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边境的惨败,让匈奴单于在营帐中暴跳如雷,满心的不甘驱使他与心腹谋士日夜谋划着复仇的毒计。远在一旁的赵高,神色阴沉,他深知自己叛国投敌,一旦被林宇抓住,唯有死路一条,因此急切地想要帮匈奴扳回一局。
“单于,咱们这次输就输在林宇那威力恐怖的东风大炮上。只要能大量制造出同样的火炮,还怕踏不平大秦?”赵高眼中闪烁着阴狠的光,咬牙切齿地说道。
单于狠狠地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凶光:“赵先生所言极是,可这制造火炮谈何容易?”
赵高凑近单于,压低声音:“单于莫急,我已安排细作混入咸阳,定能搞到那火炮的设计图纸。只要图纸到手,再驱使草原上的工匠全力打造,不愁没有火炮。”
两人一番密商,就此定下计划。很快,赵高派出的奸细扮成普通百姓,混入咸阳城。他们暗中买通市井无赖,利用火炮研发基地附近工匠的不满情绪,套取关键信息。经过长时间的潜伏和周密谋划,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成功避开重重守卫与机关,盗走了东风大炮的设计图纸。
匈奴得到图纸后,单于立即下令,驱使草原上所有能工巧匠日夜赶工。在不计成本的投入下,一门门仿制的火炮被制造出来。虽然这些火炮在工艺和性能上与秦军的东风大炮存在差距,但数量却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大秦国内的局势愈发严峻。陈胜、吴广起义的烽火在一些心怀不轨势力的煽动下,呈燎原之势。不仅如此,项羽等各路豪杰也纷纷揭竿而起,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号召力,迅速组建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军。起义军所到之处,秦军望风披靡,数座城池接连失守,各地告急文书雪片般飞至咸阳。
林宇收到战报,眉头紧锁,陷入两难。他深知若不及时平定起义,国内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可一旦抽调秦军主力去镇压起义,北方边境防御空虚,拥有大量火炮的匈奴定会趁机进犯。而此时,又传来匈奴盗走火炮图纸的消息,朝堂上下一片哗然,众人皆觉大秦危在旦夕。
林宇却并未慌乱,他深知当下困境虽险,但也蕴藏着转机。他一面令军机处全力缉拿奸细,追回图纸;一面紧急召集火炮研发基地的工匠与方士,日夜研讨改进火炮之法。
林宇凭借着自己的现代知识,结合工匠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火炮的结构和发射原理进行了深度改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一门全新的火炮终于研制成功。这门火炮不仅在威力上远超之前的东风大炮,射程更是大幅提升,能在更远的距离外给予敌人致命打击。林宇将其命名为“破晓神炮”,寓意着它能如破晓之光,驱散大秦眼前的危机。
军事上,林宇兵分两路。他命令蒙恬率领部分精锐部队,携带“破晓神炮”坚守北方边境,利用火炮的超远射程和强大威力,在匈奴进犯时给予迎头痛击。同时,他亲自挑选了数位身经百战、足智多谋的将领,组成镇压起义军的核心指挥团队。
林宇深知单纯的武力镇压难以彻底平息民愤,于是他在军事行动的同时,积极推行政治安抚策略。他再次加重了休养生息政策的力度,除了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还承诺为百姓提供种子、农具,帮助恢复生产。林宇挑选出口才好、心系百姓的官员,组成劝降队伍,前往起义军营地,向将士们宣讲朝廷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面对项羽等实力强劲的起义军,林宇的将领们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他们先派出小股部队进行佯攻,引诱起义军主力出动,然后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在战斗关键时刻,将“破晓神炮”投入使用,瞬间打乱起义军的阵脚。
然而,项羽凭借着非凡的勇猛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带领起义军突出重围。尽管秦军凭借“破晓神炮”占据一定优势,但起义军熟悉地形且士气高昂,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起义军的势力依旧在不断蔓延。
与此同时,在北方边境,匈奴单于在赵高的怂恿下,亲率大军进犯。蒙恬依托“破晓神炮”奋力抵抗,虽然给予匈奴一定打击,但匈奴利用数量众多的仿制火炮,配合机动性极强的骑兵,不断骚扰秦军防线,寻找突破口。双方你来我往,互有伤亡,边境局势岌岌可危,蒙恬的压力与日俱增。
林宇身处咸阳,密切关注着两边的战局,他清楚,虽然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布局应对,但内忧外患的危机远未解除。大秦帝国仍在风雨中飘摇,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关乎着帝国的生死存亡,他必须更加谨慎地谋划,寻找破局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