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4月的北京,春风轻柔地拂过古老的四合院,带来丝丝暖意。院子里那棵被何雨柱打出拳印的大槐树已抽出嫩绿的新芽,几株桃花在枝头悄然绽放,为这略显陈旧的院子增添了一抹生机。何雨柱家的小院里,热闹非凡,今天是秦宁茹的生日,一家人正忙着筹备庆祝。
一大早,何雨柱就一头扎进了厨房。他卷起袖子,精神抖擞,今天他要给秦宁茹准备一顿丰盛的生日宴。秦宁茹自从离婚后,就一直和他们小两口生活,帮忙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何雨柱打心底里感激她。
“京茹,把那袋新到的面粉拿过来。”何雨柱在厨房中喊道,声音里满是干劲。
秦京茹抱着女儿乐乐,笑着走进厨房,“柱子哥,你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累不累啊?要不我帮你打下手。”她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温柔。
何雨柱笑着摆摆手,“不用,你照顾好乐乐就行。今天是宁茹生日,我肯定得露一手。”说着,他便熟练地开始准备食材。
厨房里很快就飘出了诱人的香气。何雨柱先是端出一盘色泽红亮的红烧猪蹄,猪蹄被炖得软糯,轻轻一咬,肉就脱了骨,香气四溢。紧接着,他又端上一盘京酱肉丝,鲜嫩的肉丝搭配着翠绿的葱丝和豆皮,酱香浓郁。随后,热气腾腾的小鸡炖蘑菇也出锅了,鸡肉鲜嫩,蘑菇吸收了鸡汤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不一会儿,又一道糖醋排骨上桌,排骨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十分开胃。还有一道素炒三丝,胡萝卜丝、土豆丝和青椒丝搭配在一起,色彩鲜艳,清爽解腻。他还精心熬制了玉米排骨汤,汤汁浓郁,玉米的香甜和排骨的鲜美完美融合。最后,一盘家常的醋溜白菜出锅,白菜炒得恰到好处,酸辣可口。
此外,何雨柱还准备了不少下酒菜。一碟酱牛肉色泽诱人,纹理间浸满了卤汁,香气扑鼻,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油炸花生米颗颗饱满,外皮金黄酥脆,轻轻一咬,“嘎吱”作响 ,香气瞬间在口腔中散开。凉拌黄瓜清爽可口,黄瓜的清香与调料的香味完美融合,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一抹清新。
最特别的,当属何雨柱精心制作的长寿面。他亲手揉面、擀面、切面,每一根面条都粗细均匀、根根劲道。锅里的水烧开后,面条如银蛇般滑入锅中,不一会儿,锅里便飘出了麦香。煮好的面条盛在青花瓷碗里,浇上精心熬制的骨汤,撒上翠绿的葱花、鲜嫩的青菜和一个金黄的荷包蛋,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菜刚上桌,秦宁茹就走进了屋子。刚满23岁的她,披肩的长发衬出她白皙的鹅蛋脸,眼眸清澈明亮,藏着历经生活打磨后的坚韧,举手投足间,温婉与刚强并蓄。虽身着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布衫,却难掩天生丽质。她的美并非那种张扬明艳的夺目,而是像春日里的涓涓细流,柔和且耐看。生活的磨砺赋予她超越年龄的成熟,面对困境时的那份从容淡定,在她微微上扬的嘴角和沉稳的目光中尽显无遗 。此刻,她笑着打趣道:“哟,柱子,你这是要把全天下的美味都做出来啊!”秦宁茹笑得很温柔,可那笑容像是湖面上的涟漪,很快消散,眼底深处藏着一抹若有若无的黯淡。
“三姐,生日快乐!”何雨柱和秦京茹异口同声地说道,随后何雨柱小心翼翼地抱出一坛封存已久的女儿红,“大姐,这可是20年的女儿红,今天咱可得好好喝几杯。”
何雨柱把女儿红倒入温酒壶,放在炉子上温热。不一会儿,酒香便弥漫开来。秦京茹因为要哺乳,只能坐在一旁喝着麦乳精,脸上却满是幸福的笑容。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开始享用这顿丰盛的晚餐。何雨柱先将长寿面端到秦宁茹面前,“大姐,长寿面,您可得先尝尝,保准往后的日子顺顺当当、长长久久。”接着又不停地给秦宁茹和秦京茹夹菜,“大姐,京茹,多吃点,尝尝我的手艺有没有进步。”
秦宁茹夹了一块红烧猪蹄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着,“柱子哥,你这手艺可是越来越绝了,比那些大馆子的师傅做的好吃多了。”
何雨柱嘿嘿一笑,“三姐,您捧我,您要是爱吃,以后我天天给您做。”
酒过三巡,秦宁茹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她轻轻晃着酒杯,眼神飘向远处,沉默片刻后,突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而后又迅速倒满,拉着何雨柱的胳膊,语气轻快却带着几分执拗:“柱子,来,再陪我喝几杯,今天这么高兴,可不能不尽兴。”她的笑容依旧挂在脸上,可那笑意却未达眼底,像是一层薄薄的面具,掩盖着面具下不为人知的情绪。
何雨柱也陪着她喝了几杯,和自家人喝酒,他也不好意思耍心眼,不一会儿就感觉有些头晕了。
秦京茹看着丈夫和姐姐,心中满是担忧。“柱子哥,你少喝点,一会儿醉了。三姐,您也别喝太多了,伤身体。”
秦宁茹像是没听到秦京茹的劝阻,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又将一杯酒喝了下去,然后自顾自地给两人斟酒,嘴里嘟囔着:“难得这么开心,你们可别扫了兴致。”
这时,一直乖乖坐在秦京茹怀里的乐乐突然哭了起来。秦京茹连忙起身,“估计是饿了,我带她去喂点奶。”
何雨柱看着秦京茹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幸福。他转过头,对秦宁茹说道:“三姐,您看京茹和乐乐,多好啊。”
他顿了顿,目光真诚地望向秦宁茹,接着说道:“三姐,虽说您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可日子总归是越过越好的。您这么好的人,老天爷都看在眼里呢。您就放宽心,好好享受生活,有我和京茹在,这个家永远是您最坚实的依靠,往后的路,咱们一起大步往前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