幼苗。
这时,苏月才会安排人手把这些已经长出十几厘米高的幼苗小心翼翼地移植到户外那宽阔无垠的田地里。
而红薯的种植方法与玉米有所不同。
首先要挑选出健康茁壮的红薯作为母种,将其栽种下去。
待到红薯藤蔓延开来,长得枝繁叶茂之时,再把长长的藤蔓割下来,剪成一段段适宜的长度,然后埋进事先挖好的土里当中。
这样一来,新的红薯植株就能顺利扎根生长了。
由于苏月对农事的精通和用心经营,她家在镇上开设的酒楼生意可谓是蒸蒸日上。
这其中的秘诀之一便是酒楼所用的蔬菜全部都出自于她自家那个有三十亩地宽敞的大院子。
无论是新鲜水灵的青菜萝卜,还是五颜六色的瓜果豆类。
应有尽有,而且品质上乘口感鲜美,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不仅如此,聪慧过人的苏月还独具匠心地建造起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养殖棚。
如今,这个养殖棚里早已挤满了各式各样的家禽家畜。
有成群结队的鸡鸭鹅,它们或是悠闲自得地踱步觅食,或是欢快地扑扇着翅膀。
还有肥头大耳的猪和温顺可爱的羊等等。
这些家禽家畜被饲养得膘肥体壮、毛色光亮。
说起这些家禽家畜的来源,可全靠苏月特意聘请来的专业猎人们进山辛苦捕获所得。
猎人们满载而归之后,苏月便会在镇上租用一间宽敞干燥的仓库,暂时用来存放这些来之不易的苗种。
随后,再派遣院子里的人手将它们一一运回家里,妥善安置。
院子中饲养的家禽和家畜,因其肉质格外美味,这主要得益于它们是从野生状态驯化而来的,因此口感既紧实又不失嫩滑。
镇上店铺所售卖的商品中,只有红妆阁的脂粉原料和成衣店的布料是从外部购进的。
其他如酒楼和粮铺的商品,要么是院子自给自足的产物,要么是源自苏月的系统空间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