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领命与李斯一同完善秦律后,次日便早早来到了李斯的府邸,准备商讨具体事宜。
清晨的阳光洒在府邸的庭院中,静谧而祥和。
李斯已在书房等候,见林羽到来,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林公子,今日来得可真早,看来对完善秦律一事,你也是迫不及待了。”
林羽拱手行礼,恭敬说道:“李大人,此事关乎大秦兴衰,羽自当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二人在书房落座,书案上早已摆满了各种律法典籍。
李斯轻轻翻开一本,神色凝重地说道:“林公子,大秦律法历经多年,虽已完备,但如今局势变化,确实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只是这律法一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慎之又慎。”
林羽点头称是,目光扫过那些泛黄的竹简:“李大人所言极是。律法需顺应时代,方能更好地维护大秦秩序。依羽之见,可先从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律法入手,比如赋税、劳役等方面。如今大秦统一六国,疆域辽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或许可在律法上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
李斯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林公子,灵活性虽好,但律法贵在统一和威严。若给予地方过多权力,恐会导致律法执行混乱,难以管控。”
林羽明白李斯的担忧,解释道:“李大人,羽并非主张给予地方绝对的自由,而是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微调。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土地贫瘠,赋税若与富饶之地相同,百姓恐难以承受,适当调整可减轻百姓负担,避免民怨滋生。”
李斯抚着胡须,缓缓说道:“林公子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这微调的尺度却难以把握。若尺度宽松,恐有人借机徇私舞弊;若尺度过严,则失去了微调的意义。”
林羽思索片刻,说道:“李大人,我们可制定详细的规则来规范这种微调。比如规定调整赋税需经过层层上报审批,确保公正透明。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旦发现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李斯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可:“林公子考虑得颇为周全。只是这监督机制的建立,又需要一套完善的律法条款,这其中的细节,还需细细斟酌。”
这时,一名书童端着茶水走进书房,轻轻将茶杯放在二人面前。
李斯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说道:“除了赋税劳役,刑罚方面,林公子可有想法?”
林羽目光坚定,说道:“刑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犯罪,更在于预防犯罪和改造罪犯。羽以为,对于一些轻微犯罪,可采用劳役代替刑罚的方式,让罪犯通过劳动,为大秦做出贡献,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劳动中改过自新。”
李斯神色一动,认真地看着林羽:“林公子此说,倒是新颖。只是大秦律法向来严苛,突然改变刑罚方式,恐朝堂内外难以接受。”
林羽诚恳地说道:“李大人,律法虽严,但也需与时俱进。如今大秦统一,百姓渴望安定生活,过于严苛的刑罚或许会引起百姓恐慌。适当调整刑罚,展现大秦律法的宽仁,更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我们可先在小范围内试行,观察效果,再做推广。”
李斯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缓缓说道:“林公子,你的许多想法大胆且富有前瞻性。只是律法改革,阻力重重,不仅要考虑朝堂大臣的意见,更要顾及天下百姓的反应。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林羽点头说道:“李大人,羽明白此事艰难,但为了大秦的未来,哪怕困难重重,羽也愿与李大人并肩前行,共克难关。”
李斯看着林羽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对眼前这位年轻人多了几分赞赏。
“好,有林公子这句话,斯便放心了。接下来,我们便着手整理思路,将这些想法融入律法草案之中,再呈给陛下审阅。”
于是,二人埋头于书案前,仔细研读律法典籍,不时讨论着各种细节,将一条条律法条款进行梳理、修改。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专注而执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