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九品巅峰的高手,即便面对海棠朵朵,青鸟也有足够的自信不会处于下风。
因此这种自信显得合情合理。
听到青鸟的回答后,李承渊点了点头说:“那么请你跟着我一起,帮我处理一个人!”
“好。”青鸟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李承渊看着面无表情的青鸟,突然轻轻捏了捏她的脸,温柔地说:“你也要小心,如果觉得情况不对就赶紧退回来,不必担心丢我的面子。
相比之下,我更在乎你。”
青鸟被李承渊突如其来的举动搞得脸红耳赤,一向清冷的脸庞浮现出一丝不知所措。
尽管如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甜蜜。
早已暗恋李承渊的她不擅长言语表达,只能默默地关注着他。
此刻得到李承渊的关心,青鸟又惊喜又幸福,她羞涩地答道:“是,殿下。”
“好,走吧!”李承渊不再戏弄青鸟,直接离开了寝殿。
青鸟则迅速返回自己的房间取来兵器,快步跟上了李承渊的步伐。
…………
巳时刚到,大部分受邀的客人已陆续到达。
唯独太子和李承泽尚未现身,但这两兄弟也准时出现了。
“臣见过太子殿下。”李承渊恭恭敬敬行礼。
太子急忙上前一步假意责备道:“承渊啊,我已经说了我们是自家兄弟不用这么多礼,你若还这样,我可要真生气了!”
李承渊笑着回敬:“礼仪不可废除。”
接着他看向李承泽笑道:“二哥也来了?为弟备下了礼物吗?”
“自是准备了!”李承泽眯起眼睛但很快就恢复常态,满脸热忱地说道,“老三首次举办诗会,我怎么能不送份厚礼呢?凑了一套价值极高的前朝文房四宝孤品,希望你能喜欢。”
李承泽补充说。
李承渊笑着回应:“哈哈,二哥给我准备的礼物,我又怎么会不喜欢?请二哥放心,我这人恩怨分明,这份恩德我会记牢。”
“好了,能记住就好。”李承泽微微一笑。
一旁观察到这一切的太子心有所感:怎么回事?感觉他们的话语中似乎带着刺?
难道最近发生了他所不知的情事?如此一想,他对老三更是满意。
结盟之后立刻就开始制衡老二,这种干脆利落的态度让他十分欢喜。
自己兄弟果然靠得住,办事就是靠谱!
太子和二皇子一到场,诗词盛会正式开始了。
由于已是初冬时节,户外寒冷,故此次诗会改于礼郡王府内的会客厅进行。
会客厅仅能容纳约六十人左右,不得已,只得借助两旁偏殿,并敞开侧门将整个场地扩至百余人规模。
出席此次盛会的人,多半来自权贵世家的公子少爷或其门生,仅寥寥数位家境贫寒但仍才思卓越的年轻学子,而其中最引起李承渊注意的是杨万里。
为了不让这位才华横溢的书生太过瞩目,特地挑选了几名背景普通却颇具才能的年轻人与之相伴。
此外,他还见到一些熟悉面孔,如范若若和林婉儿等,着实出乎预料,特别是后者因病很少出行,想不到也会参加此次诗会,真是难得一见。
当所有宾客齐聚一堂,李承渊简单致辞后便正式宣布诗会开幕。
随后,负责主持的李宏成详细介绍了一整套规则。
这场诗词晚宴当然以诗词为主线。
每位才俊可以自由创作任何数量、任何主题的诗歌,无论是否先前已完成,只要是未曾公开的作品都视为新作。
作品完成后可即席朗诵,若得大众好评便会暂留于榜上。
直至晚宴尾声,从中评选出十大佳作,并对这些创作者予以厚礼嘉奖。
奖品极为丰厚,由李承渊与庆帝协商拿出的一些珍藏御赐之物作为奖品,包括笔墨纸砚、宣纸、珍珠宝玉及名印扇等,这些都是文化人心仪之物。
而且这些都是皇帝赏赐的宝物,不仅寻常百姓难以窥见,就是豪府少爷们也都罕见其踪迹。
由此可见奖品是多么难得。
更让人惊喜的是,获奖者还有可能得到三皇子亲书赠予的题词。
丰厚的奖励令全场文人士族惊喜交加,他们都深知此次诗会奖品的珍贵超乎想象。
听到这样的奖励方案后,在座众人都热血沸腾起来,不少人为此面露激动。
有人提笔准备,但也有未提前准备好现写的人,在这般激昂场合中思维和灵感受阻;尽管如此,他们不愿放过这难逢良机。
......
