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城豪门众多,集团林立。但豪门与豪门之间也是存在差距的,总有个三六九等之分。
而明英正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国坤相提并论的大集团。
明英的发家之路与国坤颇为相似,两家最初都是靠着房地产的风口起家的。
只是国坤由孟怀瑾付闻樱夫妻俩掌控着,多年来一直深耕房地产领域,时至今日房地产依旧是国坤集团的主营业务。
而薛氏集团——那时的明英集团,走的路子却不尽相同。
薛氏集团的创始人夫妇盛年时因遭遇交通事故意外身亡,徒留下了一双儿女和群龙无首的集团。
而当时,正是创一代们不断积累原始资本,推动公司高速发展扩张,划分行业份额的阶段。
换言之,但凡慢人一步就有可能痛失成为行业龙头的机会,等格局稳定了,千百步也未必能追得回这其中的差距。
处于高速发展期的薛氏集团失去了掌舵者,薛氏兴起的势头眼见着就要半路夭折,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是创始人夫妇当时刚上大学的长子薛英嶷挺身而出,接管了薛氏。
也幸亏夫妇二人颇有远见,当年创立薛氏之时就已经对股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此后哪怕经历过多轮融资和股份分割,夫妻俩也始终占据着过半的股份,保持着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才没让公司陷入争权风波中。
薛英嶷掌权后,凭借着薛氏在房地产行业的深厚底蕴稳定了公司,扩张了规模。但他一贯主张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理念,因此并没有一门心思地在房地产行业吞并做大,而是不断转型,向着互联网、高科技等新兴领域发展。
房地产板块虽然始终没有舍去,但重要程度却一再降低,已然从集团的支柱性产业变成了集团庞大产值中的一小部分。
饶是如此,明英在房地产行业根基之深,人脉之广,仍是不可小觑。
这次的合作案,薛孟两家既是利益交换,也是互通有无。
国坤想进军晋城的房地产市场久矣,奈何当年燕城市场厮杀得太过激烈,他们为了稳固大本营而错失了最佳的进军时机,一步慢而步步慢。
这回明英邀请国坤联合竞拍晋城的一块土地并共同开发,算是卖了国坤个好,引他们入场,而孟家则投桃报李,通过父母辈的人脉在薛氏感兴趣的领域为他们牵线搭桥,彼此互利。
国坤和明英一向没什么矛盾,最开始是因为市场份额足够大,没扩张到一定程度前,大家都还能井水不犯河水,后来则是业务方向不同,那就更没什么可冲突的了。
因此,孟怀瑾虽是微微颔首,肯定了儿子的准备,却也不忘提点道:“这次合作不必太在意利益,稍微退让一两分也无妨。”
说到底,国坤进军新市场最看重的就是口碑和人脉。口碑可以通过提升建材和装修的品质,压缩利润空间来获取,而人脉……
晋城那边的人脉还要通过明英的关系打点呢,可不能太过斤斤计较,倒显得小气。左右房地产市场现如今仍旧兴旺,每个项目但凡好好做,都只有大赚的道理。退让的这点利益不过小头,却很能体现国坤的诚意。
生意场上多个朋友总好过多个敌人,现在打好基础,结交个朋友,兴许来日还能再有深度合作的机会,这都是不可知的。
“爸,我会小心处理和明英那边的关系的”,孟宴臣会意而慎重地应和,“国坤与明英都是生意人,客客气气的,才能和气生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