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星韵诗会
“好啊。”
赢辰安应道:“但是得等我吃完”
站在一旁的宁诗语赶紧让护卫在包间外的长廊上摆好桌案,并放点心茶水。
透过窗台往外看,整个摘星楼六层长廊几乎坐满了人,有不少门阀世家子弟或文人雅士或是品茗寒暄,或是讨论起今年的诗会,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星韵诗会。
摘星楼每年举办一次,最初的目的在于以诗会友,维持摘星楼在世家贵胄子弟和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影响力。
但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加的人既包括国子监学子,还有来自中陆各地以及其他封国的文人才子,前几次诗会魁首甚至被大周天子亲自接见,已经成为圣州文坛的一大盛事。
“月洒清辉,金菊绽放,名士云集,我倒是没想到今日竟然正好遇上了一年一度的‘星韵诗会’,看来和世子在一起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长孙洛初唇角轻扬,带着浅浅笑意。
“也可能是我沾了长孙小姐的光。”
赢辰安根本连头都没抬起,实在懒得和她斗智斗勇,埋头吃饭才是最重要的。
此时,在其他包间已经对本次诗会热烈地讨论起来。
九皇子姬浩轩双手背负身后,头微微昂起,目光居高临下,说道:“羽凡,你可是被祭酒称为国子监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小小诗会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父皇明日本来就要接见,若是你再得了这诗会魁首之称,那才是真正的文武双绝,简在帝心可不是一句空话了。”
九皇子姬浩轩有夺嫡之心,但由于母族势力难以和其他皇子相比,所以想方设法结交天下俊杰。
“是啊,羽凡,还是得靠你了,哪像我只会舞刀弄枪。”
廉云晨狠狠拍了一下苏羽凡的肩膀,笑着道。
“谢殿下和少将军赏识,羽凡一定尽力争取,不辜负信任。”
站在姬浩轩身边的苏羽凡表面脸色平静,但眼神中那股执着追求的火热却难以掩盖。
他不过是一个侯门庶子,在侯府无人问津的僻静荒院待了整整十六年,没有人比他更渴望出人头地。
在十六年间,他凭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早已遍览天下书籍,并考入国子监,得到了祭酒的全力培养,因此对赢得诗会魁首也是胜券在握。
在另一个包间。
齐国世子姜景行一边叉着腰,一边咬着一个苹果,含糊不清地说道:“大齐以文治国,文坛人才辈出,无论是大周还是其他封国都别想和咱们争。”
“文知,你可是齐国学宫的大才,让他们看看咱们齐国的实力”
站在姜景行身边的是一个身穿白衣、手持折扇的男子,名为容文知,被称为齐都“临东第一才子”。
“世子,听说鲁国世子也带着孔绍卿过来了。”
容文知轻摇折扇,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我先和他比划一下。”
听容文知说起鲁国,姜景行吐出一口苹果沫,冷哼了一声,说道:“鲁国仗着有大周给它撑腰,在东域处处和大齐作对,总有一天我要它好看。”
“大周独占中陆,又在圣州各地扶植亲周的封国,力图维持均势,算盘打得倒是很响,有朝一日各大封国必然要好好收拾它。”
容文知眼中闪过一道精芒,冷声道。
紧接着,坐在一楼高台前面的数百名文士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引得坐在楼上的人纷纷往下看去。
只见一男一女款款而来。
男的丰神俊朗,温文尔雅,带着如沐春风般的笑意。
女的眉眼如画,肌肤胜雪,一根玉簪束发,又带着一股贵气。
“竟然是帝城文贤诗社的方子初和‘贤王’之女姬锦书。”
“他们的文道水平在当今年轻士子中可是数一数二的,方才子更是国子监‘诗学掌教’首徒。”
“如今大周文道昌盛,诸封国也就东域齐鲁还能较量,必能再现文宗皇帝时代的辉煌。”
人人议论着此次星韵诗会的魁首最有可能是谁,但呼声最高的自然是大周和齐国才子,毕竟他们的文道水平远不是其他封国可比的。
与此同时,赢辰安还在大快朵颐,连坐在一旁的长孙洛初都有点看不过去了。
“你好歹是堂堂秦国世子,至于像没吃过饭一样吗?我都来不及给你夹菜……”
长孙洛初左手扶着右手的手腕,轻轻转了转,故意打趣道。
“主要这些菜好吃,又是长孙小姐亲自夹的,我当然得吃完,倒是让长孙小姐破费了。”
赢辰安笑着道:“你怎么不吃啊?”
