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革新署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而吴世璠的阴谋也悄然展开。一场明争暗斗在朝堂与地方之间拉开了帷幕。魏璎珞虽察觉到风声不对,但她深知,此刻唯有以雷霆手段应对,才能化险为夷。
---
#### 礼部尚书的巡视之旅
按照乾隆帝的旨意,礼部尚书李成泽奉命前往江南等地巡视政务革新署的工作成果,并澄清外界关于改革的种种谣言。然而,他刚抵达江南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大人,这些地方官员似乎并不配合我们的调查。”随行的一名侍从低声向李成泽汇报,“他们要么推说事务繁忙,要么干脆闭门不见。”
李成泽皱起眉头:“这倒奇怪了。按理说,他们应该欢迎我们才对,毕竟这是替他们正名的机会。”
就在此时,一封匿名信递到了他的案头。信中列举了政务革新署近年来的一些“问题”,包括资金使用不透明、强制推行政策导致民怨等。虽然内容含糊其辞,却足以引起普通百姓的猜疑。
李成泽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他立即修书一封,将情况上报给乾隆帝,同时决定亲自走访基层,了解真实状况。
---
#### 吴世璠的布局
与此同时,吴世璠的秘密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利用自己的旧部关系网,在江南地区煽动地方豪强和部分官员抵制政务革新署的政策。
“只要让那些百姓相信政务革新署是在剥削他们,自然就会引发暴乱。”吴世璠冷笑着说道,“到时候,魏璎珞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四面楚歌!”
为了加速这一进程,他还雇佣了一批江湖术士,在民间散布谣言,称政务革新署的新政会破坏风水、招致灾祸。这种荒诞的说法竟然真的引发了一些迷信百姓的恐慌。
不仅如此,吴世璠还秘密联络了几位心怀不满的地方将领,试图策动一场小规模的兵变。如果成功,他甚至可能借此机会重新进入权力中心。
---
#### 魏璎珞的反击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魏璎珞并未慌乱。她迅速召集政务革新署的核心成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目前的情况表明,有人正在蓄意破坏我们的工作。”魏璎珞冷静地分析道,“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宣传,用事实击碎谣言;另一方面彻查幕后黑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魏璎珞命令政务革新署派出专员前往各地,协助礼部尚书完成巡视任务,同时收集敌对势力的犯罪证据。
此外,她还特意安排了一支精锐队伍潜入江南,专门负责监视吴世璠的一举一动。
---
#### 乾隆帝的态度
当李成泽的奏折呈递到乾隆帝面前时,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朕原本以为江南案结束后,一切都会恢复平静,没想到还有人敢兴风作浪!”乾隆帝怒拍龙案,“传朕旨意,命刑部即刻介入调查此事,务必揪出幕后主使!”
张廷玉在一旁劝解道:“皇上息怒。臣以为,此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若贸然行动,反而容易打草惊蛇。”
乾隆帝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爱卿所言有理。但无论如何,朕绝不会容忍任何人挑战朝廷权威!”
---
#### 江南的动荡
随着吴世璠的计划逐步实施,江南地区的局势愈发紧张。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聚集抗议,声称政务革新署的新政让他们生活困苦。而那些被煽动的地方豪强则趁机囤积物资,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就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李成泽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通过走访基层,发现所谓的“新政害民”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许多百姓根本不知道政务革新署的具体政策是什么,只是听信了谣言。
“大人,我们找到了几个传播谣言的人,据他们交代,背后有人指使。”一名随从兴奋地向李成泽报告。
李成泽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好,既然如此,那就顺藤摸瓜,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
---
#### 关键证据
经过数日的追查,李成泽终于掌握了关键证据:一封吴世璠写给地方豪强的密信,以及几名江湖术士的供词。所有线索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吴世璠!
“这个老狐狸,果然贼心不死!”李成泽冷笑一声,随即快马加鞭返回京城,将证据呈递给乾隆帝。
---
#### 最后的审判
当乾隆帝看到这些铁证时,愤怒达到了顶点。他当即下令逮捕吴世璠及其余党,并派遣军队前往江南平息骚乱。
“朕给了你改过自新的机会,你却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乾隆帝冷冷地注视着跪在殿前的吴世璠,“今日,朕便让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天威难测!”
吴世璠瘫倒在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
#### 尘埃落定
随着吴世璠的彻底覆灭,这场风波终于画上了句号。政务革新署的工作得以继续推进,而魏璎珞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