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医院运送回来的是那台大型发电设备。
经过一天的安装调试,这台2000Kw发电机能满足地下一层的种植和养殖区域,以及7间商铺的用电供暖需求。
等医院的人员搬过来后,7间商铺其中5间住人,2间作为功能房,每一间商铺都在400平左右,住三四十人绰绰有余。
现在外部气温达到零下60度,想要维持整个避难所供暖至少需要几十台这样的设备。
而陈帆从赵广生口中得知,一台这样的设备售价高达400万。
早上还在因为系统币达到200万而兴奋的陈帆,现在觉得距离目标还是太遥远了。
地下一层的农场区域张献忠做出计算,大约200个平方的土地可以养活一个人,建材馆地下停车场一层大约平,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的高度,采用多层货架室内种植,除去过道的面积,能维持一千多人食物需求。
农场的一切准备就绪,陈帆带着知晓他秘密的人来到了地下农场。
在众人再次惊叹的目光下,变出了一袋又一袋的农作物种子。
品类几乎涵盖了市面上经常吃到的瓜果蔬菜。
更多的是水稻种子。
如果说植物种子看起来像是死物。
那么接下来陈帆把鸡鸭牛羊等家禽变出来后,所有人直接呆愣当场。
这种震撼给人的冲击无与伦比。
触摸到家禽真实的触感,并且它们在笼子叫个不停,以前从未觉得这种声音如此美妙。
在地下农场没有建成之前,他们生怕陈帆的超能力突然消失。
现在避难所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比陈帆变出食物,变出枪支更让他们心安。
赵广生的施工团队已经在负二层的地下挖出水池,以及燃油储存桶,陈帆只需要定期来此从系统购买水或者燃油放进去即可。
同时还挖了一个化粪池,排泄物可以用来作为农家肥。
一切正式步入正轨,接下来的建设工作就根据人员的增加而扩建。
医院搬迁用了四天时间。
医院以及相关人员一共81人终于来到陈帆避难所。
王萌作为他们曾经的同事,带他们参观了农场和居住场所。
这些衣衫褴褛的人兴奋,彷徨,但更多的则兴奋的流着泪。
今夜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只有末世前才能吃到的菜肴。
换做以前,陈帆面对如此多的人肯定有些拘谨,这段时间以来他早已习惯。
简单的欢迎医院人员的到来后,话不多说众人推杯换盏。
现在陈帆上位者的气息越来越足,面对那些来敬酒的,意思意思抿一下嘴也不会有人说个不是。
吃完后,每个人还洗到了久违的热水澡。
回到与王萌单独的宿舍后,陈帆开始期待0点后的系统奖励。
如今陈帆的团队人数176人。
按照系统的习惯超过百人这个基数,应该又要翻5倍了。
0点一到,220万的入账不仅仅让陈帆更有底气。
更值得陈帆高兴的是,人数匹配上了奖励。
代表着这些人里没人心生反骨。
一兴奋陈帆就折腾王萌,一被折腾王萌就全程捂着嘴忍得很辛苦,因为这里是其中一间商铺单独隔出来的独立区域,隔音效果很差。
......
医院里一共14个留在邕城的军人,现在避难所成立了武装部,由周显德负责。
除去周显德这18个军人外,徐亮原先团队的人也加入了武装部,年龄最小的是16岁的曹子轩。
由他们组成的23人小队今后的工作就是保护避难所成员的安全。
那14个刚来的人很惊讶,第一天就分配到了枪械。
如果没有昨晚系统币的肯定,陈帆也不敢第一天就分配枪支给他们。
隔壁家居馆的地下一层楼被他们改造成了训练基地,只要没有其他任务,他们就在此训练。
如今避难所人口多了,吃完早餐后大部分人无事可做。
如果陈帆的系统可以看到愧疚值,那么这些窝在房间里的人对陈帆的愧疚绝对满满的。
好在这种愧疚没有持续太久,如今的地下一层农场处于种植期,当张献忠来到宿舍要求四十人下去帮忙种植的时候,每个人都站了起来。
种植区覆盖有暖气,工作环境很舒适。
白天一到,避难所外立刻有送来物资换取食物的人。
当赵广生来宿舍区要求10人出去搬东西的时候,出去了20人。
剩下的人大多数都是刚从医院来的人,在柳杨的带领下,把医院搬来的设备运往二楼,即便现在的供电不足,也要先安排好设备的摆放。
大家一副不愿做废物的姿态,很让陈帆欣慰。
即便整个避难所墙体隔开了外面的寒冷,但内部没有覆盖暖气的地方依旧有零下四十度。
现在陈帆所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整个空间达到舒适的温度了。
等电力公司的人回来后,让他们一起想办法,毕竟这方面陈帆并非专业的。
当然,陈帆可以盲目招募成员,让系统币疯狂累积,然后买到充足的发电设备和电暖器。
但是这个方法不到迫不得已陈帆不愿使用。
今天陈帆哪都没去。
偶尔去看看周显德训练。
偶尔去看看装修进度。
偶尔去看其他幸存者带着物资回来交易。
走在避难所里,每成员都会停下手中的事情,恭恭敬敬的对他打招呼。
来交换物资的人见到,立刻猜到陈帆就是避难所的总负责人,也都跟着恭敬打招呼。
陈帆没有因此洋洋自得,因为他知道这都是系统带来的。
他完全可以凭借系统的能力在避难所里纵情享乐。
甚至那些姿色不错的女人任他挑选。
即便他是这样的人,依旧有一大堆人愿意为他做事。
但是陈帆的爷爷,以及他父亲生前对他的教育深深影响着他。
爷爷参加过越战,教导他家国大义,民族气节。
父亲教导他男人有能力的时候要担起社会责任。
以前陈帆总是把他们的话当作唠叨。
但,这种信念早已刻在骨子里。
就在陈帆以为自己今天将会这样悠闲一天的时候,看到一个熟人。
准确来说是听到一个熟人的声音,毕竟对方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听到他跟工程部的人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