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将酒盏轻轻放在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打破了沉默。“半数?你可曾想过,这剩下未曾弹劾之人,是出于何种考量?”
蒙毅也笑了,他当然知道扶苏的底气从何而来。
扶苏继续说道:“我动手之前,就已经料到会有今日这局面。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是不想把你们牵扯进来。不过,朝堂上支持我的声音,还是比我想象中要多,不到一半人弹劾我,这便说明,相信我仁善之名者,仍占多数。更多人,都认为我事出有因,绝非无故施暴。”
“那些上蹿下跳的家伙,无非是想借题发挥,借机打压我罢了。”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冷芒,
“谣言这事,查起来确实棘手。”扶苏话锋一转,“对方做事滴水不漏,线索到了游侠那里就断了,再想深挖,难如登天。打人,反而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至少,能让那些躲在暗处的家伙,收敛一些。”
蒙毅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明白扶苏意思。
扶苏将查案的经过,以及嬴政的反应,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蒙毅。
蒙毅听完,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他沉思良久,才缓缓开口:“公子,这事想要查出真相,恐怕难如登天,与其耗费精力,去追查一个虚无缥缈的幕后黑手,不如以雷霆手段,震慑群臣,以儆效尤。”
“我知道。”扶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所以,父皇才让我来找你,问问这巴郡之事。”
蒙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陛下让您过问巴郡之事?”
“不错。”扶苏点了点头,“父皇说,揍完人,就来找你,让你把巴郡的情况,详细跟我说说。”
蒙毅听后,脸色一正:“我前几个月离开咸阳,正是为了此事!巴郡的巴清公子知道吧?”
扶苏轻轻颔首,脑海中浮现出那位传奇女子的身影。
“嗯,父皇为她修建的‘女怀清台’,以表彰其贞节,名气不小,不过听说早些年就去世了,此事跟她有什么关系?”
蒙毅压低声音:“公子有所不知,此事,与巴清本人无关,却与她身后的巴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可知巴家当年在巴郡,影响巨大!”
“富可敌国,这四个字,已经不足以形容巴家的财富,巴家粮仓堆粟如山,全郡八成盐井在其手。”
“巴家手里攥着天下七成丹砂矿,他们不仅拥有庞大的产业,掌控着巴郡的经济命脉,甚至还豢养了一支私人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甚至不逊于大秦的正卒!私兵三千披轻甲,巫山栈道三日能抵江州城!”
扶苏眉头紧皱,问到:“那当地官员呢?就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胡作非为?”蒙毅摇了摇头,“当地官员?那些官员,哪个不得看巴家的脸色行事?说句不好听的,巴家跺跺脚,整个巴郡都得抖三抖!巴郡当地的官员,上至郡守,下至县令,几乎都受到了巴家的摆布和控制。”
蒙毅眉峰压低,
“昔年郡守周贲登门示好,整整七日,连正厅门槛都没跨过。”
“难怪父皇要召她入咸阳。”扶苏若有所思。
“当初,陛下为了将巴清请到咸阳,可是费尽了周折。”
蒙毅回忆起往事,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第一次,陛下派遣巴郡的郡守亲自去请,结果,巴清竟然以身体抱恙为由,婉言谢绝了。”
“这简直是……不把父皇放在眼里!”扶苏有些惊讶。
“陛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派遣通武侯王贲,带着三千精锐铁骑,浩浩荡荡杀到巴郡,这才把巴清给‘请’到咸阳来!”
“三千精骑……”扶苏倒吸一口凉气,他终于明白,这巴家,绝非寻常商贾之家。
蒙毅接着说道:“当初巴清从巴郡迁往咸阳,那阵仗,啧啧,简直比王侯出巡还要气派!光是拉财物的车辆,就有上千辆!各种物件的车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像一条蜿蜒的金龙,从巴郡一路延伸到咸阳!”
蒙毅哈哈一笑:“公子您是不知道,巴清在巴郡的家底,那可不是一般的厚实!她把那些田地、房屋、粮食,一股脑儿全卖了,您猜怎么着?”
扶苏来了兴致:“怎么着?难道还能把巴郡都卖空了不成?”
“卖空倒不至于,不过也差不多了!”蒙毅咂摸着嘴,“卖出去的田地、房屋、粮食,直接让巴郡的物价降了几番!”
“这巴家真是富可敌国啊”扶苏感叹道。
“不仅如此,巴清最厉害的,还是她的手段!”蒙毅摇了摇头,“她到了咸阳,没多久,陛下也对她礼遇有加!巴清的地位,能跟和诸侯王平起平坐!”蒙毅解释道,“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一般的王公大臣,都未必有这待遇!”
“长袖善舞,八面玲珑之人!”扶苏不得不佩服。
“可不是嘛!”蒙毅接着说道,“巴清这人,聪明着呢!她特别会揣摩陛下的心思。陛下要出兵匈奴,南征百越,她就慷慨解囊,捐款助军,那数目,大得吓人!”
“陛下要修筑长城,抵御外敌,她二话不说,立马出钱资助,要多少给多少,眼睛都不眨一下!”
“可也正因为如此,她让陛下想到了吕不韦。”
蒙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一丝忌惮,
“同样富可敌国,同样手段高明,同样心机深沉。”
“陛下对巴清,是既欣赏又忌惮,所以只给其名,不授实权。巴清的几个儿子,跟她比起来,差远了。所以陛下在她死后,随意施展了些手段,这巴家就成了一盘散沙,巴忠和留在巴郡的几个兄弟也是矛盾重重。”
扶苏听得入了神,忍不住问道:“即使如此,那这巴郡又有什么问题,值得你亲自去这么久,还一去数月?”
蒙毅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这事儿说来话长。当初巴清离开巴郡时,只带了长子巴忠同行,二子巴信留守丹砂矿脉,负责开采,三子巴礼坐镇盐井,主持提炼,四子巴义则掌管运输,将丹砂、盐运往各地。这几人各管一摊,明面上看着还算和睦,实际上,早就为了家产,争得头破血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