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便是陶云衡,我虽然没有见过你,但倒是听说过。”
长孙洛初脸色平静地说道:“当初你已经是‘珍宝阁’仅有的三位‘一品宝师’之一,假以时日定能成为‘首席宝师’,为何要背叛‘珍宝阁’?”
“家主,非是我背叛‘珍宝阁’。”
看得出来陶云衡对“珍宝阁”还是有一点感情,仍然喊长孙洛初为家主,恭敬道:“贤王与钧尧世子礼贤下士,延揽天下奇才,志在使百家争鸣、万道焕发,天下诚说贤王之义,慕世子之廉,云衡虽区区一介宝师,也愿意追随贤王与世子。”
“是吗?”
长孙洛初冷声道:“士为知己者死,我并不怪你,今日便请吧。”
“如此,便请长孙家主赐教。”
鉴宝本来就是一种要求非常高的学派,既需要过人的天赋特别是眼力,还需要长久的全面培养,如精通历史文献,知晓宝物源流,如精通技艺加工,知晓宝物打造……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需要鉴别无数美玉、黄金、古玩在内的宝物,否则学了再多,一件宝物都没摸过,那还是啥也不会。
但是,谁能提供如此厉害的条件,寻常人家有一两件家传宝物就已经很好,就连上等世家也无法提供如此之多的宝物。
所以,陶云衡知道在座的帝京门阀世家子弟几乎没有一个是精通鉴宝之术,除了长孙洛初。
她贵为长孙门阀家主,又是“中陆第一首富”,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即使没有学过专业的鉴宝知识,可是从小到大摸过的宝物也不是他可以估算的。
“陶云衡,今日出来游玩,我身上所带的宝物不多,第一件宝物便看我手中的这柄玉簪吧。”
长孙洛初一边说,一边取下头上所戴的玉簪交给身边的侍女宁诗语。
随后,宁诗语小心地将玉簪放在锦帕之上,双手捧着转交给陶云衡。
“这玉簪一看就不是凡物。”
陶云衡接过玉簪,马上仔细打量起来。
“长孙家主的玉簪长约六寸,与寻常玉簪不同,不仅细腻光滑,而且通体雪白,想来用的是产自西川‘霜华矿山’的‘琉璃种’。”
“玉簪的玉柱部分没有任何纹饰,在簪头处雕有两三树枝。”
“以红玉打磨数朵腊梅,看起来就比沙粒大一点,再镶嵌在树枝上,如此精巧技艺,非大师所不能。”
“结合雕刻之法,再加上有如此技艺,除了‘珍宝阁’有”‘琢玉手’之称的玉璞子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其他人了。”
“只是……”
陶云衡突然微微皱眉,因为他还不清楚这支玉簪的来历。
“尺寸、外饰、技法,你确实都说对了,可是这并不是玉璞子所打造的,而且你也说不出它的来历。”
长孙洛初还是满意地点点头,陶云衡虽然离开“珍宝阁”,但平心而论确实有几分本事。
“这怎么可能不是玉璞子所打造的?”
陶云衡眉头紧皱,实在难以置信,只好道:“还望长孙家主再多给一些时间。”
他遍览天下珍宝书籍,已经在脑海中不断回忆与这支簪子有关的记载,可还是毫无头绪。
这支玉簪一看就价值非凡,绝对是一等一的宝物,为何自己所看的文献典籍中从未有提到过。
“难道是玉璞子父亲‘玉泰子’所作?”
“当然不是了。”
长孙洛初轻轻摇了摇头。
“这根本不可能。”
陶云衡脸色涨红,着急地吼道:“这支玉簪的雕刻手法只有玉璞子父子才有,长孙家主却说不是他们父子所雕刻,莫不是欺负我等吗?”
“洛初妹妹,难道你要耍赖?”
南宫乐岚也是脸色微变,语气不善地说道。
“我还需要和你们耍赖?”
长孙洛初嘴唇微微勾起,带着绝对的自信说道:“那也太小看我长孙洛初了吧。”
“那长孙家主能说清这支玉簪的让人信服的来历吗?”
陶云衡不服气地说道。
在他看来,长孙洛初最多是见过的宝物多,但若是谈及宝物来历,又能懂几分。
“当然。”
长孙洛初轻笑一声,说道:“不知在座的人是否听过一百六十多年前自号‘梅花居士’的李如润所作的诗句‘幽香透冰霜,独艳傲绝巅’?”
“长孙家主所说的‘梅花居士’想必就是那位高中状元却未入仕的那位吧。”
姬钧尧身后的一位门客站起来说道:“记得他后来隐居洛邑,并留有《梅花集》传世。”
“确实。”
长孙洛初轻笑道:“陶云衡,你难道不觉得这支玉簪有些轻吗,不妨将玉簪对着阳光看看。”
什么?
陶云衡连忙将手中的玉簪对准阳光,竟然发现玉簪有些地方是透明的,阳光能透过玉簪能照到自己的衣物上,但有的地方不行,竟然薄厚不一,透过的阳光在自己的衣物上正好照出一座山川形状。
若是对面的人看过来,这几朵腊梅正好是开在山川上。
“柱中镂空,光中显山,簪头腊梅……”
陶云衡顿时脸色大变,吃惊道:“这根本不是‘琢玉手’玉璞子能雕刻得出来的。”
玉簪本来就细长,但是雕刻者竟然能在这么细长的内部缓慢地将有些地方镂空,而有些地方却留着,最终还呈现出山川形状,高超的技艺只是最基本的,最难的是考验雕刻者的眼力和耐心。
“琢玉手”玉璞子已经是当今圣州最厉害的美玉工匠,但就算是他也没有这样的本事,甚至他的父亲玉泰子也没有,唯一的解释是这根玉簪已经流传很久了。
“这……到底是谁的杰作?”
“陶云衡,你之前猜到了这支玉簪所用的技法,难道千百年来会这种技法的就只有他们父子吗?”
长孙洛初笑着道:“这支玉簪传世已有一百六十多年了,灵感便是来源于诗句‘幽香透冰霜,独艳傲绝巅’。”
“这支玉簪是玉璞子的曾祖父,也就是有‘玉魂匠’之称的玉昆子亲手雕刻的最后一件玉制品,名为‘寒梅傲雪’。”
“当年‘梅花居士’隐居洛邑,与玉昆子结为好友,两人饮酒赋诗,后来玉昆子便用三年时间才打造了这支‘寒梅傲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