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弟兄们,回家。”
刘文锋环顾四周,看着病房里躺着的弟兄们,心中五味杂陈。
351旅打光了,往后想要重新组建,难上加难。
毕竟不出意外的话,刘元勋也快去世了。
等到刘元勋去世之后,他就会失去最大的靠山。
届时,指不定国军高层会怎么搞他。
现在回家,招兵买马,说不定还能够来得及。
他的时间不多了,必须要在刘元勋死前,重新拉起一支队伍。
否则,刘元勋一死,川军群龙无首,还有国军高层的针对。
他这个少将旅长,大概率会被架空,国军高层不会给他扩军的权利。
现在很难,而后面,还会越来越难。
“旅座,这时候我们能走得了吗?”
杨锴小心翼翼的提醒了一句。
要知道,金陵卫戍总司令,已经下令烧毁了所有船只,并且放出了豪言,要和金陵共存亡。
整个金陵,全都在支持着这场保卫战争。
倘若是这个时候刘文锋要率领残部离开,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动摇军心吗?
所以即便是351旅已经打的只剩下了一群伤病员,仗没打完,他们就不能走!
刘文锋显然也清楚这一点,直言道:“我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总司令不会让我们走,所以我们只能偷偷走。”
“船的事情,我会想办法。”
“你和弟兄们通个气儿,不要走漏风声,另外雇佣一些工人。”
杨锴瞪着眼,满眼诧异,劝道:“旅座,咱们就这么走的话,恐怕会被扣上一个临阵脱逃的帽子,是逃兵!”
刘文锋猛地骂道:“沃日踏马的!老子351旅五千多人来的,五十三个人走的,还踏马逃兵?”
“马勒戈壁的!该打仗老子打了,该流的血也流了,还踏马的不让老子走了?”
面对刘文锋的质问,杨锴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低下了头。
实际上刘文锋自己也明白,如果他死在这里,那就是抗日英雄。
身为一名战死的少将旅长,未来的史书上必然会有他的一笔。
可如果他现在走了,被扣上逃兵的帽子,别人抓着这一点不放,他也没得反驳。
但刘文锋现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好不容易活下来了,难不成真就等着鬼子来杀自己不成?
金陵保卫战打到现在,他虽然只挡住了鬼子两天,但战后一结算,他的评分不可能是3.0,也绝对不会是躺赢狗。
他有没有干掉鬼子的少将旅团长?他有没有消耗鬼子的航空炸弹?他有没有打的第九师团伤亡过大半?
正如他所言,他该打的仗已经打了,该牺牲也的都牺牲了。
如果后面有人要针对这一点来搞他,要上军事法庭论一论,那也是以后的事情了。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12月11日,日军劝降无果,再次展开了猛攻。
金陵城外各处阵地,都在拼死抵抗着日寇的进攻。
雨花台,第88师,国军20个调整师之一。
所谓的调整师,也就是被计划打造成德械师的师。
然而,战争来的太快了,第88师并未完成整编。
说是德械师,但实际上他们全身上下,也仅有一顶m35钢盔是德制的而已。
而这种部队,也被后世调侃为德盔师。
从昨天开始,日军便开始了对雨花台的进攻。
日寇对于雨花台的进攻,也是最为猛烈的。
但第88师依旧在苦苦抵抗着兵力数倍于己方的日军。
他们不过区区六千人,而面对的,却是日军两万余人!
他们不是351旅,没有351旅那么好的武器装备。
面对日军两万余人的猛攻,他们的抵抗,当真是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
可即便是如此,他们依旧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死战不退。
同样的场景,在通济门、紫金山、栖霞山等地也同样上演着。
11日晚,刘文锋在部下的搀扶之下,站在街道上,望着城外。
即便是在城中,隔着一道高高的城墙,他也能够想象到,此时的龙国军队,面对着什么。
他很想要继续投入战斗,可他现在这样,别说是投入战斗了,连自己行动的能力都没有。
当然,他还可以提供给前线战士们武器弹药,但他却认为,那些武器弹药给出去,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旅座,人都雇好了,有船的话,立刻就可以出发。”
杨锴走到刘文锋的跟前,对着刘文锋说道。
刘文锋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说道:“凌晨两点钟出发,另外发电给栖霞山的周团长,告诉他,金陵守不住了,让他早做打算。”
“那十辆坦克,最好是毁掉。”
说完,刘文锋便给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搀扶着他,回了病房。
……
栖霞山阵地之上,炮火连天,硝烟不断,战斗打的万分激烈。
团长周卫国,并未在自己的指挥所里,而是随同战士们,一同趴在堑壕之中,对攻上来的敌人展开射击。
周卫国的射击水平也是尤为出众,刚到中a央军校之时,他便一枪打断了八百米外的旗杆。
这样的射击水平,放在任何部队之中,都可以算是顶尖的存在了。
这种防御战,不需要他过多的去指挥。
所以他拿着枪,趴在了堑壕之中,抱着能干掉一个算一个的想法。
自己多干掉一个,防御的压力就会小一点。
“团长!团长!”
“刘旅长的电报。”
通讯员快步跑到了周卫国的身旁,对着周卫国喊着。
周卫国全神贯注的开着枪,喊了一声:“念!”
通讯员大声念着:“武城大本营向总司令致电,可相机撤退。我推测,总司令必然会走。总司令一走,士气必然大受打击,金陵必然失守。”
“弟舍命相救,为兄心中大为感激。为兄承蒙弟之厚爱,死里逃生,已然决心离开金陵。也请弟早做打算,莫要迂腐。”
“十辆坦克,也望弟能将之毁去,莫要落入敌寇之手。”
听完电报的内容,周卫国立刻收起枪,蹲伏在堑壕之中,抢过了电报,看着电报,确认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