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带着大伙一路紧赶慢赶,总算是到了马嵬坡。这一路啊,可真是把大伙给折腾惨了,队伍现在就跟那散了架的破车似的,疲惫不堪,士气那叫一个低落。
你瞧那些士兵们,一个个脚步都挪不动了,像是腿上绑了千斤重的石头。每走一步,都得费好大的劲儿,那脚步拖沓得,地上的尘土都被带起来老高。他们眼睛里头全是疲惫,就跟熬了好几宿没睡觉似的,眼神还直愣愣的,透着股迷茫,压根儿就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
杨玉环本来就身子娇贵,这一路折腾下来,整个人都快散架了。她靠在李隆基身上,有气无力地说:“陛下,臣妾实在是走不动了,感觉这身子都不是自己的了。” 李隆基看着她,心疼得不行,可又没办法,只能轻声哄着:“爱妃,再忍忍,咱们到前面找个地方好好歇歇。”
大臣们也没了往日朝堂上的威风,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就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有个大臣忍不住发起牢骚来:“陛下,咱们这一路逃得也太惨了,啥时候是个头儿啊?这安禄山的叛军就像那甩不掉的苍蝇,一直追着咱们。”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是啊,陛下,现在咱们到了这马嵬坡,人生地不熟的,接下来该咋办呢?”
李隆基听着大臣们的抱怨,心里也不好受,可他知道自己得稳住大伙。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各位爱卿,朕知道这一路大家受苦了。但咱们不能就这么放弃,安禄山叛乱,咱们要是不顶住,大唐的江山可就没了,老百姓也得跟着遭殃。咱们先在这马嵬坡安顿下来,再想办法对付叛军。”
虽说李隆基这么说了,可大伙心里头还是没底,士气也没见好多少。
到了马嵬坡的一处平地,李隆基下令大伙先歇一歇。士兵们一听,就跟得了大赦令似的,“扑通” 一下就瘫倒在地上,动都不想动。有的直接躺在地上,眼睛一闭,就想睡过去;有的则坐在那儿,低着头,也不说话,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侍卫们虽然还强撑着,可也是疲惫不堪。他们还得在周围巡逻,防止有啥危险,可那脚步都没了往日的利落,时不时还打个哈欠。
这时候,负责粮草的大臣跑过来,一脸愁容地对李隆基说:“陛下,咱们的粮草快没了,就剩下那么一点儿,顶多够大伙吃个一两天了。”
李隆基一听,眉头皱得紧紧的,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怎么会这样?之前不是准备了不少粮草吗?”
那大臣赶紧解释:“陛下,这一路逃亡,时不时就得躲起来,有时候还得绕路,耽搁了不少时间,粮草就这么慢慢消耗光了。而且,之前遇到劫匪,还被抢走了一部分。”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唉,这可如何是好?你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村子里买点粮草。”
那大臣无奈地说:“陛下,这附近的村子,要么被叛军抢过了,要么村民们自己都没多少粮食,怕是不好买啊。”
李隆基挥了挥手,说:“你先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这边正说着呢,突然有个士兵喊起来:“哎呀,我这伤口怎么又疼起来了,这可咋办啊?”
原来,之前突围的时候,不少士兵受了伤,虽然简单包扎了一下,可这一路奔波,伤口又裂开了。
负责医药的大臣也跑过来,对李隆基说:“陛下,咱们的伤药也快没了,这么多受伤的士兵,这点药根本不够用啊。”
李隆基看着那些受伤的士兵,心里一阵难受。“唉,是朕对不住你们啊。你们先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用些草药给兄弟们治治伤。”
就这么着,大伙在马嵬坡又累又愁地待着。士兵们因为疲惫和伤痛,心情越来越差,时不时还传出几句抱怨声。
“这当兵的,本来想着保家卫国,没想到现在跟着陛下到处逃命,这算啥事儿啊?”
“就是,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见家人。”
这些抱怨声,让本来就低落的士气变得更低了。
杨玉环看着这情况,心里也着急。她对李隆基说:“陛下,您得想个办法让大伙振作起来啊,再这么下去,这队伍可就散了。”
李隆基点点头,说:“爱妃,朕知道。可现在这情况,要想让大伙振作起来,谈何容易啊。”
想来想去,李隆基决定召集大伙,再给大伙鼓鼓劲。他让人把士兵们和大臣们都叫到一起,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大声说:“兄弟们,爱卿们!朕知道咱们现在的情况很艰难,大家又累又饿,还有不少兄弟受了伤。可咱们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啊!咱们是大唐的子民,是大唐的军队,安禄山叛军虽然厉害,可咱们也不是吃素的!咱们得团结起来,等咱们缓过这口气,就去找叛军算账,夺回咱们的京城,让大唐重新恢复太平!”
士兵们和大臣们听了李隆基的话,一开始没什么反应,一个个还是耷拉着脑袋。过了一会儿,有个士兵抬起头,喊了一声:“陛下说得对!咱们不能就这么认了,跟叛军拼了!”
接着,又有几个士兵跟着喊起来:“对,拼了!”
大伙的士气这才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儿,可也就那么一点儿。毕竟现在摆在眼前的困难太多了,粮草没了,伤药也没了,大伙又累又饿,光靠几句鼓舞的话,哪能一下子就把士气提起来呢。
这时候,有个大臣站出来,对李隆基说:“陛下,臣觉得咱们现在得先解决粮草和伤药的问题,不然大伙的身体撑不住,更别说跟叛军打仗了。”
李隆基点点头,说:“爱卿说得有理。可现在这附近不好找粮草和伤药,这该如何是好?”
另一个大臣想了想说:“陛下,要不咱们派些人去远一点的地方找找,说不定能找到呢。”
李隆基沉思了一会儿,说:“这倒是个办法。不过,派出去的人得小心,千万别碰上叛军。这样吧,派一队机灵的侍卫,让他们乔装打扮一下,出去找找看。”
于是,李隆基挑了一队侍卫,让他们乔装成老百姓,出去找粮草和伤药。这队侍卫领了命,就出发了。
大伙在马嵬坡就这么等着,等得那叫一个心急。时间一点点过去,太阳都慢慢往西斜了,可派出去的侍卫还没回来。
士兵们又开始不安起来,“这都这么久了,他们不会出啥事儿吧?”
“是啊,别粮草和伤药没找到,人再搭进去了。”
就在大伙等得不耐烦的时候,终于看到远处有几个人影。大伙一下子来了精神,仔细一看,正是派出去的侍卫。
这些侍卫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可脸上却带着笑容。为首的侍卫对李隆基说:“陛下,咱们在山那边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些粮草和伤药。那村子的村民看咱们可怜,就卖给了我们一些。”
李隆基一听,大喜过望,“太好了!真是辛苦你们了。”
大伙听到这个消息,也都高兴起来,士气一下子又涨了不少。
有了粮草和伤药,受伤的士兵们得到了救治,大伙也吃了顿饱饭,总算缓过了一点劲儿。可李隆基心里明白,这只是暂时解决了问题,他们现在的处境还是很危险,安禄山的叛军随时可能追上来,他们还得想办法离开这马嵬坡,找个更安全的地方,重新集结力量,跟叛军好好干一场。可这谈何容易啊,未来的路还长着呢,还不知道得经历多少艰难险阻。但不管怎么样,李隆基知道自己不能退缩,得带着大伙一起,想办法度过这难关,让大唐重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