不多时便有了第一份成果。
在请示过后,该位诗人高声诵读起他的诗词。
众人听完马上评价不一,褒贬各异。
最后则有李承渊做决断,这首词虽非精工细磨却也无差池被暂时留下。
然而这只是初步选择,尚不确定。
但这已足以令该名诗人满心欣喜了。
随之更多的参赛作品不断涌现。
中午到来,诗会在热烈的讨论声和轻松氛围中告一段落。
王府中的家人们端上了午餐。
午宴间,宾主们围坐在酒席前闲谈,分享上午的作品见解。
李承渊一直与太子和二皇子交谈着些体面的寒暄话题。
午宴结束后下人们收拾桌面换来了茶饮、水果及糕点。
按照既定计划应当继续诗会,然而李承渊突然提出建议道:
“刚吃完了午饭一直坐着不太好,咱们不妨到外面散散步助消化?”
闻言,太子附言说:“外面天冷呢?这该怎么散?”
众人都好奇地转向李承渊。
李承渊微笑着提议:“很简单呀!我建议我们来欣赏一场武艺表演吧。”说完转眼望向李承泽带着笑容:“兄长您身边不是有个号称京城第一快剑的谢必安吗?”
李承泽先是惊讶片刻,随即答话谦称那是谣传而并不属实,“二弟你太夸张了,他只是懂得点功夫罢了。”
李承渊笑着说:“二哥总是那么谦逊,谢必安能够在兄长大人的近侍位置,想必也是个高手啊。”
李承泽听出了其中意味,笑问道,“你打的是什么算盘直说了罢。”
“想法简单,” 李承渊说,“我有个侍女爱玩武器枪棒,听说了这位‘京城第一快剑’便想要与他过招切磋一番给大家看热闹!”
这句话让李承泽有些错愕。
没想到李承渊竟然要找个侍女挑战自己的侍卫,这倒是一番新鲜的想法。
李承泽首先想到的是,李承渊是否过于轻视了谢必安。
谢必安可是他身边数一数二的强者之一,虽然官品只有八品,却已经接近九品的高度!不谈整个京都,即使放眼整个庆国,能够在比武中战胜他的人也寥寥无几。
毕竟,九品高手屈指可数,人人皆知。
而今,李承渊竟然打算让一位侍女与谢必安较量,这种举动无疑是贬低谢必安的地位。
若赢了毫无光彩,万一输了则更加难堪。
因此,李承泽最初的想法是拒绝参与此事。
这种事情答应下来不会有好处,结果还没等他开口拒绝,李承渊却说道:“此外,为了使这次比武更具趣味性,我准备设立彩头。
不论二人谁胜利,我都会为他写一首诗;如果他们愿意比试,之后结束诗会后,每位获得奖项的十位才子我也各自赠一首诗。
你看如何?”
在王府的后花园。
那里有着一片花圃,而角落有一个池塘,此池塘中的水来自府外的庆湖。
实际上,世新门内这些皇亲贵族的居所,都环绕着庆湖建设。
庆湖是京城内部自然形成的淡水湖,水质极佳,并且由皇室监管,故称庆湖。
此时,参与诗会的所有人离开王府,聚集到了庆湖畔边,因为这里宽敞且景色宜人。
作为饭后的散心之处,大家理所当然地走远几步,只不过这天气变化莫测,已是入冬时节居然下起如丝小雨。
幸运的是,雨并不大,只像点点星芒洒落在人们身上,并未造成太大干扰。
此刻,围成一个半圆的众人中央,青鸟手持长枪,而谢必安心握宝剑对立而站。
三位皇子站在人群中心。
李承泽的脸色有些阴沉,心里清楚这分明是李承渊挑衅于他。
若是谢必安获胜还说得过去,反之,如果谢必安失败不仅会在李承渊面前显得势微还失去颜面。
尤其讨厌的是,他又不能轻易回绝李承渊刚刚在屋子里的话仿佛是一个道德的束缚——即便只为青鸟或谢必安赋诗并无妨害,然而李承渊特别承诺一旦谢必安参赛无论胜负都要为其撰写诗篇,并允诺给十位优胜文人每人一诗。
如此情况下,若直接拒绝便得罪了李承渊而且声誉扫地。
日后流传出去,会让人认为自己怕了对方,并因自己的决定令李承渊减少了书写诗句的数量,在文化界成为“罪人”。
最终他只能安排谢必安参战。
尽管事实依旧是——对谢必安而言无论是胜败都是一种羞辱,无论如何都会吃亏。
感到无比恼怒的李承泽终于忍不住挤过太子靠近李承渊低声责备说:“三弟,我没哪里得罪你吧?”旁边的太子闻言立刻竖耳听闻,表情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