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城里的路上,看着自家小姐明媚的笑容,小满欲言又止,算了,不管杜娘子是何方妖孽,只要她不伤害小姐,来往就来往吧,小姐快出嫁了,这么松快的日子,也没有几天了。
十一月份的时候,原来的村长李大富忽然来到了红山村,彼时杜敏正在指点着几个村民给老祖宗盘炕,天太冷了,老祖宗在屋里取暖用的是烤火盆,有点呛人,也不安全。
杜敏跟村长范栓柱比划了火炕的样式,说这个火炕烧好了一夜也不冷,就是有点费柴,范栓柱立刻找了几个力气大的村民来老祖宗屋里干活,费柴怕什么,山上有的是柴。
范栓柱领着李大富进来,李大富刚见杜敏的时候还愣了一下,这是杜娘子吗?怎么比在村里的时候还好看了呢?
张五哥和狗儿正在院子里玩,见到这两个孩子李大富才确定,这是自己村里的人。
杜敏先招呼,“村长大叔,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是这样,咱们来这边有三个多月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咱村的人商量着要返乡,你这边可以一起回去吧?”
“这就要返乡了?这么快!”
“再不走下大雪就走不了了。”
范栓柱在一旁说道,“杜娘子,你要是不想走可以留下来,你在咱村落户,耀州府城这边有政令,外来人员在这里落户可以用一两银子一亩地的价钱买三亩地,再者可以去开荒,开了就是自己的,荒地三年不收税赋。”
杜敏问李大富,“咱村的人家都回去吗?”
李大富挠挠头,“实话跟你讲,有一半人不回去,咱村的房子都塌了,回去得盖房子,有些人家觉的银子不够,想多攒点银子再回去,有些人家觉得这里的地便宜,再说不出村就可以做工赚钱,所以想在这里落户,哎,我都不想回去,没办法,还得我带队回去。”
杜敏干脆利落的说道,“那我也不回去了,在红山村落户吧。”
范栓柱高兴了,“极好,回头我就带你去办落户。”
“别忙,你不回去你婆婆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她不是去我大姑姐家了吗?”
杜敏装糊涂。
“你这孩子,平时看你挺懂事的,怎么这会儿糊涂了?你大姑姐家是你婆婆能长住的地方吗?得你给她养老。”
“村长,我也知道得给她养老,可是你看,我回村一没房子二没地,我拿什么养活她?再者说,我这还有两个小孩子,这么冷的天,我带着他们怎么赶路?这不是一天两天,得走一个月啊,我受点累不要紧,冻坏了孩子可怎么办?我不像你们能挣钱,来这里这么长时间就攒了些粮食,我不想回去。”
“那你婆婆要找你们怎么办?”
“那就让她来这里呗,我家的银子全在她手里,让她找个镖行送她过来。”
“那行吧,你婆婆要是找我我就这么说给她听。”
张马氏要是能去才怪了,系统早说了她病发了,把她给张英子的银子花的一干二净不说,又骂着张英子拿婆家的银子给她治病。
张英子的丈夫王大壮从一开始的无所谓到后来也急眼了,谁家丈母娘可着女婿要银子啊,起早贪黑辛辛苦苦挣的银子全打水漂了。
王大壮往李家村跑了好几趟,现在那里就是一片废墟,就连李二爷家的大院子也人去楼空,只留了两个老仆在门房看门。
婆婆王徐氏对张英子下了死命令,“你要是再拿银子给你娘,我就让大壮休了你,花了这么多银子,我家大壮再找个黄花也够了。”
张英子大惊,“娘,你不能这么做,我给你家生了三个孙子了,我是有功的。”
“你是有功,可你娘没有啊,我已经给她花了八十两了,算对得起她了,你自己掂量着办。”
晚上回房,张英子对着王大壮哭了半天,“那是生我的娘,我不能不管她啊,孩他爹,你想想,要是以后咱们老了,咱儿子也学着不管咱们,那咱晚年得有多凄凉啊。”
王大壮为难的说道,“这能一样嘛?咱这是儿子,儿子养爹娘天经地义,可你是闺女啊,不得小舅子养岳母吗?。”
张英子大吼一声,“我兄弟没了,没了!”
“是是是,小舅子没了,可岳母还有孙子啊,两个呐。”
“她们不是逃荒去了吗?要是回来了,我肯定把娘送回去,求求你了,让娘再住一阵子吧。”
“住倒是能住,就是你不能再给她请大夫了,这请了那么多大夫,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就像是水泼到了沙滩上,一点用没有,哎你说,你娘是不是得了绝症?快不行了?我跟你说啊,她可不能在我家咽气,这不合规矩。”
难得王大壮说了这么多话,平时他都是闷头干活,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张英子也发愁,是啊,如果娘在这里咽气了,不用婆婆说,她也得自己卷铺盖滚蛋,哪有娘家妈在婆家死的道理,她们家是做吃食的,死了人谁还要她们家的豆腐?
可是弟媳妇她们在哪里啊?怎么还不返乡啊?
青石村的村长刘玉璋十分高兴,自己的村子一下子多了三十多户,一百多号人呐,可以去衙门领奖励了,一个人一两银子,一百多两,发财啦!看我多能干!
红山村的村长范栓柱偷偷对杜敏说,“你们村那么多人,你去跟他们说,来我们村落户啊,咱们村是这里有名的长寿之乡,风水多好啊。”
杜敏忍笑,“村长,关键是青石村活多啊,我们刚来这里,手里没有银子,能干活的都留青石村干活了,要是咱们村也能不出村挣着钱,你看他们来不来。”
范栓柱一拍大腿,“就是吃了这个亏,你没见刘玉璋那个得意的嘴脸,都是村长,他村一下子多了一百多号人,府尹大人都记住他了,说他能干。”
“村长,老祖宗的火炕烧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自然是好,又干净又暖和,还不怕烟呛着,咱村前两年,那三大娘自己在屋里点着了火盆子,门关死了,受了烟气,天亮后他家人发现人走了,打那以后夜里再凉也都不敢把火盆子留屋里了,这个炕好,我得让家家户户都安上。”
“村长,那你觉得别村的人要是知道这个火炕好,愿意不愿意安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