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圣州历史
秦王府。
这是一座紧靠着皇宫的府邸,是历代秦王亲自前来朝贡或者秦王世子入帝城为质时所住。
只是随着百年来各封国势力日渐强大,礼崩乐坏已经势不可挡,各封国君主很少有亲自前来朝贡。
“使者在哪里?”
赢辰安一到王府,便赶紧问道。
“世子。”
一个身穿黑衣满脸血污的秦国军士快步走到赢辰安面前,单膝下跪道。
“快请起。”
赢辰安深受感动,看到他的样子就知道经历了何等残酷的厮杀才到帝城,赶紧扶住他的臂膀。
“世子,这是丞相让我转交给您的信件。”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封被蜡包裹的信件,恭敬地双手呈上。
赢辰安此时才看见他的双手早已被磨破,大腿和小臂上各有一道深深的刀伤,只不过暂时止血住了。
“到底发生什么了?”
“我们一共八人出关后,中途遇到了大周王朝‘圣极司’武卫拦截,他们人数众多,最终只有我一人成来到帝城,其他兄弟都……。”
眼前的秦国军士早已习惯了厮杀,也见惯了身边兄弟不断地倒下,但眼神中仍然带着明显的哀伤,甚至渐渐地湿润起来。
“天极司”与“圣极司”都直接听命于大周天子,分别主内和主外。
“我明白。”
赢辰安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心道:“你叫什么名字,出自哪支秦军,往日可有爵位?”
“禀世子,属下名徐知勇,原先在秦国朔方军中服役,后调入秦宫羽林,曾阵斩十八名山戎军士,在军中任十夫长,爵位是‘上造’。”
“好。”
赢辰安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从今日起你升爵一级为‘簪袅’,为本世子亲卫。”
“另外七个为秦国战死的兄弟,你把名字记下来,等咱们回秦国后,再为他们追授爵位厚待亲属。”
“谢世子。”
徐知勇激动地双手抱拳,然后道:“丞相让我当面告知您,若是事情顺利的话,三个月后王上将在玄北城等您归来。”
可以离开帝京?
赢辰安拿着信件的手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如今自己身在帝京,这是大周王朝的都城,大周天子在这里拥有绝对权威,随时可以拿自己开刀。
当然,大周王朝不敢这么做,毕竟秦国不是好惹的,而且容易遭到圣州所有封国的敌对,到时候大周王朝精心构建的天下宗藩体系会瞬间崩塌。
若是封国世子在帝京都不安全的话,日后哪个封国还敢派世子入质,特别是“七大封国”会联手对抗,大周王朝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也保不住。
但是自己不能再胆颤心惊地活着,只有离开帝京回到秦国,那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只是他实在很好奇,秦国到底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离开帝京。
如今,大周王朝和秦国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宗藩关系,但实际已经势如水火,从他们给自己送信件遭到内卫截杀就能看出来。
“你先去疗伤吧。”
赢辰安吩咐了一声,然后才拆开包裹信封的蜡,慢慢地取出信件。
“嗯?”
等他打开的时候,竟然是一张张空白的信纸。
这些信纸角落上只是写着“十六”、“三十六”、“六十”等,并没有其他内容,但是信纸中镂空了数个很小的方块格,看起来倒是有点像现代的密码纸。
“世子,书已经取来了。”
秦王府亲卫统领陆时行突然递过来一本《秦史》,这是专门记载秦国历史的书籍。
见赢辰安有些不明所以,陆时行赶紧说道:“要不让属下来。”
“好。”
只见他将书籍和纸都放在桌案上,取出第一张白纸,上面标着数字“十六”,然后就翻开《秦史》第十六页,小心翼翼地将信纸覆盖上去。
正好,信纸中镂空的方块格就对应着一个个字。
随着他将剩下的信纸陆续地覆盖在对应页码上,秦王想要传递的消息也就被记录下来了。
“厉害啊。”
赢辰安不禁感慨了一声。
秦军不愧是圣州战力最强的军队,他们的保密措施已经做得如此之好,若是不知道秦军相互传递信息的方式,就算大周王朝截取到信件也是毫无用处。
“世子,已经记录好了。”
陆时行恭敬地递过来一张纸,上面仅有短短一行字。
“下月用兵,阻断河道,待尔归来。”
用兵?
阻断河道?
赢辰安眉头紧皱,没想到秦国为了自己能够尽快回去,竟然已经准备开战了。
只是大周王朝如今仍然很强大,秦国要对哪个封国开战,又要阻断哪条河道。
……
第三日。
这也是国子监休沐的最后一天,赢辰安一大早就从秦王府回国子监。
如今,他迫切需要了解圣州的一切,包括各封国分布、山川地理、民风习俗等,如此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
自己之前在《圣州》这本小说中看得并不完全,还是需要自己再了解。
国子监藏书阁“正道阁”收集天下图书,正好能够满足他的需要。
他本来想第二天就回去,可是前两日帝京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实在不想出门,而且“夜阑卧听风吹雨”,岂不是也有一番别样的乐趣。
“雨后的空气可真清新。”
此时国子监园林“正己园”,到处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树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水滴,宛若一幅跃然纸上的水墨画。
见此,赢辰安也是心情大好。
“见过世子。”
路上遇到不少秦国学子都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毕竟不是谁都是在帝城有府邸,大部分学子都是住在国子监的。
当然,也有其他封国学子看到,但都是远远躲开。
如今秦国势大,秦国世子更是霸道,不仅退婚了宇文家族,还威胁燕国开战,他们哪里还敢如之前般轻视。
……
正道阁。
始建于圣州第一个王朝,传言圣人曾在此讲学,并留有“仁者爱人”的旷世名言,故历史上虽有王朝更替,但是兵戈从来不敢祸及此处。
正道阁占地极大,外面看起来是方形,可是走进去便是一个圆形大厅,正好符合“天圆地方”的地理学说。
其中,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藏书区、读书区、抄书区。
国子监有不少学子出自寒门,他们买不起更多书籍,所以国子监特设“抄书区”,允许他们在此抄书,同时也是扩大知识传播,践行圣人“有教无类”之志。
藏书区有数万册图书,被分为天文、地理、历史、风土、经学、诗学、医学、杂学、画道、乐道等,有不少是孤本,自然堪称是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