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烬未熄
尽管赤焰教的主力已被剿灭,但其残余势力依然潜伏在各地,伺机而动。一些偏远地区的村庄接连发生暴乱,百姓被迫卷入其中,死伤惨重。
锦衣卫的情报显示,这些暴乱背后都有赤焰教余党的影子。他们通过散布谣言、煽动不满情绪,试图重新点燃战火。
面对这一局面,魏璎珞意识到单靠武力镇压无法彻底解决问题。她召集内阁大臣商议对策,最终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一方面派遣军队平定叛乱,另一方面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以安抚民心。
“只有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朝廷的关怀,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赤焰教的影响。”魏璎珞说道,“朕希望你们能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
#### 改革新举措
为了缓解社会矛盾,魏璎珞推出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
- 减免赋税
针对受灾严重的地区,魏璎珞下令免除三年田赋,并拨款赈济灾民。此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得赤焰教的宣传失去了市场。
- 兴办教育
她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堂,鼓励贫寒子弟入学读书。此外,还特别设立了女子学校,提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理念。
- 发展工商业
魏璎珞借鉴西方技术,推动传统手工业转型升级。同时,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吸引外国商人前来投资。
这些改革不仅改善了民生,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整体实力。然而,这也触碰到了某些权贵阶层的利益,引发了新一轮的反对浪潮。
---
#### 权贵的阻挠
一些保守派官员对魏璎珞的改革极为不满,认为她是在破坏祖宗之法。他们联合起来,在朝堂上公开质疑她的决策。
“陛下,自古以来,农为国本,商为末业。如今您却大力发展工商业,岂不是舍本逐末?”一位年迈的大臣愤然说道。
另一位官员附和道:“还有那些女子学校,更是有违纲常伦理!女子只需相夫教子即可,何必浪费资源培养她们?”
面对这些指责,魏璎珞并未退缩,而是冷静地回应道:“时代在变,我们若固守旧制,只会被历史淘汰。至于女子教育,朕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无论男女都应享有学习的机会。”
她的话铿锵有力,令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为之折服。然而,也有少数顽固分子暗中串联,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她的统治。
---
#### 危机四伏
一天深夜,阿鲁台匆匆赶到皇宫,向魏璎珞汇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一支由赤焰教余党和不满现状的权贵组成的联军正在秘密集结,准备攻打京城。
“他们计划利用城内的内应打开城门,届时内外夹击,后果不堪设想。”阿鲁台神色凝重地说道。
魏璎珞听后眉头紧锁,但她很快恢复镇定。“传朕旨意,即刻加强京城防御,同时调集精锐部队回援。另外,命锦衣卫彻查所有可疑人员,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随后,她又召见柳如烟,将一份密诏交到对方手中。“如烟,如果朕遭遇不测,请你务必保护好太子,继续完成未竟的事业。”
柳如烟眼眶泛红,哽咽道:“娘娘,您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魏璎珞微微一笑:“放心吧,朕不会轻易倒下的。”
---
#### 决战前夕
数日后,敌军果然兵临城下。他们人数众多,士气高昂,似乎胜券在握。
然而,魏璎珞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她亲自登上城楼,鼓舞守城将士的斗志。
“兄弟们,今日之战关乎大清存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击退敌人!”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令所有人热血沸腾。
与此同时,锦衣卫成功抓获了城内的内应,切断了敌军的联络通道。再加上阿鲁台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局势逐渐逆转。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敌军终于溃败。赤焰教余党和叛乱权贵被一网打尽,京城转危为安。
---
#### 心灵蜕变
战后,魏璎珞站在城楼上,眺望着远方的山河。经历了这场生死考验,她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或许,孤独并不是坏事。”她轻声自语,“正因为肩负重任,我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时,阿鲁台走到她身旁,恭敬地说道:“娘娘,您是真正的凤凰,浴火重生后更加耀眼夺目。”
魏璎珞闻言莞尔一笑:“谢谢你,阿鲁台。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朕恐怕难以渡过这次难关。”
阿鲁台摇了摇头:“这是臣应该做的。不过,娘娘,您是否考虑过……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魏璎珞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