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哪里能不知道他们爹娘的意思。
但这优,要是说考就能考得上的,他们根本就不用等下回。
实诚的三郎道:“考不了一点!”
“孽子,找打!”
“……”
钱氏努力的护着三郎四郎。
孩子们这大半个月才回来了一次。
但钱氏却觉得这俩儿子一下子长大了好多。
回来都知道给她和沈老二带吃的了。
虽然俩小子给他们带的碎掉的点心,吃剩的包子。
但这也想着他们不是?
以前的时候,有一口都是这哥俩争着抢着吃的。
沈婆子也知道老二这是故意吵吵给她看的,但也只能拦着。
一时间,二房的热闹的不行!
*
三房。
孙氏早就把饭做好了。
五郎一回来,去堂屋走了一圈回屋之后,他们一家三口就开饭了。
边吃饭边闲聊。
五郎把在学堂里的事儿捡着能想起来的说了说。
沈守礼和孙氏两口子听不太懂,但也在努力的认真的听。
当说到他们挨打,六郎帮他们打回来时,孙氏吓了一跳:“六郎那孩子真会武艺啊?”
“会的吧,五郎,你说你们夫子也教,你也学了吗?”
“学了一点。”五郎寻思着,回去更要用心的学。
他想好了,不止跟着夫子学,还要跟着六郎学。
但这话他就没打算和爹娘说。
爹娘胆子小,别再吓着~
突然之间,五郎想起一事来,就道:“爹,我今天见到大堂哥了。”
“他找你说啥了?”
“没说上话,远远的看了一眼。”
沈守礼给五郎夹了一筷子菜:“那就甭管他们。”
在学堂门口那里,六郎去找孙昊那几个家伙说事儿。
他东瞅瞅西看看的,想着待会万一打不过就找个跑的地方的。
结果就看到在角落里站着的大郎了。
当时五郎一直在想着要过去和孙昊他们干架了,没空过去和大郎打招呼。
他还以为大郎会过来和他们说话,结果直到他们坐在驴车上都走了,大郎竟然也没过来。
确实挺奇怪的。
虽然他们各房的都看不上大伯大伯娘,但这个大堂哥还是不错的。
小的时候吃不上饭,大堂哥会偷偷摸摸把他的窝头允给他们。
现在想来可能是大堂哥不爱吃。
但他肚子里也确实能多吃了饭,这好他还是记得的~
“五郎,你有没有想过去你大哥他们读的学堂读书啊?”
五郎扒饭的手一顿,反问道:“爹想让我去吗?”
“恩。”
这事儿沈守礼已经想了大半个月了。
在他的意识里,老大是个掐尖要强的。
他读的学堂肯定是县城最好的。
老大在那个,大房的俩孩子还在赵家的两个都选的那间。
沈守礼很想让五郎也过去读。
那个学堂的二郎是挨揍挨的挺惨的了。
但他儿子在这个学堂也没少了啊!
上回只是手肿,看这回连脸都肿的差点认不出来了。
既然学堂都打人,那他儿子肯定要读个更好的!
五郎往嘴里扒拉了一筷子饭菜,看了一眼他娘问:“娘怎么想的?”
“我,我听你爹的。”孙氏有点心虚。
这事儿他们夫妻俩已经嘀咕了好多次了。
孩子回来这个想法就更清晰了。
只是在碰触到儿子的眼神,孙氏就有点没底气。
五郎快速的吃完饭,放下筷子抹了一下嘴道:“行啊。”
“我去哪个学堂读书都行。”
“就是不知道去大哥二哥他们那个学堂读书,万一有好多人欺负我,他们俩会不会帮忙?
能不能打得过对方?
爹,娘,你们说是六郎好说话,还是大哥二哥会不问理由的偏帮我们打架呐?”
“……可,可以别打架不就行了?”
“我们也不想打啊,那些人就是看我们学的太好了故意来找茬,总不能光挨着吧?”
“……”
五郎说这话时特别的真诚。
他没说假话。
孙昊他们找他们茬的时候,他们也不想光挨着来着,但那不是打不过吗?
六郎过来后,那他们哥仨也找补回来了场子。
沈守礼和孙氏都沉默了。
他们很清楚。
他们五郎问的这几个问题,但凡涉及到大房,那就是不能指望!
当年老大考上秀才之前,爹娘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大哥考上秀才,你们就且跟着沾光吧!
结果呢?
考上秀才这么些年了。
他们也跟着沾光了,但却远远没有爹娘说的那样。
甚至大房的从老宅里往外拿的银子,只多不少。
让大房的两个侄子帮着自己儿子打架?
做梦都比相信大房的真实的多!
“爹娘,学堂的事儿怎么说?说好了我得去写作业了,夫子布置的课业我还没开始写呢!”
“你先写你的,一会,一会我去和你二伯你四叔他们商量商量。”
“好吧,但就这一次,这回不改学堂,以后就不能换了嗷。”
“……”
爹娘要去商量这事儿?
五郎不用听墙角都能猜个八玖不离十。
二伯更喜欢银子,他们在这个学堂,二伯还能赚到,怎么可能让三郎四郎去另外一个学堂?
至于四叔那边,他就更不担心了。
卢夫子的这个学堂本就是四叔带着六郎先去的~
爹娘就是心思重。
以前四房的四叔四婶其实也这样。
但现在四房有六郎了,四婶也怀孕了。
他都看出来了,四叔四婶的心思天天的在变好。
他家这边就不一样。
爹娘不但心思重没缓解,反而还有些钻牛角尖了。
五郎知道,说的再多也没大用。
只能是他把书读好,或者有了个好奔头,他爹娘才不至于想东想西的……
沈婆子过来三房的时候。
就看到五郎在读书,李氏在轻手轻脚的收拾,老三窝在墙角编着筐子。
“娘,我们吃饭了,就不去堂屋了。”
沈婆子:……
不愧是亲哥俩,一个两个的就只有吃了。
沈婆子又把在二房、四房说的话说了一遍,末了还加了一句:“老三以后你也少往县城跑,有那空多编几个筐子换银子花也好啊!”
“我知道的娘。”
“孩子们要是真有事情,他们大伯还在县城,总有人能帮衬的。”
“恩,你们说说话吧。”
她一提大房的,三房的都不带搭腔的了。
沈婆子也不好继续待下去。
很快,沈婆子无比后悔她刚刚说的这句话了……