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太后被软禁、永璘流放,柳如烟伏法,但这场权力斗争的余波却并未随着朝会上的判决而平息。相反,整个紫禁城如同一潭深水,在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
#### 宫廷中的裂痕
魏璎珞站在长春宫的廊下,望着远处渐渐西沉的夕阳。她知道,虽然自己赢得了这一局,但代价却是巨大的——不仅是与太后的彻底决裂,还有乾隆帝对她态度的微妙变化。
自从揭露真相以来,乾隆帝对她的信任似乎更加深厚,但同时也多了一丝戒备。他开始频繁召见其他妃嫔,并有意无意地减少与魏璎珞单独相处的时间。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让魏璎珞感到不安,因为她明白,皇帝永远不可能完全放下对权臣或后宫势力膨胀的警惕。
“娘娘,”明玉轻声唤道,“您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要不要回房休息?”
魏璎珞收回思绪,微微一笑:“无妨,我只是在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明玉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奴婢斗胆问一句,您觉得皇上……还会像以前那样信任您吗?”
魏璎珞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说道:“皇上的性格,你我都清楚。他可以倚重一个人,但绝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权威。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争宠,而是稳住局势。”
明玉点了点头,却仍忍不住担忧:“可是,太后虽被软禁,她在后宫和朝堂上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如果有人借机挑拨,恐怕……”
魏璎珞打断了她的话:“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掉以轻心。不过,我倒是很期待看到,谁会第一个跳出来试探我的底线。”
---
#### 新的敌人浮现
正如魏璎珞所料,很快便有人按捺不住,试图利用当前的混乱局面为自己谋取利益。
数日后,一位年轻的妃子——慧贵人,突然向乾隆帝进献了一份奏折,内容直指魏璎珞滥用职权、结党营私。她声称,魏璎珞之所以能够扳倒太后,完全是依靠弘晓等外戚的支持,而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祖制。
这份奏折立刻引起了朝堂上的轩然大波。不少大臣纷纷附和,要求彻查此事。甚至有几位资历较老的官员暗示,魏璎珞的崛起可能预示着新一轮的外戚干政危机。
面对这样的指控,魏璎珞表现得异常冷静。她主动请求面见乾隆帝,并当众递交了一份详细的自辩书。在这份文书中,她不仅详细列举了自己每一步行动的理由和依据,还巧妙地将矛头指向那些趁机煽风点火的大臣,暗示他们别有用心。
乾隆帝看完自辩书后,脸色阴晴不定。最终,他冷冷扫视了一圈跪在殿下的群臣,宣布暂时搁置调查,同时警告所有人不得再议论此事。
然而,魏璎珞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 弘晓的提醒
当晚,弘晓秘密造访长春宫。他神情凝重地对魏璎珞说道:“贵人,这次的事情并非偶然。据我所知,背后推动慧贵人上奏的人,极有可能是军机处的一位高官——张廷玉。”
“张廷玉?”魏璎珞皱眉思索片刻,“他为何要针对我?”
弘晓叹了口气:“原因很简单。你的崛起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而张廷玉作为朝中元老,自然不愿看到一个后宫女子插手政务。更何况,他还担心你会借助弘昼或其他宗室成员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魏璎珞冷笑一声:“看来,这些人还是低估了我啊。”
弘晓郑重其事地说道:“贵人,我建议你尽快找到突破口,否则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对付你,后果不堪设想。”
魏璎珞点头表示理解,同时心中已有了计划。
---
#### 反击的契机
为了扭转局势,魏璎珞决定从慧贵人入手。通过一番缜密调查,她发现这位看似单纯的年轻妃子其实另有隐情——她的家族背景复杂,与某些地方豪强关系密切,甚至涉嫌贪污受贿。
掌握了这些证据后,魏璎珞并没有急于揭发,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式。她命人暗中散布消息,称慧贵人的家族正在密谋勾结外敌,企图颠覆朝廷。
果然,这条消息很快传到了乾隆帝耳中。一向重视国家安全的乾隆帝当即下令彻查此事。结果不出魏璎珞所料,慧贵人的家族确实存在问题,甚至牵扯出了一系列贪腐案件。
面对铁证如山,慧贵人再也无法狡辩,只能哭着向乾隆帝请罪。最终,她被贬为庶人,逐出皇宫,其家族也被抄家问斩。
---
#### 权力的新格局
随着慧贵人事件的落幕,魏璎珞再次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与此同时,那些曾经质疑她的人也不得不收敛锋芒,重新审视这个不可小觑的对手。
然而,魏璎珞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她深知,宫廷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棋局,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因此,她开始着手调整自己的策略,一方面继续加强与乾隆帝的关系,另一方面则低调扶持一批忠于自己的盟友,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
#### 内心的挣扎
夜深人静时,魏璎珞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天边的繁星闪烁。她忽然想起当年初入宫时的自己,那个单纯倔强的女孩,如今已成长为一个能够在权力漩涡中游刃有余的强者。
但这种成长真的值得吗?每当想到那些因自己而牺牲的人,她的心底总会泛起一丝苦涩。尤其是傅恒的身影,时常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让她难以释怀。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魏璎珞喃喃自语,“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只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