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储秀宫内烛火摇曳。魏璎珞坐在书案前,翻阅着傅恒送来的最新情报。她的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和珅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贸然行动,不仅可能打草惊蛇,更会让乾隆帝对她产生更深的疑虑。
“娘娘,您该歇息了。”明玉轻声劝道。
魏璎珞抬起头,揉了揉太阳穴:“睡不着。事情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明玉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娘娘,您真的打算对付和珅吗?他可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啊……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魏璎珞微微一笑,语气坚定:“正因为他是皇上最信任的人,所以才更加危险。如果任由他继续肆意妄为,朝廷迟早会被他掏空。而我,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明玉叹了口气,不再多言。她知道,魏璎珞一旦下定决心,便无人能够改变。
---
#### 和珅的反击
与此同时,和珅府邸内灯火通明。他正召集心腹商议对策,脸上带着惯有的从容与自信。
“大人,刑部的人查到了江南那座庄园,恐怕已经掌握了一些对我们不利的证据。”一名幕僚低声说道。
和珅冷笑一声:“区区几份文件,又能说明什么?只要本官还在皇上身边,他们就掀不起风浪。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需要先下手为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传令下去,派人密切监视魏贵妃的一举一动。另外,散布谣言,就说她勾结外臣、意图架空皇权。只有让皇上对她失去信任,我们才能彻底掌控局面。”
幕僚们纷纷点头称是,随即退下执行命令。
---
#### 乾隆帝的动摇
翌日清晨,乾隆帝刚踏入养心殿,便听到几位大臣在议论魏璎珞的“专横跋扈”。起初,他并未放在心上,但随着类似的声音越来越多,他的心中渐渐升起了一丝不安。
“皇上,奴才斗胆问一句,最近是不是有人在背后诋毁魏贵妃?”李玉察觉到皇帝的情绪变化,试探性地问道。
乾隆帝皱眉道:“怎么,你也听说了?”
李玉连忙跪下:“回皇上,奴才只是觉得奇怪。魏贵妃一向尽忠职守,为何突然间会有这么多流言蜚语?奴才怀疑,这背后或许有人故意挑拨离间。”
乾隆帝沉默片刻,挥了挥手:“朕知道了,你下去吧。”
尽管李玉试图为魏璎珞辩解,但乾隆帝心中的疑虑却并未因此消散。相反,那些关于魏璎珞“独断专行”的言论,如同一根刺般扎进了他的心里。
---
#### 魏璎珞的应对
同一时间,魏璎珞也收到了消息。得知和珅开始散布谣言后,她并未急于反驳,而是选择按兵不动。
“娘娘,为什么不澄清事实?”傅恒不解地问道,“如果这些谣言传到皇上耳中,您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魏璎珞淡淡一笑:“越是急于解释,越显得心虚。况且,皇上不是那么容易被蒙蔽的人。与其浪费时间自证清白,不如集中精力找到更多实质性的证据。”
傅恒恍然大悟:“原来娘娘是在等机会。”
魏璎珞点点头:“没错。和珅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却不知道,他已经踏入了我的圈套。”
---
#### 关键证人的出现
数日后,一个意外的访客出现在魏璎珞面前——江南某县的一名小吏。此人自称姓陈,曾参与过叛军余党的活动,后来因害怕牵连而逃离家乡。
“魏贵妃,草民愿意将所知的一切如实禀报,只求能保全性命。”陈小吏跪在地上,语气恳切。
魏璎珞示意他起身,随后屏退左右,单独听取他的陈述。
据陈小吏透露,和珅不仅资助过叛军余党,还利用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为自己牟取暴利。此外,他还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账目清单,上面记录了和珅与叛军之间的资金往来。
听完汇报后,魏璎珞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很好,你做得很好。放心,只要你配合本宫,本宫一定会保护你的安全。”
陈小吏感激涕零,连连叩谢。
---
#### 最后的布局
掌握了确凿证据后,魏璎珞终于决定采取行动。然而,她并没有直接向乾隆帝揭发和珅,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隐秘的路径。
“傅恒,你立刻将这份账目清单交给张廷玉大人。”魏璎珞吩咐道,“让他以‘例行审查’的名义呈给皇上。这样一来,既避免了皇上对我的猜忌,又能让真相浮出水面。”
傅恒点头应允:“娘娘高明。属下这就去办。”
---
#### 和珅的末路
当乾隆帝看到那份账目清单时,顿时勃然大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大臣竟然与叛军余党有染。愤怒之下,他立即下令彻查此事,并将和珅软禁起来。
面对铁证如山,和珅百口莫辩。最终,他被剥夺一切爵位和财产,贬为庶人。而那些与他勾结的地方官员,也纷纷落马。
---
#### 尘埃落定
风波平息后,魏璎珞再次迎来了乾隆帝的信任。然而,她并未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始终保持低调。
“璎珞,这次多亏了你,朕才能及时发现和珅的真面目。”乾隆帝感慨道,“以后,你要继续辅佐朕治理国家。”
魏璎珞恭敬地俯身行礼:“臣妾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走出养心殿时,魏璎珞抬头望向天空,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这场暗战虽然险象环生,但她终究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