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山等人下定决心投奔圣教后,没有丝毫犹豫与耽搁。
第三天一大早,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他们便随着一支商队,乘车朝着南阳进发。
这商队规模浩大,五十多辆车浩浩荡荡,半数以上是牛车,牛儿迈着沉重的步伐,发出沉闷的叫声。
还有一些瘦弱不堪,当不得战马的劣等马,时不时打着响鼻。
这是一支从信阳出发的商队,由众多商会联合组建而成。
张家也是出资的雇主之一,整个商队足足有三百多人。
黄宗羲等人换上普通杂役的破旧服饰,衣角还带着昨夜匆忙收拾时沾上的尘土,混在浩浩荡荡的商队中,丝毫不引人注目。
崇祯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天刚蒙蒙亮,清冷的月光还未完全褪去,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便自信阳出发,朝着南阳府前行。
领队的掌柜扯着嗓子喊着号子,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传得很远。
后面的杂役们一边赶路,一边眉飞色舞地聊着黄段子,时不时发出一阵哄笑。
黄宗羲等人夹杂在人群里,为了不暴露身份,只能跟着队伍缓缓前行。
他们可不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柔弱书生,从江浙一路赶来,风餐露宿,吃尽了苦头,这点难题对他们来说倒不算什么。
然而,黄宗羲踮起脚尖,望着周围庞大的商队,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他用手肘轻轻戳了戳身旁的张楚山,压低声音说道:“咱们这样会不会太高调了?不是说朝廷封锁了南阳府吗,这么大一支商队,朝廷怎么可能发现不了?”
刘思行等人听到这话,立刻神色紧张地悄悄围了过来,他们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疑惑。
当初朝廷封锁南阳府时的严厉,他们可是亲身经历过。
如今这么大一支商队明目张胆地前往南阳,这不就像是主动给朝廷送业绩吗?
张楚山双眉微微上扬,脸上似笑非笑,目光如电般扫了众人一眼,低声道:“还记得圣教宣传单里面对于掠夺型国家的描述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
这两个月来,他们早已将圣教宣传单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还将宣传单上的内容拆分到不同文章里,随后烧掉了原本,以防被朝廷查到。
还没等众人开口,张楚山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说道:“当今天下,大明也好,大清也好,各国国策,多是利出一孔。”
“何为利出一孔,便是以皇帝为首的权贵阶层,以国家的名义垄断一切致富之路,断绝百姓通过自我努力便能致富的一切途径。”
“故而,士农工商,商人为末。”
“若是天下的聪明人都去经商,谁来为他们效力,谁来给他们服务。”
“若是商人做大,他们的利益便要受到威胁。”
“可天下之大,若是没有商人,如何做到取长补短,如何做到互通有无。”
“因而打压私商的同时,还要将所有能赚钱的门路收为国有,收为官有。”
“官越大,权越重,所能分配到的利益越大。”
“这商队,上面有人罩着。”
听到这里,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
上面有人,还能是什么人?
肯定是在信阳,甚至汝宁府手眼通天的人物。
想到这里,黄宗羲等人只觉得荒谬至极。
黄宗羲撇了撇嘴,脸上满是嘲讽之色,说道:“果真如教主所言,当今的大明就像一个商会。”
“皇帝是掌柜,权贵是股东,天下的官僚是雇佣的小二伙计,而天下百姓,不过是牧场里待宰的牛羊。”
“他们打着国家的旗号掠夺天下财富供自己享乐,还大言不惭地说要为天下百姓开创太平盛世,哈哈!”
众人听了,脸上都露出嘲讽的神情。
得知这商队有上面的人罩着,他们心里安稳了许多。
或许是上面提前打过招呼,又或许是早有安排。
浩浩荡荡几百人的车队,一路顺畅,直到抵达南阳府附近,都没有受到任何盘查。
随着逐渐靠近南阳府,黄宗羲等人又发现了一件怪事。
此时已是十一月下旬,天气寒冷,滴水成冰,北风呼呼地刮着,仿佛要将人冻透。
然而前往南阳府的道路上,却到处都是背着大包小包的百姓。
有些明显是全家出动,男女老少相互搀扶,蹒跚前行。
有些则只有青壮男子,脚步匆匆。
要是只有少数百姓前往南阳府,倒也没什么。
可这一路上,百姓们成群结队,数以千计!
这还只是其中一条通往南阳府的道路,天下通往南阳府的道路数不胜数。
黄宗羲等人稍微盘算一下,便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满是疑惑。
一位同行的伙伴挠了挠头,满脸困惑地问道:“这些百姓是去做什么的?”
“难道也是去南阳府?朝廷怎么不管不问呢?”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大明向来把天下百姓当作牧场里的牛羊,怎么可能允许百姓随意离开自己的地盘呢?
张楚山嘴角含笑,解释道:“他们啊,都是去南阳府找工作的。”
“找工作?”
“啊?去南阳府找工作?”,众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异口同声地问道。
张楚山耐心地说道:“一个月前,圣教不是攻克了新野等地吗?”
“圣教拿下南阳府南方后,在当地推行以工代赈,招募百姓修筑房屋、修整道路。”
“每人每月能拿到一百斤粮食,还管饭。”
众人恍然大悟,脸上露出震撼的神色,纷纷惊呼起来。
“啊,一百斤粮食!”
“天啊,一百斤粮食!这足够养活一家五口了。难怪这么多百姓投奔圣教,谁听了这个消息能不心动呢?”
张楚山微微点头,笑着说道:“可不是嘛,当这个消息从南阳府传出来后,周围乡镇的贫苦百姓都坐不住了。”
说着,他自己也忍不住露出赞叹的神情。
这还只是一个人的月薪,要是有两个人,一个月就是两百斤粮食!
两百斤,一年就是两千四百斤啊!
两千四百斤是什么概念?
这相当于多少亩地的收成?
一亩地收成好的时候,最多也就两三百斤,去掉各种赋税,年景好能剩下一百斤左右。
如今赋税极高,一亩地能剩下六七十斤粮食就不错了。
若是遇到灾荒,呵呵,还要倒欠朝廷的恩情。
两千四百斤,相当于四十亩地一季的收成。
先不说有多少人能拥有四十亩地,要耕种四十亩地的农活,又得需要多少人手,耗费多少精力?
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就算五个人,也未必轻松。
“咦,朝廷听到这个消息,怎么会放任百姓前往南阳府呢?”,黄宗羲皱着眉头,疑惑地问道。
张楚山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开始朝廷自然是不愿意的。”
“但后来他们发现,想要前往南阳府的人太多了,根本拦不住。然后……”
张楚山眉头紧锁,压低声音说道:“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朝廷改变了策略。他们有意把流民和贫苦百姓都赶到南阳府,想以此拖垮圣教的粮食补给。”
“啊!”
众人惊呼出声,无不面露忧色。
若当真如此,圣教可真是遇到了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