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我们出去逛逛去。”
沈言之话不多说了,反正卫生也打扫完了,就带韩信出去逛逛去。
孩子们来到未来上学,要是只学古代就能学的东西,那多少有点浪费来一趟未来的机会。
得让老师们教教未来的一些东西。
想让老师教孩子们未来的东西,除了让老师看书上网之外,也得多带带老师看看现代世界。
沈言之本就打算多挑周末的时间带老师们出去逛逛的。
现在干完活了,又来了个韩信,很适合出门。
沈言之把韩信的手机递给他,韩信的微信上已经被系统转进去三千块的余额,这是预支的工资。
韩信还是看到什么都惊奇。
刘据和李清照在一旁给他各种介绍。
妲己要内向一些,就没太多参与。
沈言之开着五菱宏光就带四个人出门去。
妲己坐在副驾,李清照和刘据陪着韩信坐在后座,给韩信介绍这个介绍那个。
沈言之直接开车到市区。
“咕噜咕噜……”
刚下车,一阵肚子叫的声音传来。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韩信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他的肚子。
“走吧,我先带你们吃东西,吃饱了才好逛街,我请客。”沈言之笑着说道。
妲己的工资一个月四千块,其他三个老师的工资一个月六千块,还是他请客吧。
他现在有钱,光是把孩子们的束修租给系统,收入都不少。
小兕子的第二次束修,直接就是李世民给房玄龄的赏赐,租出去就五万一天,更别提别的了。
和老师们一起吃饭,若是不请客,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李清照、刘据和妲己都已经习惯了辣椒,可韩信第一次来,沈言之怕他不适应,就找了家港式茶餐厅。
港式茶点都做得精致小巧,沈言之就点了二十多个菜。
刚上菜,少年韩信就不停咽口水。
沈言之又多点了二十多个菜。
“啊,点多了,怎么办……
我们还要去买别的东西,也不好打包,你们能吃完吗?
大家都多吃点,不然浪费。”
沈言之招呼,推着一笼包子到韩信跟前。
“嗯……”韩信点头, 就开始狼吞虎咽。
李清照和刘据给他倒水,叫他慢点。
看他饿的,也不知道多久没吃饱饭了。
韩信现在决定去找嬴政了。
嬴政和一生都在追求“知己”的韩信,在曾经经常饿肚子这件事上,应该彼此能懂得彼此的感受。
沈言之、刘据和李清照本来不饿的。
看到韩信狼吞虎咽的样子,食欲也大涨起来了,跟着韩信也吃得特别香。
只有妲己不怎么吃。
她是看到谁说哪道菜好吃,就拿出手机拍照。
沈言之本来以为她是想发朋友圈呢。
他和老师们是可以彼此加微信的。
可当他点开妲己的朋友圈,发现她的朋友圈只有孩子们,根本就没有这些食物的照片。
原来她拍照不是为了发朋友圈啊。
“妲己,你不吃饭啊?”李清照见她一直拍照便把一笼煎饺推到她跟前。
“这个好吃。”
“嗯嗯!那我拍下来。”妲己继续拍照,还是不吃。
“你减肥?你就吃了两口,你也不胖啊。”
“不是,我看到你们吃得这么香,想拍下来,记下来,回去后搜搜怎么做,给孩子们做。”妲己笑着说道。
“那你也得吃点才行。”李清照捏了捏妲己的小胳膊,“太瘦了。”
“好。”妲己点点头,可还是一边吃一边拍照。
难怪她做饭那么好吃。
她未必就是有厨艺天赋,可是这认真的态度,就算没天赋,也能做好饭。
不愧是发明了筷子的人。
“不愧是发明了筷子的人,没你的发明,华夏大地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不用手抓食物吃呢。”李清照看着妲己那认真的样子笑道。
沈言之有些惊了,李清照这是和他想到一处去了啊。
不过这也不奇怪,妲己实在是太认真,太认真了,谁见了不想感慨两句。
……
沈言之点的菜确实太多。
他是怕韩信不敢敞开了吃,才点了那么多的,结果现在哪怕韩信敞开了吃,也没吃完,只好打包了。
李清照、妲己和刘据、沈言之都很默契地说嫌麻烦不带回家了,于是就让韩信带走。
几个人吃饱喝足,在商场超市,和附近的店铺都逛了一圈。
韩信花了一千块钱买了一个带脚蹬的二手电动自行车,又花了五百块买了个二手的太阳能充电板。
这是他去咸阳找嬴政的交通工具。
有电的时候用电,没电的时候用脚蹬,两不误。
李清照还建议他买一个厚厚的软垫,垫屁股用。
古代的路可不比现代,不垫屁股,骑车会很疼。
韩信都采纳了。
另外又买了一些米面糖之类的东西。
先买,买了放在幼儿园里,反正可以随时传送过来拿,有的带去给嬴政的东西也不需要他背着走。
采购完,沈言之就先带韩信回去。
李清照和妲己、刘据都想继续逛街。
他们现在都有手机也已经会打车了,沈言之就让他们自己逛。
……
韩信自幼父母双亡,住在一个小破屋子里。
屋子虽破,却被他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尤其是他那些兵法书册,很整齐地摆放着,也被他擦得干干净净的。
他把带脚踏板的自行车、太阳能充电板等东西放在一旁,背着个包袱就先出门去了。
河边,一群妇人正在洗衣服,那个资助韩信吃饭的大娘也在。
其余妇人和她聊天。
“我说你啊,谁家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你真就那么一天天给那韩信饭吃?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能报答你的。”
“就是啊!大小伙子,又不是小猫小狗的。”
“再说了你养个小猫小狗,它们还能帮你看家捉老鼠,你天天请韩信吃饭,韩信他能帮你什么。”
……
一群妇人都劝资助韩信吃饭的那大娘别再帮助韩信了。
那大娘却笑着摇头。
“他家里没田地,要没人给他吃饭他就饿死了,我家里还有些余粮,给他两口吃的,也不影响我们什么,我也不指望他报答我。”
“大婶!”那大娘话音刚落,韩信的声音响了起来。
那群刚才劝大娘的妇人纷纷摇头叹气,都说又来了,那小伙又来蹭饭了。
“啊。”大娘冲着韩信点头。
“饿了啊?又来找你非亲非故的大婶要饭吃了?”一个年轻妇人冲着韩信轻蔑地说道。
韩信摇摇头。
“不是,我吃饱了。”
“大娘,这些是送给您的,报答您这些日子对我的赠饭之恩。”
韩信说着,从包袱里拿了一麻袋的大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