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宫殿,雕梁画栋,庄严肃穆。殿内,胡亥身着华丽龙袍,头戴冕旒,神色凝重地高坐于龙椅之上,俯瞰着下方一众身着朝服、神色各异的大臣。咸阳保卫战虽已取得胜利,可战争留下的创伤和隐患依旧触目惊心。起义军主力虽已被歼灭,但残部仍在各地流窜,恰似潜藏在暗处的毒瘤,稍有不慎便可能再次爆发,威胁大秦的安稳。长期的战火纷飞使得国家经济千疮百孔,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恢复经济迫在眉睫,成为大秦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
“诸位爱卿,如今项羽已死,起义军主力溃败,但残部未除,我大秦江山仍未完全安稳。且战争过后,民生凋敝,经济亟待恢复,大家可有良策?”胡亥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中久久回响,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
丞相李斯,身形清瘦,目光锐利,他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遣大军,分路围剿起义军残部。务必在其重新集结之前,将其彻底消灭,以绝后患。”李斯的声音沉稳,话语间尽显老臣的谋略与决断。
胡亥微微点头,深邃的目光先转向站在一旁的李勇。李勇身姿矫健,一袭黑色劲装衬出他挺拔的身形,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浑身散发着武将的英气。“李将军,你对此有何看法?”胡亥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许。
李勇挺胸抬头,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丞相所言极是。臣愿率精锐之师,前往各地清剿残敌。臣定当不负陛下重托,将这些逆贼一网打尽。”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胡亥欣慰地笑了笑,眼中满是信任:“好,就依丞相所言,李将军挂帅出征。务必做到行事果断,不可扰民,争取早日凯旋。”胡亥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李勇的倚重,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却对他充满信心。
李勇领命退下,心中已然开始谋划出征的各项事宜。他深知此次责任重大,回到营帐后,便马不停蹄地召集副将们商议,仔细研究各地起义军残部可能隐匿的地点,调配粮草、兵器,挑选最为精锐的士兵,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这时,胡亥又想起了远在北方抗击匈奴的蒙恬,正准备询问,恰好有快马加急送来军报。胡亥展开军报,脸上先是露出惊喜之色,随后大笑起来:“诸位爱卿,蒙恬将军在北方匈奴处大获全胜,不仅扫荡完毕,还收获大量的金银财宝和牛马羊!”大殿内顿时一片欢呼,大臣们纷纷向胡亥道贺,喜悦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
处理完北方战事的喜讯,胡亥又将目光投向经济民生方面,他深知,战争过后,百姓的生活才是国家稳定的根基。
“战争使得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商业停滞。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恢复经济,让百姓安居乐业。”胡亥皱着眉头,缓缓说道,话语中满是对百姓的关切。他想起曾在民间微服私访时见到的百姓疾苦,心中满是忧虑。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正是掌管财政的张阳。张阳身形略显单薄,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聪慧与干练。“陛下,臣以为可先减免百姓赋税,鼓励他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同时,朝廷可拿出一部分资金,修缮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促进商业流通。”张阳的声音清脆,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想法。
胡亥眼睛一亮,赞赏地看着张阳:“此计甚妙。张阳,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尽快拟定详细的赋税减免方案和基础设施修缮计划,呈递给朕。”胡亥对张阳的提议十分认可,期待他能尽快落实,为百姓带来福祉。
张阳领命而去,回到府邸后,便一头扎进书房,查阅各类典籍资料,结合当下国情,仔细核算赋税减免的比例,规划基础设施修缮的预算和工期。他深知此次任务关系重大,关乎大秦的未来,丝毫不敢懈怠。
随后,胡亥又与大臣们商议了一系列关于稳定物价、扶持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每一条政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让大秦的经济尽快复苏。他们讨论着如何鼓励商人扩大贸易,如何为手工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如何监管市场,确保物价平稳。
几日后,李勇率领五万秦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向起义军残部的隐匿之地进发。秦军队伍整齐,军旗飘扬,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一路上,秦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百姓们看到秦军,纷纷夹道欢迎,主动为秦军提供情报,在百姓心中,秦军是他们的守护者,是大秦安稳的保障。
在一处山谷中,李勇率领的中路军遭遇了一股起义军残部。这股残军约有两千余人,占据着山谷的险要地形,负隅顽抗。山谷两侧山峰陡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通道,易守难攻。
