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算。”
“一点儿都不亏,怕的是你不换。”
“阮神,我家就是种人参的。
说吧,你需要多少,我马上寄过去!”
“阮神,你随便说,你要做多少粉丝我都全部包了,一斤人参换一斤粉丝。”
“楼上太过分了。”
“是啊,给点机会我们啊。
阮神,我这儿有十几斤林下参,你需要的话全给你寄过去。”
“我也有啊。”
“哈哈哈,大家拼命送人参。”
“阮神出品必属精品。
他一说做粉丝,大家都疯狂起来了。”
“的确如此。”
阮晨光说:“下午我会再看看情况。
如果需要人参的话,我得请大家帮忙了。
好了,先不播了。”他直接下线,走进厨房找了点东西填饱肚子,休息了一会儿。
到了下午三点,他又重新开启了直播,刚上线,在线人数立马飙升到一百多万人,弹幕满屏飞舞,场面相当热闹。
“哈哈,开播啦!”
“我两点就开始等了呢。”
“我也是,一直在守着。”
“坐等看阮神怎么处理粉丝。”
阮晨光挥了挥手,开口说道:“大家好,欢迎回到我的直播间。
我们现在准备去河边看看红薯和山药的情况。”
说着,他出门来到了一片广阔的田地。
大片稻田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作,金黄色的一片,非常有韵味,让直播间的观众都沉醉其中。
偶尔有几只鸟从稻田中飞出,给大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真是太美了!”
“这种景致,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全是高楼大厦,找不到这么纯朴的乡间风光。”
“对啊,没错。”
“通过手机屏幕感受这番景色,心情都变好了不少。
真想亲自去阮神家那地方看看。”
就在这时,稻田中传来了一阵“哗哗”的声响,稻禾也跟着摆动起来。
观众们听见声音后纷纷在弹幕上提问:
“这是什么动静?”
“声音好大啊!”
“不会是什么野生动物吧?”
“感觉像鱼的声音。”
“哈哈,我知道,这就是养在稻田里的鱼,我家以前也养过,鱼的味道很赞的。”
阮晨光回答道:“说得没错,正是鱼。
我们这边习惯于在稻田里养殖鲤鱼,这样它们可以吃掉害虫,所以我们不用喷农药。
当水稻开花时,这些鱼还会食用稻花,所以被称为‘稻花鱼’。
这样的鱼肉质细腻,还带有淡淡的稻米香气,十分美味。”
听着他介绍,大家都忍不住发表意见:
“好馋啊!”
“我在农家乐吃过一次稻花鱼,确实好吃。”
“烤来吃更香。”
“阮神,抓一条来看看是不是已经养得很壮了?”
“对呀对呀,抓几条肥的出来。”
阮晨光微微一笑,轻轻地朝一个角落走去,突然出手抓住了一条鱼。
“哇哦!”
“阮神的手速简直惊人!”
“不愧是经验丰富的高手,动作迅速准确。”
“哈哈,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看着这条鱼,“个头有点小,估计不到两百克吧?”
“稻花鱼一般几个月就能长到这么大,但也确实偏小一点。”
阮晨光看了看手中的鱼说:“它还不算很壮,至少还要养两个月左右,把它放回去吧。”
随后,经过一片片稻田,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块种满了红薯的地。
“天哪,这么多红薯!”
“看到这么大量的红薯顿时就想尝尝。”
“哈哈,同感。”
这时,阮晨光解释道:“这片土地肥沃且湿润,非常适合种植红薯。
我们这里的品种主要有黄金薯和薯立方二号,口感都不错。”
正当大家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时候,阮晨光接着透露了一些信息。
“村子里人们其实不太爱吃红薯,通常用来喂鸡、鸭甚至猪。”
得知真相后,直播间再次沸腾起来:
“啥?这么珍贵的东西竟然只是饲料?”
“太心疼了吧。”
“我觉得这有点儿奢侈了……”
对于这一点,阮晨光耐心回应:“实际上,在农村地区,用高产且容易打理的红薯作为畜禽的食物是一种常见做法。
这样做既经济实惠又省事。”
最后,他拿起铁锹开始挖掘地里的果实。
随着土被挖开,露出几个金色肉质的根茎。
“这肯定特别甜。”
“真是好东西。”
阮晨光补充说:“这种品质优良的红薯,含有很多淀粉和糖分,非常适合用来制作粉丝。”
紧接着,阮晨光向山边出发,一边走一边跟大家分享接下来的计划。
“红薯已经查看完毕,现在去看看另一边的山药生长状况。
如果两者都没问题,就可以开工制作美食啦。”
不久之后,穿过一条蜿蜒的小路进入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山谷。
“这里非常适合种植山药。
土壤非常肥沃并且透气性好,从未使用过化学肥料,因此这里的农作物完全是天然生长的。”
“长得挺不错的。”
“哈哈,看起来根本没人照顾。
这山药就跟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绝对的天然好货。”
“这山药也挺有用的。”
“不知道能不能用来做粉丝。”
“我觉得应该行。”
阮晨光拿起铲子,开始挖起了山药。
挖了一会儿,阮晨光终于挖出了一根山药,看了看后说道:“最好的收获时间是九月份,现在挖出来的味道会差点儿。
不过这些山药里的淀粉还挺足的,拿来做粉丝还是不错的。”
观众们一听这话,都放心了,纷纷发表意见:
“能做就行。”
“没错。”
“这山药一看就是去年种下的,已经很不错了。”
“晨光大神,红薯你已经有了,现在山药也有了。
人参的话我们给你寄过去,要多少有多少。
你打算做多少粉丝呢?”
“对对对,晨光大神,准备做多少斤粉丝啊?”
“有这么多红薯和山药,干脆做一二千斤好了。
要是自己弄不过来,可以让村里的人帮忙嘛。”
“说得好,一定要多做一些。”
想了想之后,阮晨光回答道:“本来我只想做个二三十斤,够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