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缓缓西沉,如血的残阳散发出柔和而又略带凄凉的光芒,将整个天地都映照得一片金黄。
为了尽快兑现对二十多万百姓许下的,每人十斤杂粮的承诺,杨奇伟精心安排了足足五百个放粮口。
这些放粮的桌子整齐地一字排开,沿着唐河两岸延伸开去,远远望去,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静静地依偎在唐河身旁。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发放粮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麻烦,每张放粮的桌子都明确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地区,比如一个村落,又或是一个小县城。
同时,杨奇伟还特意邀请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以及在当地颇有名望的人来帮忙进行放粮工作。
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放粮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防止有人趁机浑水摸鱼。
在圣教的将士们紧张而有序地放粮之际,杨奇伟也在忙碌着一件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收取奖励!
经过这次规模空前的集会,杨奇伟终于逐渐摸清了系统的规则。
想要获得别人的好感度,必须要与对方有一定的互动。
但这种互动需要同时满足两个特定的条件:见面和聊天。
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通过大喇叭远远地听到他的声音,而没有真正见到他本人,并不算双方触发了有效的互动。
首先得与对方见面,让彼此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其次还需要有一定的交流。
哪怕只是单方面的交流也可以。
这个小小的限制,导致杨奇伟想要获得二十多万百姓的好感度,必须与他们近距离接触。
当然,他并不排斥这个小小的限制。
毕竟如果没有系统,他现在指不定还在哪里喝西北风。
与这点限制相比,收益更加喜人。
在放粮会场的出口处,杨奇伟静静地站在一处小土丘上,目光温柔而坚定地目送着那些领到粮食后满心欢喜、脚步轻快的百姓们。
这些百姓们肩上扛着大包小包的粮食,虽然粮食很重,但他们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因为这一包包粮食,便是他们活命的本钱。
当这些离开的百姓看到站在小土丘上的杨奇伟,纷纷露出感激的笑容,礼貌地向他点头问好。
而杨奇伟的个人面板上,系统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直接被刷爆。
【玩家与狗子好感度提高,达到好友级别,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玩家与吴老三好感度提高,达到好友级别,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玩家与西兰好感度提高,达到挚友级别,获得两次抽奖机会。】
随着一条条系统信息的不断弹出,杨奇伟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百姓激动地涌上小土丘,将杨奇伟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期待和渴望的光芒,纷纷向杨奇伟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圣教的强烈愿望。
“教主,俺能加入圣教吗?”,一位朴实憨厚的农民大声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教主,俺也想加入圣教,您看俺行不行。”,一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挤到前面,急切地说道。
“教主,我家就我和老娘两个人,我们能跟着圣教吗?”,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小心翼翼地问道。
面对这些百姓们的热情和期待,杨奇伟微笑着回应道:“我圣教广开门户,只要是天下愿意自救,愿意建设人民国家的人,我们都欢迎。”
“如果你们想要加入圣教,可以去那边报名。”,杨奇伟指着东北方向,继续说道。
在距离发粮会场两百多米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个帐篷整齐地排列着,大概有数十个之多。
此时,这些帐篷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显然都是想要加入圣教的百姓。
而听到杨奇伟的回答,很多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纷纷朝着帐篷的方向跑去。
他们有的是孤身一人,有的则是拖家带口。
突然,一个年轻人手里紧紧拿着圣教发放的传单,脚步匆匆而又激动地冲向了杨奇伟所在的方向。
这个年轻人二十多岁,衣着虽然寒酸朴素,但却身着一袭长袍,整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颇有几分书卷气。
年轻人来到杨奇伟身前,不等圣教将士做出反应,便赶忙躬身拜道:“在下江浙学子刘思行,拜见教主。”
他的声音清脆而有力,充满了敬意。
听到刘思行是读书人,周围的百姓们纷纷自觉地让开了道路,神情中既有几分拘谨,又带着一丝羡慕。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读书人往往备受尊重。
杨奇伟听闻刘思行的来历,微微颔首,温和地问道:“你有何事?”
刘思行闻言,赶忙举起手里的宣传单,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急切地说道:“敢问教主,这上面的治国四问出自何人之手?”
听到这话,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刘思行手里的宣传单。
那是一张试卷大小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许多内容。
主要包括圣教的宗旨、目的,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圣教对天下仁人志士的诚挚邀请!
这也正是杨奇伟的真正目的。
他深知,想要建设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仅仅依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有才学、有智慧的人。
真正有才学的人,可不是仅仅读了几本之乎者也,或者能背诵几百几千首古诗那么简单。
治国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制度建设、行政建设、法律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建设等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只有得到这样的人才,圣教才能对已经拿下的疆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并实施有效的治理。
正如管子曾经说过:“土地虽多,如果不能有效开垦,就算不得国家的土地。民众虽多,如果不能有效管理,就算不得国家的子民。”
圣教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足够的人才。
如果圣教只是想要取代明朝,按照明朝的框架和制度换一张皮改朝换代,自然简单。
只需要打一批、拉一批,凭借着圣教的实力,不愁找不到想要当官的人。
但圣教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属于人民的国家,这意味着要彻底推翻现有的制度、权力分配模式、法律规章以及分配模式等等,进行一场开天辟地的伟大变革。
想要完成这样的壮举,必然需要大量才学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百姓们看了看刘思行手里的东西,而后很多人看了看自己怀里。
这东西很多人都有。
凡是接受圣教粮食的人,人手一个是不够,但每个村,每个县,都能看到很多。
差不多一家一份。
但很多人领到后,根本看不懂上面的内容。
此时听到刘思行这么激动的询问治国四问,他们纷纷好奇起来。
治国四问,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