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各方面的蓬勃发展让林羽深感振奋,而此时,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广阔无垠的大海,意识到航海事业若能大力发展,大唐将能开辟更多对外交流的通道,进一步拓展疆域、繁荣贸易。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满怀热忱地进言道:“陛下,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陆上贸易已然兴盛,然大海之上,却尚有着无尽的潜力待我们挖掘。若能大力推动航海事业,打造坚固的大船,培养优秀的航海人才,探索未知的海域,不仅可与更多海外国家互通有无,使我大唐的丝绸、瓷器等珍宝传播至更遥远之地,还能发现新的土地、资源,为大唐的发展开辟新的天地啊。”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颔首道:“林羽,你这想法颇具远见,只是航海一事,风险颇高,且需诸多人力、物力、技术的支持,你可有详细的谋划?”
林羽拱手回应道:“陛下,臣确有思量。其一,朝廷可在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重要港口城市设立专门的造船厂,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共同研究打造更为先进、坚固且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船。可借鉴海外船只的优点,改进船身结构、增强船帆的性能,让船只能够抵御海上的狂风巨浪。”
“其二,创办航海学堂,选拔聪慧勇敢且对航海有兴趣的年轻人入学。聘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水手等担任教师,教授航海知识,如天文航海术,依靠星辰辨别方向;地文航海术,通过观测海岸、海岛等地理特征来定位;还有海上气象知识,以便提前预判风暴等恶劣天气,确保航行安全。”
“其三,朝廷派遣船队,在熟悉近海水域后,逐步向远洋探索。每次出海,都详细记录航线、所遇的岛屿、风土人情以及海洋中的物产等信息,绘制航海图,为后续的航海活动提供参考,也为我大唐的地理认知增添新的内容。”
李世民听后,觉得此计划甚为周全,当即下令让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林羽开展航海事业的推动工作,并且从国库中拨出大量专款用于造船厂的建设、航海学堂的创办以及船队的组建。
林羽先是奔赴沿海各地,选址建造造船厂。在广州,一处紧邻大海、交通便利且有着丰富木材资源的地方被选中,林羽亲自监督造船厂的建设,从厂房的布局到工匠的招募,事无巨细。很快,各地的能工巧匠纷纷汇聚而来,大家齐心协力,开始打造新型的海船。
经过数月的努力,一艘艘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的海船在造船厂中逐渐成形。这些船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即使某个舱室破损进水,也不会影响整艘船的安全;船帆也经过改良,能够更好地利用风力,提高航行速度。
与此同时,航海学堂也在泉州顺利开办。林羽参与制定了学堂的教学大纲,除了上述提到的航海知识外,还加入了海上急救、船舶操控等实用课程。众多年轻学子怀着对大海的向往,踏入学堂,开始刻苦学习。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林羽组织了第一支远洋探索船队,任命经验丰富的老船长郑和为船队首领。郑和率领着数艘大船,满载着大唐的特产以及用于交换的物资,从泉州港扬帆起航,开启了大唐的首次远洋探索之旅。
起初,船队沿着熟悉的近海航线航行,船员们一边适应着海上的生活,一边巩固所学的航海技能。随着逐渐远离陆地,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有一次,船队遭遇了罕见的海上风暴,狂风呼啸,巨浪滔天,船只在波涛中剧烈摇晃。但得益于坚固的船体和船员们精湛的操控技术,以及提前对气象的预判做好了应对措施,船队最终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难关。
在不断的探索中,船队发现了许多此前未曾知晓的岛屿。岛上有着独特的物产,如奇异的香料、珍稀的木材等,船员们与岛上的原住民友好交流,进行物资交换,还将大唐的文化、技艺传播给他们。每次归航后,船队都会带回大量的航海记录和珍贵的物产,林羽便组织人员根据这些资料绘制航海图,完善航海信息。
随着航海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唐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投资造船,加入到海外贸易的行列中来。大唐的瓷器、丝绸等商品通过海上航线,远销到了东南亚、南亚、甚至更远的非洲等地,换回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香料药材等稀缺物资,沿海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加繁华热闹,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然而,航海的发展也引来了一些外部势力的觊觎和嫉妒。一些海外国家眼见大唐在海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担心自身利益受损,便暗中联合起来,试图在海上拦截大唐的商船,抢夺货物,甚至袭击大唐的船队。
林羽得知这一情况后,向李世民建议加强海军的建设,在沿海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负责保卫大唐的海上贸易航线以及航海船队的安全。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调遣精兵强将,打造战船,训练水师。
在一次遭遇海盗袭击的事件中,大唐的水师及时赶到,与海盗展开了激烈的海战。水师凭借着先进的战船、严明的军纪以及高超的战术,打得海盗们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成功保卫了大唐商船的安全,也让那些妄图阻拦大唐航海事业发展的势力不敢再轻易妄动。
大唐的航海事业在林羽的精心推动下,一步步走向辉煌,为大唐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更广阔天地的大门,让大唐的威名远播海外,而林羽也凭借着这一卓越贡献,再次成为了大唐的传奇人物,被百姓们传颂不已,可他依旧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依旧在思考着如何让大唐在更多领域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