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文化繁荣昌盛,然而林羽发现当下公共文化服务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均衡现象,比如城市中文化场馆众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乡村地区文化设施匮乏,百姓能参与的文化活动寥寥无几,文人雅士能接触到的高端文化资源丰富,普通百姓却与之无缘,若能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每一位大唐子民都能享受到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必能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虽文化璀璨,然公共文化服务不均,城丰乡寡,贵多民少,长此以往,恐民心失衡,有碍我大唐之和谐。臣恳请陛下准许臣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文化普照,惠及全民,尽显我大唐之包容胸怀啊。”
李世民听后,深表认同,说道:“林羽,你所言极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关乎国之和谐稳定,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打造出公平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新局面。”
林羽领命后,先是从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布局入手。加大对乡村、偏远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各地的人口规模、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规划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戏台等文化场所,确保每个乡村至少有一处可供百姓开展文化活动的固定场地;同时,对这些文化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配备相应的书籍、乐器、表演道具等文化资源,让乡村百姓也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有条件参与到读书、唱戏、演奏等文化活动中,缩小城乡在文化设施方面的差距。
在文化资源分配方面,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城市中优质的文化资源,如宫廷收藏的书画、经典古籍、珍稀文物等,通过复制、展览、巡回展示等方式,让乡村地区以及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推动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将各类文化作品、讲座、演出等制作成数字资源,借助驿站系统、乡村邮递等渠道,传播到各个角落,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能够免费获取文化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共享共用。
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制定面向全民的文化活动计划。在乡村、社区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节、诗词朗诵会、民间技艺展示等,鼓励全体百姓参与其中,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农夫,都能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组织专业的文化工作者、艺术家等深入到乡村、社区进行文化指导和帮扶,帮助百姓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个人。
此外,为了提高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的主要道路张贴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标语、图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意义以及参与方式等,让民众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官学、私学中开设公共文化服务课程,从小培养学生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认知,让他们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故事融入其中,让民众在娱乐的同时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思想的熏陶。
然而,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部分地方官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资金拨付、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不力,影响了均等化进程;一些乡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等原因,文化设施建成后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开展也面临诸多困难;还有些城市的优质文化资源所有者,出于保护等原因,不太愿意将资源共享出来,限制了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地方官府不重视的问题,加强问责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纳入地方官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官员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职或撤职处理,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工作。
针对乡村地区利用困难的问题,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通行条件,方便百姓前往文化设施参与活动;根据乡村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调整文化设施布局,采用流动文化服务车等形式,将文化资源送到百姓家门口,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同时,培养乡村本土的文化活动组织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组织当地百姓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对于城市资源共享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向资源所有者宣传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共享资源的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或政策优惠,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配合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让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能够惠及全民。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举措的逐步落实,大唐的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公平共享的良好态势。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在文化设施、文化资源、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全民都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素养得到普遍提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大唐继续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尽显文化大国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