李勇站在阵前,望着山谷中的敌人,冷静地分析着局势。他深知,贸然进攻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于是,他命令一部分士兵在正面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另一部分士兵则绕到山谷后方,准备前后夹击。
战斗打响,正面的秦军呐喊着冲向山谷,起义军残部见状,纷纷集中火力进行抵抗。一时间,山谷中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秦军的战鼓声响彻山谷,激励着士兵们的斗志。就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后方的秦军突然杀出。起义军残部顿时大乱,腹背受敌之下,很快便溃不成军。
这一战,秦军大获全胜,歼灭起义军残部一千余人,俘虏数百人。李勇没有为难俘虏,而是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劝诫,让他们明白大秦的稳定对百姓的重要性,然后发放了一些粮食和路费,让他们回家务农,过上安稳的生活。李勇深知,这些百姓大多是被生活所迫才参与起义,只要给予他们生存的希望,他们便会成为大秦安稳的基石。
与此同时,胡亥在咸阳城内,也在为恢复经济而忙碌着。张阳呈上的赋税减免方案和基础设施修缮计划,胡亥仔细审阅后,批准实施。
朝廷张贴告示,宣布减免百姓三年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对于新开垦的土地,给予一定期限的免税优惠。一时间,百姓们纷纷响应,荒芜的田地逐渐被开垦出来,田野间又响起了劳作的声音,处处充满了生机。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感激朝廷的政策。
在基础设施修缮方面,朝廷招募了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开始修缮道路、桥梁。胡亥还亲自来到施工现场,鼓舞大家的士气。他看到工匠们辛苦劳作,便让人送去了酒水和食物,犒劳大家。
“大家辛苦了!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大秦的繁荣昌盛,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重建家园,让大秦变得更加富强。”胡亥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个工匠和民夫的心中,让他们深受鼓舞,干活更加起劲了。工匠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早日完成修缮任务。
随着道路和桥梁的逐渐修缮,商业也开始慢慢复苏。各地的商人又开始往来于城市之间,集市上的货物越来越丰富,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曾经冷清的街道,如今又充满了欢声笑语,大秦的经济正在逐步走上正轨。集市上,人们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富商大贾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百姓们苦不堪言,原本好转的生活又受到了影响。胡亥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这些不法商人,竟敢扰乱市场,损害百姓利益。必须严惩不贷!”胡亥下令,让负责市场监管的官员彻查此事,对那些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富商大贾进行严厉打击。他深知,市场秩序的稳定关乎百姓的生计,绝不能容忍这些商人肆意妄为。
负责市场监管的官员们接到命令后,迅速展开调查。他们乔装打扮,混入商人中间,收集证据,经过一番深入调查,终于掌握了这些富商大贾的犯罪证据。胡亥亲自下令,没收了他们囤积的货物,并对他们处以重罚。同时,朝廷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市场管理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百姓的利益。这些法规详细规定了商品的价格范围、交易规则,以及对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法规的出台,让市场重新恢复了公平和有序,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对朝廷的信任更加深厚。
在李勇清剿起义军残部和胡亥恢复经济的努力下,大秦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影。与此同时,蒙恬也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带回了大量从匈奴处缴获的金银财宝和牛马羊。咸阳城张灯结彩,百姓们夹道欢迎两支胜利之师。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人们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胡亥在宫殿内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犒劳李勇、蒙恬和他们的将士们。宴会上,宫殿内灯火辉煌,摆满了丰盛的美酒佳肴。胡亥先亲自为蒙恬敬酒:“蒙将军,此次北击匈奴,大获全胜,为我大秦边疆稳定立下不世之功,朕代表大秦的百姓,感谢你!”胡亥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激与赞赏。
蒙恬跪地谢恩:“陛下,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将士们的浴血奋战,臣不敢居功。”蒙恬的声音沉稳,谦逊地回应着胡亥的夸赞。
随后,胡亥又为李勇敬酒:“李将军,清剿起义军残部,你也功不可没,大秦的安稳离不开你。”胡亥的话语中满是肯定。
李勇连忙跪地:“陛下过奖,臣定当继续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李勇的眼中闪烁着忠诚的光芒,表达着对胡亥的忠心。
庆功宴上,气氛热烈。将士们欢声笑语,分享着胜利的喜悦。胡亥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要让大秦真正繁荣昌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