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杨浩起床,只感觉自己一阵神清气爽,这才叫生活啊。
吃过早饭后就骑着车向着老家赶去,路过供销社,买了一沓麻袋,不然想装东西都没法装。
一个半小时后,杨浩骑着车进了村子,路上一个人也没有碰见,应该都在田地里干活呢。
一路顺畅的进了爷爷家,看见杨星也不在家,顿感无聊,只能朝着田地的方向走了过去。
果然,到了玉米秋收的季节了,到了田地边,杨浩远远的就看见了爷爷和二叔,便喊了一声。
爷爷回头一看,是乖孙子回来了,连忙扔下农具就走了过来。
“浩子,你咋回来啦?回家等着,我们也马上就回去,别站在这,这灰多。”
“爷爷,我这次回来跟你们说个事,要不咱先回家吧。”
爷爷听完就赶紧招呼一大家子向村长,不对,现在应该叫大队长,请了个假,一起往回走去。
路上,二叔不解的问道,“浩子,这是有啥事啊,咋还非得回家说?”
杨浩呵呵一笑,卖了个关子,只是对着二叔笑道,
“呵呵,放心吧二叔,这是好事,咱们先赶紧回家再说吧。”
……
等一众人都进家坐下,杨浩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工作介绍信,放在了桌子上。
“二叔,我给你找了个工作,轧钢厂钳工,一开始是学徒工,每月18块,三年转正,工资就高了。”
“我是这样想的,二叔你先去开介绍信,然后把家里都收拾收拾,把值钱的带上就行,其他不用带,家里都有。”
二叔听了这话,起初还没当真,以为侄子在跟他逗闷子。
但是在看到杨浩那坚定的眼神后,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双手哆嗦个不停,声音有些颤抖道:“浩子,你说的是真的吗?”
那紧张的样子,仿佛生怕杨浩在逗他玩一样。
“二叔,我骗谁也不能骗咱自家人啊,您赶紧去办介绍信吧,别磨蹭了。”
在又一次得到杨浩肯定的回复后,二叔急忙站起身,跑去开介绍信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脸上先是不可置信,随后满是喜气洋洋,高兴的不行。
起初爷爷奶奶还不同意一起去城里,想呆在村子里,故土难离啊,但是被杨浩一通劝解,最后提了一句,要闹饥荒了,顿时把众人吓得不轻。
他们没有丝毫的怀疑,都认为杨浩当过兵,打过仗,现在还是干部,知道的肯定比他们多。
杨浩又是连忙安慰,告诉他们在城里不用怕,自己都准备好了,这才作罢。
爷爷又连忙问道,“那真闹饥荒了,咱村里其他人咋办?”
杨浩沉默了一阵,没有说话,说不想帮那是假的,都是亲戚,有血缘关系的,哪能就这么看着他们受罪呢?
但是,杨浩帮不了,也不能帮,更不敢帮,人呐,一定得认清自己有几斤几两重。
爷爷看到杨浩这样,叹了口气,也是明白了过来。这也就是爷爷一开始心乱了,否则也不会问这个问题,等他平静下来,杨浩就是想帮,他也不让。
随后杨浩又是一阵嘱咐,这事谁都不能说,一定得保密,几人连连答应,都饿过肚子,知道轻重的。
奶奶拉着杨浩的手说道:“浩子啊,多亏了你,咱们家以后可有盼头喽,以后大家可就都是城里人了。”杨浩笑着回应。
等到临近中午,二叔回来了,身后跟着大队长和支书,特意来看看什么情况。
“嗨,这不是厂里有了这么个机会嘛,我就想着让我二叔和爷爷奶奶上城里享享福。”
大队长和支书听了后,一阵感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村里人一听二叔杨安要进城,那是都炸了锅了,一个个羡慕嫉妒的,牙都快咬破了。
从今天开始,老杨家就不用和他们一样在地里刨食了,人家以后就吃商品粮了。
中午几人一起去吃了顿大锅饭,杨浩敏锐的察觉到,现在的伙食跟上次来完全变了样了肉都找不着几片。
尤其是大队长和支书坐在那,愁眉苦脸的,想来是村里存粮不多了,新粮食下来又要把一大半上交,这可怎么办。
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已经有不少人察觉到不对了,但是又能怎么办呢,煌煌大势推动之下,谁敢挡谁就得死。
终于,把食堂里自己家的粮食取出来,也没剩多少了,大概还有个20斤棒子面,可想而知,接下来村子里可不好过了啊。
又把家里的东西打包好,已经半下午过去了,看着大包小包快堆成山了,杨浩忍不住嘴角直抽抽。
好吧,他承认,这回他草率了,没想到东西这么多,这还是有些破烂杨浩极力阻止的结果。
不然,杨浩真担心二叔他们把房梁都得扛走。
随即,把东西都装到村里去往乡镇的驴车上,随着鞭子一抽,驴车慢悠悠的向前走去,杨浩则骑着车跟在旁边。
到了镇上,杨浩又把众人送上了公交车,自己也骑着自行车在后面追,心中庆幸,得亏这个时候的公交车跑不快。
终于,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一行人走进了四合院,都累的不轻。
杨浩先是领着众人到他那个院里,把行李先放下,然后分配好了房间。
杨浩住中间那间房,还剩两间房,东间给了二叔二婶和三个孩子,西间也是让两个老人住。
先暂时这么住着,等明天找房管科看看,四合院附近有没有谁要搬走的,以二叔的级别想要分房,还不知道得排队到什么时候呢,但是还可以考虑私下转让嘛,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本来还想给大哥也运作一下的,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
毕竟以后大哥是要继承家产养老的,要和杨父杨母住在一起,真等房子不够用了再说吧,索性杨浩也懒得折腾了。
然后杨浩去杨父那里,告诉了他们这么一个喜讯,自己把爷爷二叔他们都接城里来了。
杨父杨母一听,顿时大惊,再三确认后,连忙起身招呼着大哥大嫂和三弟去了东跨院。
搞得院里其他邻居一脸不明所以,纷纷议论着杨家这是出啥事了,这可真够热闹的。
爷爷他们在屋子里收拾着东西,看着这青砖大瓦房,稀罕的不行,农村那还是土坯房,哪有这个住的舒服,就是空间紧凑了些,没有村子里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