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震怒
盐政整顿案逐渐升级,赵主簿的陈情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刑部奉旨彻查后,不仅揪出了多名涉案官员,还牵扯到了几位权势滔天的皇亲国戚。一时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各方势力暗流涌动。
然而,真正让局势失控的是皇帝的态度。当他得知盐政腐败竟已严重到影响民生、甚至威胁国家根基时,勃然大怒,当场罢免了数名高官,并下令严惩所有涉案人员。
“朕养你们这些废物,就是为了看着百姓饿死吗?”皇帝拍案而起,声音冰冷如刀,“从今日起,谁敢阻挠调查,一律按谋逆论处!”
这番话犹如一道惊雷,震慑了整个紫禁城。一些原本试图包庇罪犯的大臣纷纷转变立场,开始主动配合刑部的工作。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暗中串联,企图通过各种手段干扰案件进展。
魏璎珞敏锐地察觉到,这场风暴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她隐隐感觉到,有人正在利用皇帝的愤怒,将局势推向不可控的方向。
---
#### 李嬷嬷的秘密
在长春宫内部,小翠的背叛虽然已经水落石出,但魏璎珞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她始终认为,小翠只是棋子,真正的幕后黑手另有其人。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进入了她的视线——李嬷嬷。
作为长春宫的老资格宫女,李嬷嬷一直以忠心耿耿着称。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却让她显得格外可疑。例如,在削减开支的消息传出后,她曾多次私下与御膳房的管事太监接触;而在赵主簿公开陈情之前,她也曾表现出异常的紧张和焦虑。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魏璎珞决定亲自试探李嬷嬷。
一天傍晚,魏璎珞故意在李嬷嬷面前抱怨道:“最近真是麻烦不断,我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搞鬼。你说,会不会是御膳房那边泄露了消息?毕竟他们每天都要进出长春宫,最容易接触到机密。”
李嬷嬷闻言,神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镇定:“姑娘多虑了吧。御膳房的人都是些粗鄙之徒,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再说了,他们怎么会知道咱们的事呢?”
魏璎珞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话题。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她派出去的眼线果然带回了重要情报——李嬷嬷当晚秘密拜访了御膳房的一名管事太监,并向他透露了魏璎珞的怀疑。
“果然是她……”魏璎珞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她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
---
#### 御膳房的线索
第二天清晨,魏璎珞召集明玉和小全子商议对策。
“根据眼线汇报,李嬷嬷昨晚确实去了御膳房,而且与那名管事太监谈了很久。”魏璎珞沉声说道,“我怀疑,她可能早就与外界勾结,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计划。”
明玉皱眉问道:“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也是被逼无奈,像小翠那样?”
魏璎珞摇了摇头:“不,事情没那么简单。小翠是因为家人受制才被迫合作,但李嬷嬷不同。她在宫中多年,人脉广泛,完全有能力独立行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应该是某股势力安插进来的棋子,目的就是搅乱长春宫。”
小全子犹豫了一下,提议道:“既然如此,不如直接把她抓起来审问吧?反正现在证据确凿,不怕她抵赖。”
魏璎珞却摆摆手:“不行。李嬷嬷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人物,如果我们贸然动手,只会打草惊蛇。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她的上线,彻底斩断这条线。”
经过一番讨论,三人最终制定了一套周密的计划。魏璎珞决定先不动声色,继续观察李嬷嬷的举动,同时派人严密监视御膳房的动态,争取找出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
#### 真相初现
几天后,魏璎珞终于等来了突破口。一名负责运送食材的小太监无意间提到,最近御膳房经常收到一批“特殊”的货物,这些货物表面上是给宫里用的,但实际上却从未出现在任何菜单上。
“特殊货物?”魏璎珞立刻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命令小全子展开进一步调查。
很快,小全子便带回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原来,这批所谓的“特殊货物”其实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御膳房的管事太监会将密信藏在食材中,然后通过固定的渠道送往宫外。而接收这些密信的人,则是一位身份显赫的贵妇——淑妃娘娘。
“淑妃……”魏璎珞喃喃念着这个名字,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淑妃一向深得皇帝宠爱,且与皇后素来不和。如果她真的参与其中,那么一切就说得通了。
---
#### 正面对决
掌握了关键证据后,魏璎珞并没有急于揭发淑妃,而是选择了一个更为稳妥的方式——借力打力。
她首先将收集到的情报整理成册,并通过张公公递交给皇帝。为了避免引起怀疑,她特意强调这是匿名举报的内容,而非自己发现的。
皇帝看完奏折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当即召见淑妃,质问她是否与此事有关。面对突如其来的指控,淑妃显然措手不及,只能矢口否认。然而,当皇帝命人搜查她的寝宫时,却意外找到了大量与盐政案相关的密信。
淑妃百口莫辩,最终被软禁冷宫,等待进一步处置。而随着她的倒台,整场风波也迎来了转折点。
---
#### 新的挑战
尽管淑妃的落马暂时缓解了长春宫的压力,但魏璎珞清楚,这只是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每一个倒下的敌人都可能孕育新的危机。而她所能做的,就是时刻保持警觉,迎接未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