“这才花多少银子,我平时都吃腻了,你要是想尝尝天下奇珍,有机会来东都。”
长孙洛初不以为意道。
赢辰安喝了一口茶水,内心感叹了一句,我平时都没吃过的东西,她竟然都已经吃腻了,这就是有钱人朴实无华的生活吗?
“如今我都还在帝京为质,哪有机会来你的地盘?”
“那可不一定。”
长孙洛初语气中开始带着一丝调皮,故意道:“秦国做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接你回去吗?”
嗯?
赢辰安顿时眉头紧皱,认真打量起长孙洛初,没想到她竟然知道秦国的动向。
“怎么?”
长孙洛初莞尔一笑,说道:“世子是好奇我怎么知道秦国会在近日有所行动吗?”
“长孙家族不愧是‘东都’洛邑第一门阀,之前倒是我小看长孙小姐了。”
赢辰安说道。
“所以世子愿意帮我达成目的,未必对世子没有好处。”
……
高台上。
一个身穿墨色长袍的儒雅老者缓步走到前面,此人正是翰林学士顾泊言,已有八十高龄,曾是当今大周天子的诗学老师。
“竟然是顾学士。”
“没想到摘星楼今年竟然请动了顾学士啊。”
“果然不虚此行。”
整个摘星楼的文人士子皆是激动地鼓起掌来,显然是十分认可顾泊言的才学和人品。
随着顾泊言的到来,摘星楼各层包间的人都纷纷出来,站在外面的长廊上。
很快,侍者便搬来各种桌椅等,方便他们观看今年的星韵诗会。
只见顾泊言缓缓抬起双手,示意摘星楼内众人安静,说道:“诸位才子佳人,今日齐聚于此,共襄诗会,可谓是大周文坛之盛事。”
“今我大周国势日隆,文道之才如星辰璀璨,可谓国运气运人运兴旺,望诸位能借此星韵诗会之时机,如大鹏展翅一日万里,皆是前途无量。”
“好。”
所有文人士子再度激动地鼓掌叫喊道。
“今年就由老夫担任诗会主持,宣布马上开始。”
顾泊言在整个圣州文坛都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此次星韵诗会由他主持,众人自然是心服口服。
“今年的评委除了老夫,还有已经致仕的京畿内道提督学政王照兮王大人、‘西都’永安‘云山书院’山长冯松年冯大儒。”
“见过师长。”
当他们入座之后,所有文人士子都是自觉地起身拱手行礼,就连赢辰安也是如此。
自古尊师重道,众人对师长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此时,顾泊言再度站起身,朗声道:“各位,今年星韵诗会的规则与往年一样,共分为两轮。”
“第一轮主题不定,诸位才子可随意发挥,以考察诸位才子之功底,第二轮主题固定,由通过第一轮的各位才子作诗。”
“不管参加总人数多少,第二轮都只有十人可以入围。”
“第一轮比试时,一至三楼的才子可以直接将诗赋交到此台,四至六楼就座的才子可以将诗赋转交给侍者,由他们代交。”
“至于第二轮,就要入选的各位才子直接吟诵出来,毕竟诗学佳句,学子共赏之,然后再由评委来点评。”
“今日在此举办星韵诗会,倒是打扰了不少贵客,还望诸位海涵。”
虽然摘星楼内多是文人士子,但也有来自中陆各地以及其他封国的人在此,自然是会打扰到他们。
“顾学士放心,能见到如此盛事,乃是我们的荣幸,谈不上打扰。”
很多人纷纷站起身说道。
“好。”
顾泊言拱手道:“老夫在此多谢诸位了。”
“就在此宣布,第一轮比试开始,时间为两刻钟,请诸位才子拿出最好的水平认真比试。”
顾泊言话音刚落,所有的文人士子都是开始埋头深思起来,就算有些人平日里已经有所创作,也想将诗赋再润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