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在陆地上的贸易已然十分繁荣,可林羽深知,海洋广袤无垠,蕴含着无尽的商机,若能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开辟海上商路,不仅能让大唐的商品远销海外,获取丰厚的利润,还能加强与海外各国的交流往来,进一步提升大唐的国际影响力。
林羽进宫面见李世民,奏道:“陛下,如今我大唐陆域商贸昌盛,然海洋之域尚待开发,海外诸多国家对我大唐好物翘首以盼,若我大唐积极发展海洋贸易,造船出海,必能拓展广阔商机,使我大唐财富更丰,威名远播啊。”
李世民听后,眼中一亮,说道:“林羽,你这想法颇为大胆且极具前景,海洋贸易确可为我大唐发展添砖加瓦,朕允你着手此事,望你能为大唐开辟出一片海上繁荣之景。”
林羽领命后,先是着力于造船业的发展。鼓励民间船厂和官营造船工坊加大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的造船工匠,引进先进的造船技术,提升船只的质量和性能。例如,学习海外一些国家擅长的船身结构设计,使船只更加坚固,能抵御更大的风浪;改良船帆的材质和样式,提高船只的航行速度和操控性。同时,根据不同的贸易需求,打造多种类型的船只,有适合远航、载货量大的大型商船,也有灵活轻便、用于近海运输和探索的小型船只。
在航海技术方面,组织学者和经验丰富的航海家一起研究探索。绘制更为精准详细的航海图,标记出已知的岛屿、暗礁、洋流以及各个国家的港口位置等信息,为航海者提供可靠的导航依据。并且,研发和改进航海仪器,如司南(指南针)进一步优化,使其在海上能更准确地指示方向;还尝试制造简单的测深仪等工具,帮助航海者了解海底情况,避免触礁等危险。此外,总结航海经验,编写航海指南,内容涵盖不同季节的风向、海浪特点以及应对海上突发状况的方法等知识,让船员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航海难题。
对于海洋贸易的航线规划,一方面巩固拓展已有的近海航线,加强与周边沿海国家如新罗、日本、占城等的贸易往来,将大唐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运往这些国家,换回当地的珍稀药材、香料、珠宝等物品;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远洋航线,派遣经验丰富的航海团队,驾驶大型商船沿着海岸线逐步探索,尝试开辟通往天竺、大食等遥远国度的海上通道。在远洋探索过程中,每到一处新的港口,便与当地建立贸易联系,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商品特色以及贸易规则等情况,为后续的大规模贸易奠定基础。
在贸易管理上,制定完善的海洋贸易法规,规范贸易行为。明确规定进出口商品的种类、税率以及贸易的流程等,防止走私、欺诈等不法行为的发生。设立专门的海事管理机构,负责对港口的运营、船只的进出港以及海上贸易秩序进行监管,保障海洋贸易的安全有序进行。例如,要求出海的船只必须在港口进行登记备案,船上的货物要如实申报,接受检查;对于海上发生的贸易纠纷,由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调解仲裁,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商人参与海洋贸易,朝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给予一定的赋税减免,提供资金借贷支持,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周转的难题;在港口附近建设配套的仓储设施,以优惠的价格出租给商人,方便他们存储货物;还组织护卫船队,定期在重要的航线巡逻,为商船保驾护航,减少海盗劫掠等安全风险。
然而,在发展海洋贸易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碍。部分商人担忧海上航行风险巨大,害怕遭遇风暴、海盗等危险,不敢轻易涉足;一些造船工匠虽然知晓新技术的优势,但担心改变传统工艺会影响造船质量,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保守;还有些沿海地区的官员对海洋贸易重视程度不够,在执行贸易法规、落实优惠政策等方面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
林羽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担忧风险的商人,通过展示航海技术的进步以及护卫船队的保障能力,向他们说明当下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已经大大提高,同时分享一些成功开展海洋贸易获取丰厚利润的案例,打消他们的顾虑;针对造船工匠的保守态度,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讲解新技术的原理和可靠性,并且在官营造船工坊率先应用新技术进行示范,让工匠们看到实际效果后,逐步接受并推广;对于沿海地区官员的敷衍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官员进行严厉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降职或撤职处理,确保海洋贸易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切实执行。
随着海洋贸易的逐步发展,大唐的商船频繁穿梭于各大海域,海上贸易日益繁荣。大唐的丝绸、瓷器等精美商品在海外备受欢迎,大量的海外奇珍异宝也源源不断地流入大唐,港口城市变得更加热闹繁华,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大唐的威名也随着商船的足迹远播海外,在世界海洋贸易的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