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张良真乃千古奇才也!”
天幕下,吴起拍手称赞,对张良评价很高。
作为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天才,吴起一眼就看出此计的高明之处。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时,谋士郦食其建议“复立六国后裔”,借其声望笼络人心、牵制项羽。】
【郦食其提出分封六国后,刘邦起初赞同并命人刻印准备实施。】
【张良闻讯后,以“八不可”痛陈其弊,当场借箸画策,条分缕析。】
【若分封六国,刘邦需将土地、兵马分给旧贵族,削弱自身实力。】
【六国后裔一旦复国,未必感恩刘邦,反而可能因秦灭六国的旧仇,而迁怒汉室。】
【旧贵族与韩信等新兴功臣利益冲突,易引发内斗。】
【分封后,汉军需四处支援诸侯,陷入“救赵则楚强,助齐则燕叛”的被动局面。】
【项羽可趁机分化瓦解各诸侯国,各个击破。】
【刘邦听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
【然后,刘邦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此后,刘邦终止分封旧贵族,转而集中资源对抗项羽,加速楚汉战争胜利。】
“这刘邦是不是糊涂了?竟想着学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多亏了有张良劝谏,才没有走错了道路!”
秦始皇嬴政皱起眉头,对刘邦此举甚为不满。
朕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你小子又想学周天子那一套?
这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吗?!
【张良此计,借鉴周朝分封致春秋战国之乱、秦末诸侯复辟反秦的教训,主张强化中央权威。】
【避免资源分散,确保刘邦对军队、领土的绝对控制。】
【预见异姓王与六国旧贵族的潜在威胁,提前消除分裂风险。】
【表面顺应黄老“无为”,实则暗含法家“集权”思想,以“柔术”推动制度变革。】
【明代王夫之称:“张良之智,不在阻分封,而在阻分封之早”,认为其谏言时机精准。】
【张良谏阻分封,绝非简单的保守之策,而是基于对人性、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其力主“强干弱枝”,既避免汉朝重蹈周秦覆辙,又为后世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石,堪称中国古代政治谋略的典范。】
“下士谋财,中士谋权,上士谋国!”
“这张良所行的就是谋国之道啊!”
姜子牙看着天幕,捋着胡须微笑道。
“尚父谦虚了,这张良所学兵法,正是您所着的《太公兵法》,应该算是您的弟子!”
周武王姬发闻言后,也露出笑容,对姜子牙恭维道。
说到底,这谋国之道,还是从姜子牙这里传下去的。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进入最后阶段。项羽率十万楚军退守垓下,被刘邦、韩信、彭越联军六十万重重包围。】
【汉军虽占据兵力优势,但项羽勇猛无双,楚军仍具顽强战斗力,强攻恐代价惨重。张良与韩信遂策划“攻心为上”的战术,以瓦解楚军意志。】
“什么?刘邦竟撕毁鸿沟协定,率军围困本王!”
天幕下,霸王项羽惊怒交加,额头青筋直跳。
刘邦小人,竟如此不讲信义!
【汉军组织士兵于深夜齐唱楚地民谣,歌声从四面八方传入楚营。】
【张良还特地选取《鸡鸣歌》《采薇》等反映思乡、征人苦痛的楚地曲调,直击楚军情感软肋。】
【他还让人暗中传播“楚地已尽归汉”的假消息,切断楚军对家乡的期待。】
【白天展示缴获的楚军旌旗,营造“大势已去”的视觉压迫。】
“张良老儿,着实可恨!”
“还有那叛徒韩信!”
霸王项羽被气得浑身直哆嗦,用手指点了天幕说道。
【种种心理攻势下来,楚军士气的全面崩溃。】
【士兵闻乡音而泣,哀叹“汉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丧失战斗意志。】
【夜间大量士兵溃逃,项羽清点仅剩八百亲兵。】
【项羽见此情景,饮酒悲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承认败局。】
【项羽带二十八骑突围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身亡。】
“不可能!我项羽怎么败给刘邦?!”
霸王项羽如遭雷击,整个人瞬间暴跳而起,对着天幕吼道。
“传令下去!明日攻打刘邦!”
项羽一咬牙,对部下吩咐道。
我项羽就算战死!
也决不能像天幕中那些窝囊的死去!
【张良此计,避免硬拼消耗,以“悲情乡音”替代刀剑,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
【契合《太公兵法》中“攻心夺气”原则:“夫攻者,不止攻其城、击其阵而已,必有攻其心之术”。】
“好好好!张良学到精髓了!”
姜子牙对张良越发满意了,连声称赞道。
【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废吕后所生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此举引发吕后集团恐慌,威胁汉初政治稳定。】
【张良已退隐修道,本不愿涉足宫廷争斗,但吕后强求其献策,张良权衡利弊后提出“商山四皓”之计。】
【商山四皓指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四位秦末隐士,因不满暴政隐居商山,德高望重却屡拒刘邦征召,象征“不慕权贵”的清流形象。】
【张良建议吕后以谦卑姿态、重金厚礼请四皓出山,作为太子宾客。】
【刘邦在宴席间见四皓侍立太子身后,误以为太子已得天下士心,不可轻废。】
【刘邦对戚夫人叹:“羽翼已成,难动矣!”自此放弃改立太子。】
【吕后集团彻底稳固,避免汉初因继承问题引发内战。】
【商山四皓保太子,看似“借势压人”的权谋小术,实为张良深谙人性、政治、文化心理的集大成之作。】
【其以四两拨千斤之力,消弭一场可能动摇国本的继承危机,彰显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中“以虚驭实”的精髓。】
【此计不仅改写刘盈命运,更为后世提供了一种“非暴力权力博弈”的经典范式。】
“好一个四两拨千斤!”
“张良之才,古之罕见!”
孔子席地而坐,对着天幕赞不绝口。
刘邦手中有如此多的人才,怪不得可以一统天下,建立大汉王朝。
【汉朝建立后,张良力劝刘邦定都关中,利用地理优势巩固政权,避免重蹈秦二世而亡覆辙。】
【刘邦称帝后大封功臣,张良拒受三万户侯,仅求“留侯”虚衔,主动淡出权力中心。】
【张良晚年云游修道,远离政治旋涡,避免了韩信、彭越等功臣的悲剧结局。】
【此举体现道家“功遂身退”思想,彰显其洞悉人性的政治智慧。】
“好一个功成身退!”
老子李耳看到这里,开口赞叹道。
张良此举,符合道家思想,很让李耳心中满意。
【张良的谋略兼具战略性与实操性,既擅长大局规划,又能灵活应对突发危机。】
【司马迁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后世将其与姜子牙、鬼谷子,范蠡并称,尊为“谋圣”。】
【张良以“帝王师”身份,在乱世中精准把握时势人心,兼具儒家济世情怀与道家超然智慧。】
【他的生平不仅是一部谋略教科书,更折射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权力与理想间的平衡之道。其“谋国亦谋身”的生存哲学,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历史十大谋士第三名,张良当之无愧!】
“张良到了?”
“说说你刺杀我的事吧!”
秦始皇嬴政瞥了一眼匆匆赶来的张良,开口淡淡地说道。
张良闻言后,瞬间汗流浃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